⑴ 《海蒂和爷爷》一部动人心弦的电影 改编自小说《海蒂》
最近一部很暖心的电影《海蒂和爷爷》在影院上映了,这是一部很暖心感人的电影,而且是根据小说改编的,那么海蒂和爷爷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海蒂和爷爷是什么时候拍的?
海蒂和爷爷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海蒂和爷爷是什么时候拍的?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讲述女孩海蒂的成长故事。《海蒂》最早出版于1881年,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被欧美各国数次搬上银幕。
失去父母的海蒂被姨妈送去和爷爷生活。爷爷是个倔强而古怪的老头,住在阿尔卑斯的高山上。在这里天真可爱的海蒂用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抚平了爷爷失去儿子后的悲伤,海蒂也和牧羊少年皮特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在牧场放羊、嬉戏,享受着美好童年。
后来海蒂被姨妈带到法兰克福,成为双腿瘫痪的富家小姐克拉拉的玩伴,陪伴克拉拉玩耍、学习。不到一年海蒂因思念爷爷生病了,被送回了爷爷家。之后,克拉拉想念海蒂,来到高山牧场和海蒂一起生活。在海蒂的陪伴和照顾下,克拉拉重新站了起来。
故事情节简单至极,却温暖人心,美好如梦境,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则是“治愈”!
这份治愈来自阿尔卑斯高山上的旖旎风光、海蒂那阳光般天真可爱的笑容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美仑美奂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恩赐
影片当中海蒂爷爷生活的地方位于瑞士东南部的一个小镇,那里就是活生生、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风景美感到令人窒息。
夏季的牧草铺满山间,野花盛开,山里的湖泊如同一颗明珠纯净清澈。绿草、蓝天、白云,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让人感觉整个世界、所有生灵都是透明的,干净的,无瑕的。
海蒂和皮特赤着脚在山野间奔跑。夏日风中海蒂银铃般的笑声传遍山谷。到了冬天,积雪将大地覆盖,艳阳下,世界晶莹剔透。这高山、湖泊、夏日、冬雪,阳光、云朵,宛如天堂,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人与自然浑然天成,和谐而美好。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类对大自然无度的索取,这样的美景已经越来越少了。工业化对地球的侵袭,游客无限度的涌入与破坏……各种原因已经让地球满目疮痍。
作家李娟因为写了一系列新疆人文风情的书籍而被大家所熟知,她用毫无雕琢的文字描绘了新疆的美。我在新疆生活过几年,也曾经在明媚的夏日进入绿草如茵的牧场,那种清新脱俗的美是完全不输这部影片中的风光的。
不过多年来,新疆很多草场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严重退化。过渡放牧、乱采滥挖草药、矿物开采、鼠虫害以及旅游业等原因都对草场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我记得曾经有网友说很想去李娟笔下的那些牧场看看。李娟在微博上表示,她并不支持这种行为,她建议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新疆的美丽。
的确如此,草地需要恢复,大自然需要休养生息,才能够给予人类更好的庇护。所以对于大自然,我们真的要尽已所能去保护。所幸,即使没有机会亲身体验,也有机会通过电影电影领略到世界各地自然风光的美!
影片当中,比阿尔卑斯高山风光更美的,是海蒂纯真的笑容。海蒂的明媚与阳光感染着所有人。
起初,爷爷并不欢迎这个小姑娘。但很快海蒂的活泼开朗、爱说爱笑融化了爷爷的心。爷爷也为自己拥有了一个天使而感到幸福。
海蒂是一个善良的孩子。皮特偷吃海蒂的火腿和奶酪,海蒂并不在意。看到皮特教训打架的山羊,海蒂阻止了皮特,还主动把每天的火腿和奶酪都分一半给皮特,让皮特保证以后不再追打山羊。当她知道皮特的奶奶双目失明时,她对爷爷说,“我们是很幸运的人,是吧?”皮特的奶奶没有牙齿,啃不动硬的面包,海蒂在克拉拉家时每天偷偷藏松软的小面包,想带给皮特的奶奶。真的是让观众心疼又心暖!
海蒂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姑娘。在克拉拉家,虽然锦衣玉食,却看不到爷爷,看不到高山,也不能和皮特去山上放羊。她不喜欢被关在屋子里,她怀念山野间自由自在地奔跑、无拘无束地大笑的日子,海蒂感到十分苦闷。
小姑娘还特别的聪明、上进。在克拉拉的奶奶的启发下,海蒂开始努力学习,学会了识字、读书、写信。回到乡村后,当别的孩子想成为牧羊人、铁匠的时候,海蒂却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她想要写故事。因为在奶奶的指引下海蒂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她的世界越来越大。
实际上影片当中,除了美丽的风景与海蒂的笑容之外,最治愈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因此这部影片自始自终都流淌着可以暖化人心的温情。
影片当中没有真正的坏人或反派,海蒂的姨妈只是有些自私,而克拉拉家的女管家不过是比较傲慢,而皮特呢,只是一个因嫉妒而稍显狡黠的孩子而已。
每个人都被海蒂的善良纯真所感动,每个人都在小心呵护着她成长。尤其是两位智慧的老人,海蒂的爷爷和克拉拉的奶奶。
爷爷告诉海蒂,不要相信别人说什么,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爷爷让海蒂知道眼前的世界很美好。
克拉拉的奶奶则引导海蒂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当别的孩子希望成为牧羊人、农民、铁匠的时候,海蒂却想要写故事。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他们从未走出过山谷,未曾看到山谷之外的广阔世界,因此孩子们嘲笑海蒂。而奶奶则告诉海蒂,不一定要相信别人说什么,去做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奶奶的话犹如智慧的明灯,照亮了海蒂的内心,鼓舞着海蒂。
相信奶奶的鼓舞将会伴随海蒂一生。
实际上,理想没有高低贵贱,每个孩子都是最纯真的天使,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就是自己的天命。海蒂是一个在爱与被爱中成长,追寻自己天命,快乐勇敢的孩子。
这部电影是2015年在德国上映的,拍摄于阿尔卑斯山。
影片特别打动人的是海蒂的善良和乐观:父母双亡,不被亲戚善待,被人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一般情况下,此时应该计算一下小孩心理阴影面积?比如爱玲。可是,小海蒂似乎具有天然的过滤能力,对伤害选择忽视和遗忘,只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且能随遇而安,主动安放自己。这是她的善良,更是大智慧。在世俗的眼光中,她拥有的少得可怜,但她从不自怨自艾,不但感恩自己的拥有,且对弱者深怀同情与关爱,甚至为了他人的需要委屈自己,生生把自己的愿望憋在心里以致想念成疾。她本是需要关爱的小宝贝,可是却活成了一个小太阳,把温暖与爱慷慨倾洒。她天使般的心地就如阿尔卑斯山的高山湖泊,澄澈明净,见之忘俗。
影片中美好的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富家小女孩的奶奶,不以自己的家世背景为凭,只以睿智的善良体恤让人喜爱,心悦诚服,这才是真正的高贵。她给予海蒂的爱与启示,无疑已是小海蒂生命中的贵人。善良的灵魂之间,必是能够心意相通的吧。爱出爱返,海蒂生命中的这些相遇,终会让她更为丰富开阔,让未来具有无限美好的可能。当然,生活必然不只有美善,也有丑恶。但在影片中,即便是一些自私的行为,也阴差阳错的指向好的结果。存善念,行善行,阳光终会驱散阴霾,让丑无处遁形。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引导你读书,有的人支持你写故事,还有的人教会你怎样成为更好的自己。遇到那些有格局的引路人是一生的幸运,“如果做某件事会让你开心,那么你就只管去做,无论别人说了什么”。阿尔卑斯山令人心醉的蓝天白云,雪山和草地的完美映衬,每一个镜头都是那样美好海蒂和爷爷心连心的亲情,海蒂和克拉拉真挚的友情,克拉拉奶奶的善解人意。
首先想说的是影片一开始就用超美的阿尔卑斯山景色吸引眼球,再看下去就用温暖的故事情节吸引你,十分朴实呢话不多却特别暖心的爷爷,克拉拉的奶奶守护孩子们的童心,善良又可爱的海蒂。当小海蒂拥抱爷爷,老人驾着雪橇小海蒂的笑声充满山谷,暖暖心的亲情与温馨,当小海蒂对人性丑恶的一面还无法分辨时,她又被本来最该值得信任的人无情的卖掉,亲情童真和人性的丑恶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导演的拍摄手段。
治愈向电影,阿尔卑斯山的绚丽风光像童话绘本里的世界,小伙伴之间率真童稚单纯的交往让人羡慕,贵族奶奶常常搂抱亲吻海蒂的额头,各种引导性教育做得很棒,慈祥和蔼,温柔的眼神让人不得不想亲近她。两个小萝莉内心也是善良澄澈极了,好几次被她们咯咯的笑声逗乐,大小姐真是天使下凡自带光芒。居然是一部没有坏人的电影,每个人都菩萨心肠,但并不觉得虚假造作,看完好温暖。想要做剧里面那样的奶奶,通透豁达还童真。
爷爷木屋的阁楼、干草上睡觉、用粗布洗脸、喝新鲜的羊奶、坐雪橇下山、还有那筐海蒂带给彼得奶奶的软软的面包都超级吸引人。所以看电影的时候莫名很感动,像是从前自己脑海里对于文字描写出的这些东西的幻想,每一个都有了它们真切的实像。阿尔卑斯山的空镜太美,这是一部希望它有两百分钟时长的电影。海蒂的笑容真的太治愈了,整部电影色调很温暖,阿尔卑斯山的风景美如画。 喜欢自由的海蒂,固执又内心柔软的爷爷,纯洁善良的小姐,还有善解人意的奶奶和爸爸,人性的美好表现得很到位。
⑵ 德国温情电影《海蒂与爷爷》所讲述的真善美
德国电影《海蒂和爷爷》根据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名作《海蒂》改编,是一部在寒冷的冬夜能带给人们温暖,让我们在面对困难,遭遇不幸,心灰意冷的时候,仍能心生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影片。
小海蒂出生在风光旖旎的阿尔卑斯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因为父母双双不幸去世,由阿姨帮忙抚养,后来阿姨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就把海蒂交给了住在高山上的爷爷。由于种种不为人知的原因,爷爷性格古怪孤僻。他在见到海蒂第一面的时候,居然黑着脸想撵她走。不过生性淳朴善良又乐观活泼的小海蒂,用真情融化了爷爷的心。海蒂认识了放羊倌彼得,两个人时常与羊群为伍,在美丽的阿尔卑斯上自由地奔跑、赏花、玩耍,简直自由快乐无比。
只可惜,好景不长,阿姨骗走海蒂,前往富家小姐克拉拉家中,作为陪读。克拉拉是个有教养的姑娘,唯一的缺憾就是不能走路,整日闷在家中特别不快乐。海蒂的到来犹如一阵春风吹拂着她的内心,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只是小海蒂,越来越想念高山上的爷爷,整天闷闷不乐,还患上了梦游症,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克拉拉父亲送她回到了家乡。故事很简单,没有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情节,更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反派角色。不过,一个人静静地看完后,还是能从中汲取爱的能量并产生对教育的些许感悟。
其一大自然是儿童的天然大课堂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脉,蓝天白云之下是一望无际的高山牧场,这里的空气清新纯净,泉水叮咚,清甜甘冽。海蒂生活在此,吃天然健康的食物,接受阳光雨露的恩泽,拥有充足的睡眠和运动,释放了孩子该有的天性,促使她健康快乐的成长。
而富家小姐克拉拉,尽管住在豪华的宅子里,伺候的仆人成群,珍馐美食享用不尽,漂亮时髦的服装挂满了衣柜,可就是感受不到幸福。于克拉拉而言,偌大的豪宅似牢狱,是她不能迈过去的坎。她是有腿疾,但这并不妨碍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可即便是白天,厚重的窗帘遮住了阳光,结实又美观的窗户关得严严实实。加之思念去世的母亲,想念远在外地的父亲,本身就体弱的克拉拉小姐就更加郁郁寡欢,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了。
但后来,克拉拉去阿尔卑斯山拜访海蒂。在那里,她脱掉精美繁琐的服装,喝新鲜的羊奶,啃奶酪,睡在干草铺成的床上看满天繁星。就这样无拘无束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克拉拉食欲大增,面色红润起来,心情畅快,居然出现了奇迹—她可以站起来了,会走路了!
可见,大自然是孩子天然的大课堂,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高山大海,给予人类的能量都是巨大的。孩子俯身细看一条正在进食毛毛虫,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当他们沐浴在阳光之下,尽情奔跑,对着天空大喊,直抒胸臆,锻炼了体魄,释放了不快。现在的孩子,几乎与自然脱节,即便是放假,不是赶往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就是窝在家里玩电子产品,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不可自拔。很多孩子五谷不分,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甚至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难以掌控情绪,适应环境的能力也特别之差。那么,这是不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呢?当然。平时有空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带着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看看蚂蚁搬家,鸟儿筑巢,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拾捡落叶,用手抚摸老树的纹理,打通孩子平时关闭的感知器官,接近自然,探索生命的奥秘。
然后阅读和经历可以开拓一个人的眼界 假如海蒂一直跟着阿姨生活,恐怕这一生都只能在蔽塞的乡下度过,和村里的所有妇人一样为生计发愁,闲时唾沫横飞地聊八卦,散播谣言为苍白无聊的日子做点缀。再好一点,也就是跟阿姨一样戴着插有羽毛的帽子,穿上长裙去富人家做女仆,这样就能在村里扬眉吐气一把了。
所幸,海蒂来到了爷爷家,得到了亲人真诚的关爱。高山上的生活并不富足,可是清澈的泉水,蓝天白云牧羊足以滋养心灵。不过,海蒂就此与爷爷相伴,不出阿尔卑斯山一步,恐怕以后的日子也会艰辛万分。爷爷已经年老,不可能陪伴孙女太久,那海蒂以后的出路又在哪?命运似乎总不会太亏待好人。善良的海蒂,后来虽被阿姨骗到富人家庭成了克拉拉小姐的陪读,可就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屋子里,她亲身感受了克拉拉式的优雅,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经历可以塑造人。另外,她遇到了那么一个睿智善良的富人奶奶,教会了她阅读,帮助她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当乡村教师在课堂上问他们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海蒂真诚地告诉老师,她想要写故事。因为她通过阅读,拓展了眼界,所以不会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类宿命观了。可以想象,这个想法肯定遭到了同学们的取笑。富人奶奶再次给她指明了方向,她这么跟海蒂说:“他们知道太少,海蒂!因为他们只知道这个村子,但是你见过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不是吗?”
是的,海蒂走出过闭塞的小山村,见过了世面,学会了阅读。这样的她,跟彼得不一样了。写到这里,我又不免感慨,古人的很多话的确是饱含深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的不是一句空话。那么,趁孩子还未成年,就多带着孩子用脚步去丈量世界,去体验各种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吧。当然了,阅读一直为我们所有人打开着大门,在这个碎片化信息裹挟着孩子前行的时代,陪着他们静下心来阅读,这将是孩子一生无形的财富。
《海蒂和爷爷》是一部温暖人心的电影,故事温情脉脉,节奏不疾不徐,风景陶冶心灵,多遍回味依旧幸福满满,或许是这爱,或许是这人世间的真情。对于孩子,我们总想要给予的很多。对于一地鸡毛的生活,我们也曾灰心丧气,痛苦难捱过,不过回过头再看,也仅不过如此罢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海蒂一般被善待,并能有相对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也能在成长路上受到正确的指引。愿每一个成人,都能如海蒂一般即便身处糟糕的环境,还能用善良温暖别人!
⑶ 海蒂和爷爷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海蒂和爷爷是德国的电影。
由导演阿兰·葛斯彭纳执导的电影《海蒂和爷爷》是根据瑞士著名儿童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改编而成。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经过多次的改编,无论是电影、音乐剧还是动画片,每一部都较为忠实地遵循了原著。
而《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是德国人时隔多年后再次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不仅让很多原著党又一次重温了经典,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影视艺术所带来的感动和魅力。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女童海蒂的故事。海蒂失去双亲后,最初被姨妈收养。五年后海蒂投奔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爷爷,后来她又被迫到城里一个贵族家庭当陪读女童。最终,她再次回到阿尔卑斯山与伙伴重逢。
影片通过画面传达故事情节,通过音乐渲染故事氛围,因此以音乐与画面为背景的空间叙事方式较为完整的呈现了影视创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段,同时还能够激发观众在观影时的想象力和审美体验。
影片还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人文地理条件相关的人物活动,给予观众更多的审美愉悦以及情感共鸣。例如,海蒂初来乍到时,在美景的激发下张开双臂在青草蔓延的山坡上尽情奔跑。悲惨的童年没有消磨尽海蒂善良快乐的天性,她用她的善良和快乐感染着身边的人,这也是她能够打动爷爷的原因之一。
又如,海蒂和皮特产生的单纯而真挚的友谊。两人一起放羊、一起在草丛打滚、一起学土拨鼠叫,当然此地的美景不知这几处。接触大自然的孩子能够养成不受束缚且自由奔放的性格。他们内心坦荡、与人为善都是美好的情感和美景的有机结合,让观众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反应,进入到审美理解的最初始、最浅层的阶段,令人心旷神怡。
⑷ 豆瓣9.1,迟到4年上映!那个阿尔卑斯山少女,愿你永远洁白无瑕!
关于这部电影的名字《海蒂与爷爷》,一直都以为和法国的电影《蝴蝶》类似,主要讲爷孙温情戏。带着误解,看了这部,豆瓣评分9.1,关于一个小女孩的故事。不过这部电影早在2015年就拍摄完成了,一直到2019年在国内上映。其实,很久很久,没有一部电影担得起心旷神怡,这四个字的评价了。
那就从故事讲起吧。
这是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她叫海蒂。从小父母双亡,与姨妈相依为命。但是,一直以来,姨妈都把她当成一个累赘。在海蒂7岁的时候,她把海蒂交给了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生活的爷爷,爷爷性格孤僻,山下的村子的人都将他视为异类。
爷爷一直都想办法把海蒂送走,小海蒂并没有介意,用天真与纯洁打动了爷爷,爷爷也收留了她,打消了要赶走海蒂的念头。和之前城里的生活相比,海蒂很快迷上了山里的生活。
在阿尔卑斯山,这个大自然用用最鲜亮的色彩描绘的地方,远处蓝褐色的山脊,青色的山坡,披着绿色的杉树,各种野花和蝴蝶镶嵌其中。那长者弯角儿的黑白相间的山羊儿游移当中。白云面对着纯净的湖水,远处的雪山半仰望着蓝天。
小海蒂白天与同同龄的牧羊人一起,伴着清脆的羊铃声,赶着羊群,光着脚奔跑在花草山峦中,风般轻盈,鸟儿般欢乐。夜晚睡在爷爷小屋的二层上,头枕干草,仰望星辰。
此时的大自然是属于海蒂一个人的,因为她是大自然的孩子。天空中变化无穷的云彩是她的,潺潺流水中漂浮的缤纷落英是她的,幽静山谷中落下的松子是她的。那奔放的灵魂,在脱掉身上冗余的衣物后,光着脚,肆意的奔跑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胸腔里,都被风充实着。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
之前抛弃的姨妈突然出现了,用谎言,接走了海蒂,把她卖到了德国的法兰克福一户有钱人的家中,去陪着家里身有残疾不能行走的单亲富家小姐克劳拉。富家小姐克克劳拉食无忧,父亲常年在外,陪伴她的只有每天围绕她的只有管家和佣人。但是,无数的规矩和礼仪把克劳拉压得喘不过气,让她产生了心病。不仅身体寸步难行,心理也被牢牢困住。
面对海蒂的到来,让富家小姐克劳拉感受到了友情。不知什么时候,海蒂彻底的融入到了这样的富家大家庭,她学会了用勺子盛汤,用小刀切黄油,她天真的性格,让她成为富家小姐克劳拉最亲近的伙伴。
但是这样的生活不是海蒂的,她心心念念的还是阿尔卑斯山上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的岩石,岩石边的泉水,还有她匆匆离去都还没来得及道别的爷爷。忘不了当初抱起满满一盆羊奶一饮而尽的畅快,忘不掉当年衣衫褴褛时赤脚跑在山坡上的自由。
这样的思念,让海蒂病了。海蒂每晚都起床梦游,医生和小姐的父亲发现了她的状况。他们不忍心让她继续留在这里,决定送她回到家乡。临走的时候,把爷爷做的木雕送给克劳拉。
海蒂回到了牵挂了无数日夜的土地,脱掉了鞋子,累赘的裙子,再一次奔跑在了一望无际的山坡上,她大喊着“爷爷”,奔向了爷爷,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享受着两人期盼已久的时刻。蔚蓝的天空下绿草如茵,碧绿的湖水里万里无云;灰色的砖石垒起的小屋,吱呀作响的木门随风摇曳……
回到了心里最纯洁美好的乐园之后的海蒂,开始用她在城市里学会的知识,给在远方的克劳拉写信,告诉她这里的一切。克劳拉想着她最好的朋友,来到了海蒂家。在城市生活的克劳拉,从来没有想到过,原来生活可以变得如此简单而美好。
他们在草原上肆意吵闹大声说笑,捧起清澈的山泉开怀畅饮。克劳拉在最为纯真的大自然里,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自我。蓝天和白云,青草和蝴蝶,让她打开心扉,融化了她内心的病魔。这时候,她发现,她可以站起来了。用双脚去奔跑,去追逐野花与蝴蝶,去感受湿润柔软的泥土。
这是一部没有绝对的反派的电影,其实,你很难想像,这部童话故事,历经超过七十年一次又一次的改编,到如今依然可以有这样的活力与魅力。尽管世事变迁,太多的人和事已经不一样了,但是人类在追求那种简单而朴素的唯美,却从未发生变化。
它有关友谊,有关梦想与现实;它用很小的格局,展开了一个很宏大的故事;它从很小的剧情出发,迸发出无尽的亮点;它用细腻描绘出一幅瑰丽,勾勒时光与岁月的痕迹。
有关友谊。那种最为单纯,最为真挚的接触,或许只会存在于两个最天真无邪的孩子之间,也许之前来自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仅仅几句话之后,一场 游戏 之后,成为了莫逆之交。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习惯了逢场作戏。曾几何时,我们不也曾是那个追求过彼此褪去皮囊,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拐弯抹角,没有身份阶级,没有地域限制的友谊,把自己所向往的世界带给对方。多年以后物是人非,当你再一次想起已经尘封的往事,依然饱含着欣慰与自豪。
有关梦想与现实。最喜欢海蒂与老奶奶的这一段对话,
海蒂:“大家都笑我,因为我想写故事”
老奶奶:“那是因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过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有那些东西会让你快乐,就去做,无论别人说什么”
那些想要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却总是能听到一些质疑,不俏甚至是讥笑的人们,你们害怕了么,然后收回了你刚刚要踏出的脚步了吗?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评价是如何,由于不是很确定这些评价是不是正确的,于是转变成了所有人认同,然后忘记了,别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看电影的时候,我感觉置身在阿尔卑斯山,看着层层厚云朵在天空变幻莫测,微凉的风轻抚过脸颊,深吸一口气,可以嗅到露水的清甜。在草地上尽情的奔跑,跑累了,双手交叉,枕着头,躺在绿绿的草地,看着远处白皑皑的山顶。身边的公英在风中飘舞,鸟鸣此起彼伏。很想坐着雪橇踏着白滑到山脚下,我想......
亲爱的,纵使前路艰辛,处处阻碍,请尽量,保持那份初心。如果你感到心情沮丧,请你试着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吧,它们永远在那里等着你!
⑸ 海蒂和爷爷是不是经典影片
是的。
由德国、瑞士合拍的剧情电影《海蒂和爷爷》已于今年的5月16日登陆国内院线。自2015年12月在欧洲德语区上映以来,这部瑞士导演阿兰·格斯波内尔(Alain Gsponer)执导的作品不仅成为了当年瑞士票房冠军,更成为了瑞士电影票房榜上排名第五的电影。
而其主演还有我们中国观众的老熟人,因在《帝国的毁灭》中扮演希特勒而为中国观众所知的“元首”布鲁诺·甘孜在该片中饰演居住在阿尔卑斯大雪山上的海蒂爷爷。
可惜的是,这位卓越的老戏骨于今年2月15日去世了。对中国观众而言,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元首”的精湛演技的机会了。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施皮里(Johanna Spyri)1880年发表的德文小说《海蒂》。自《海蒂》发表的一百多年来,这位可爱的小姑娘风靡世界、经久不衰,各类以《海蒂》为原型的改编作品层出不穷。美国著名童星邓兰·秀波儿就曾在1937年翻拍过同名电影,成为无数美国人的童年回忆。
而对于亚洲的观众来说,对海蒂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的第一印象,则可能源于孩童时期观看的这部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是由日本瑞鹰映像公司制作,高畑勋担任导演,宫崎骏担任场面设定和画面构成。这部由富士电视台于1974年1月6日~12月29日每周日晚间7:30首播,共52集的长篇动画,在当时斩获了平均收视率超过20%的辉煌战果。
支撑这等优秀成绩的自然是作品过硬的质量,而《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动画作品,更在日本动画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阿尔卑斯山的童话
阿尔卑斯山上的生活如同天上的白云般纯净、祥和,而海蒂如同的山的精灵,赤脚奔跑在阿尔卑斯山的旷野之上,似风似鸟。
有些孩童天生就属于大山。在阿尔卑斯花草山峦的围绕中,海蒂茁壮成长着,虽然也曾经历过风雪,但在好友放羊娃彼得和爷爷的陪伴下,海蒂的生活依然充满了无穷的快乐。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海蒂爷爷并不愿意送海蒂下山上学,海蒂的姨母带走了海蒂,送她到了法兰克福一户有钱人家看顾,做富家大小姐克拉拉的玩伴。
克拉拉的双腿因幼年生病不能行走,加上她的父亲泽泽曼先生经常在外地做生意,克拉拉便由管家罗登迈亚小姐看管。
而严肃的罗登迈亚小姐十分讨厌从大山里出来的海蒂,因为海蒂自由活泼的天性让她不愿受到大户人家里繁文缛节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