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2015年电影消费

2015年电影消费

发布时间:2022-06-13 11:07:42

『壹』 猫眼票房怎么分析

只统计已开映场次和当天未开映场次票房。根据自己平台统计加上估算其他渠道售票估算而得。

猫眼电影是美团旗下的一家集媒体内容、在线购票、用户互动社交、电影衍生品销售等服务的一站式电影互联网平台。

2015年6月,猫眼电影覆盖影院超过4000家,这些影院的票房贡献占比超过90%。目前,猫眼占网络购票70%的市场份额,每三张电影票就有一张出自猫眼电影,是影迷下载量较多、使用率较高的电影应用软件。

重大事件:

2015年7月,猫眼电影独立为美团网旗下全资子公司猫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猫眼公司)。

2015年7月13日,美团公布2015年上半年总体和各项业务数据。其中猫眼电影2015年上半年交易额达60亿元,超过2014年全年,占70%市场份额。

2015年7月9日,美团猫眼电影发布第二期大数据报告《大数据时代的电影消费洞察》。报告样本抽取于超5亿人次的猫眼电影消费数据,覆盖影片映前映后全部用户流程,并提供了最多的电影画像实例解析。

2015年7月6日,电影《栀子花开》在北京举行首映礼,猫眼电影作为《栀子花开》的联合发行和联合营销方,为影片举办了主题为“全明星首映观影毕业晚会”的粉丝专场观影活动。

『贰』 影片没那么好《哪吒》15亿票房背后中国人在被诱导消费么

我认为截止7月30日14点,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已经斩落惊人的10亿元票房。根据猫眼预测,该片最终票房或达22.59亿元。此前,中国市场动画电影票房最高的是《疯狂动物城》,为15.27亿元。

目前已破15亿元。

有证券分析师表示,考量光线传媒不仅参与该片制作亦有发行,如按投资比例为20%计算,本片将为净利润贡献3亿元。《哪吒》在微博、新闻平台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获了8.8的高分,进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来,《哪吒》是一次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但《大圣》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后,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国漫可谓负重难行。此刻,它正缓慢爬行在技术与艺术难以平衡的分水岭上,且更倾向于前者。

这不是艺术家的选择,而是市场的选择。

一方面:2015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捉妖记》,及2016 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美人鱼》均采用大量CG元素。自2014 年起,奇幻类影片的票房及数量占比均持续走高,动画电影的票房增速及数量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

2015 年,动画影片《大圣归来》斩获 9.6 亿元票房,居同年票房第7名。2016 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动画/奇幻类电影占据5席。在链条前端的带动下,中国的CG影视制作市场空前巨大。

另一方面。有人如此打趣国漫:关键时候喊口号,天空大地放特效。人物塑造单薄、情感表达单面。CG不像是为情节服务的技术,反而就是电影本身的目的。以《哪吒》为例,片中设置了一个花了大量笔墨描绘的“一镜到底”段落。但当观众聚焦情节的时候,却发现,这段“精彩”对于情节、情感的推动,没什么意义。

“特效套路”,为中国动漫电影在短期内赢得了市场。但梳理电影作品的发展方向,对技术的沉溺,既是国漫的崛起的垫脚石,又是国漫崛起的绊脚石。我们似乎再没有机会看到一个纯然用心的想象世界、一个中国的《千与千寻》了。

02

从作品的角度,发烧友看到了中国漫画电影十几年来的巨大困局。从商业的角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等影片背后,出品、投资人光线传媒,看到的是中国国产电影发展的巨大机会。

2016年,是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转折之年。这一年,靠着两部引进动漫《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3》,票房整体水平突破了70亿元。近5年来,国内动画电影的平均票房约处于45亿元左右,占到全年总体票房的10%,已经形成了规模相当的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产动漫与引进动漫的票房差距正在缩小,在2018年上半年,二者已经能够打成平局了。

而如果再仔细观察:国产动漫的票仓,往往聚集在二三线城市。并且,每每出现好片,就会有大量的一线票仓增量。

有趣的是,每年稳定发电影版的动漫《熊出没》成绩一直很稳定,去年甚至以6.05亿元,斩获了去年的动漫票房冠军。

这里,小编没有不尊重《熊出没》的意思。但是一切都指向一个答案:国产动漫在中国有极为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且,整个市场实在是太缺乏爆款、缺乏好片了。

在引进与制造动漫电影方面,光线传媒,毫无疑问是国内影视企业中的先行者。

去年六月,光线旗下,专事布局国漫领域的孙公司——彩条屋影业,发布了2019国产动画片单,并曝光一组先导概念海报。这也是相继与国产动画“三大”系列(《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合作后,彩条屋再一次公布三部国产原创动画。它们分别是国产动画“神话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凤凰》。

『叁』 超强吸金的中国电影产业,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是啥特点

2012年:170.73亿元,2013年:217.69亿元,2014年:296.39亿元,2015年1-9月:突破297亿元。这是内地电影市场近四年的表现,其超强的吸金能力令人侧目,引得各路豪强纷纷跑来分食这块蛋糕。中国内地观众对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贡献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对观影群体的必要了解,有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的培育。下面,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下对内地电影观众的了解,由于缺乏数据支持,这些认识只是停留在粗浅的感觉层面上,也只能粗略地用年龄层次对观众进行划分。
首先提到的是当前电影的主流消费群体——年轻人,年龄层次以90后为主,这帮年轻人作为观影主力托起了中国电影业的“牛市”。与此同时,她(他)们的消费倾向也受到了不少非议,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对喜剧电影的过度偏好。看一下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榜单,除去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过10亿的6部电影中,有5部是喜剧类型。前两年的《泰囧》以12.67亿登顶国产电影票房榜首,今年的《捉妖记》又以24.38亿登顶了内地电影票房榜首,着实令人眼红耳热。用“亿”为单位计量喜剧电影的票房已经很平常了,“破五”、“过十”更是不稀奇。这给很多人造成的感觉是:现今的年轻人太喜欢没心没肺的笑了。现场观影的感觉也是如此,年轻人的笑点普遍很低,稍有点笑意的情节都能让她(他)们笑出声来。二是对电影消费的缺少理性。现在的年轻人对一些披着电影外衣,实则用帅气、名气、阔气搞行销的东西情有独钟,向一些纯粹以敛财为目的的玩电影者大洒金钱。我曾经问过一名90后,《小时代》与《何以笙箫默》这样的电影好看吗,回答是看着挺烂的,可绝不会缺席。这种不理性的任性消费行为尤其为人诟病,被贴上了“无脑”的标签。年轻人的这两种消费偏好,给电影市场造成了旱涝不均的状况,投其所好的赚的盆满钵满,一些高品质的电影却少人问津,部分用心作电影的人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年轻人的观影喜好因此广受指摘。其实,更应该试着去理解年轻人这样的消费行为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喜剧片广受追捧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累并烦恼着的时代,自打懂事起,累与烦就无所不在。上学的年轻人为学业所累为考试心烦,上班的年轻人为工作所累为生活心烦,有钱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没钱的恨不能什么都做,压力无时无处不在。有很多年轻人要听着郭德纲的相声入睡,就是要用轻松来舒解心中的压力。走进电影院图个轻松放松,开心笑笑缓释下内心的压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就少有心情去体味忧苦的内容了。不独年轻人如此,各年龄层次想笑的需求都一样强烈,所以质量高点的喜剧片都会受到广泛追捧,票房大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低劣的东西深受青睐
当今的年轻人对用帅气、名气、阔气包装起来的东西没有丝毫的抵抗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忠诚度,确实是一件让人不太好接受的事情。可这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在这个疯狂的追名逐利的社会,还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去信呢,在信无可信的情况下,年轻人对长相、名气、物质的喜好就成为最本能最直接的选择了。除了年龄尚小的孩子,我们哪个年龄层次的人不为利与名所左右呢。当年轻人需要用这些麻醉自己的时候,善敛财者就会提供“麻醉剂”,收益想不好都难。
为什么高品质的影片遭受冷遇
部分高质量的影片遭受冷遇确实令人寒心,但如果用文化、品味、层次什么的居高临下地来说年轻人,就是一件挺装的事情了。70后喜欢过琼瑶,80后喜欢过韩寒,90后喜欢郭敬明也就是正常的事情,谁也不比谁高到哪里去。年轻人之所以对好电影不感冒,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人还没有必要的生活体验。拿《钢的琴》与《闯入者》这样的影片来说,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看了之后才会有触动内心的感觉,年长点的对其中的情境深有体验的就会感到回味良久。年轻人还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也就难以体会到其中的深意。换成我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看这样的片子也会觉着沉闷。近几年,部分爱情片特别是校园青春片受到追捧,就是因为这是当下年轻人正在体验或者刚刚走过的经历。好电影没有好票房,与年轻人没有太大关系,与观影群体不够多样化有关。
所以,年轻人有这样的观影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不应该把社会的问题推到年轻人头上,更应该看到年轻人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深刻变化。其中,最突出最直接的变化是,年轻人的消费有力拉动了电影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源流入,短短两年时间,有多少大鳄、多少资本进入了电影产业。相比前几年,电影业的资源配备和行业地位变化巨大,年轻人无疑是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主力推动者。
还有一个深刻的变化是,当年轻人毫不吝惜地掏出腰包走进影院时,也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我曾经向60、70、80后的人推介过好电影,回应都是一副不屑不解的表情,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呢,从网上看又省钱又省事。当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花钱走进影院享受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时,也在改变着那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于吃免费午餐的快餐式消费行为。不管她(他)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她(他)们的行为都在说明着一个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道理:你花钱消费才能养活为你服务的人,才能让你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所以,当年轻人填满影厅座位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这些年轻人表示感恩,她(他)们的这一小步,是中国电影业的一大步。
下面再打包说一下其他年龄层次的观众,从小到大说起吧。先说少年儿童,作为令人欣喜的新生力量,孩子们的观影消费特点很明显:一是不太在意花钱,家长们为孩子掏钱买票看电影是件很痛快的事情。二是大多是捆绑消费,孩子们可以把家长一同领进影院,而不管家长是否愿看,还拉动了“爆米花经济”。三是从小就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长大了也会将看电影作为生活中的一大喜好。这些孩子们的势力有多大,看看今年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暑期档就知道了,120多亿的票房,孩子们有一多半的功劳。随着孩子们的日渐长大,电影市场会有更红火的未来。
再说中青年人,60—80年代的人应该是电影消费最荒瘠的地带了,要么日常俗务缠身,要么习惯网上扫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进过电影院的不在少数。诸多原因造成的观影热情低落,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重点说一下老年人,老年群体的观影消费潜力其实远超出我们的印象。从个人经验看,在影院见到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男性与女性观众有着不一样的表现。男性观众数量相对要少,在售票处与影厅内碰到他们时,可以觉出他们有点不自然。这种感觉我也有同感,由于不再年轻,在看一些爱情片青春片时,在售票处、检票口和影厅内,面对年轻的工作人员和观众,总会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在影片结束时会尽量早些离场。
相比男性观众,女性老年观众则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矫情,她们在影院里表现的从容投入。有一次在影厅内碰到两位70左右的老太太,一位在放映前自在地与旁边的年轻人交谈,说自己从《黑猫警长》到《滚蛋吧 肿瘤君》把近期上映的片子都看了个遍;还有一位老太太提着一大包东西,电影完场后站在当月排片栏前端详了老半天,恰好她旁边站着一位领着小孩的父亲,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并排站在那儿看排片预告,感觉很有些意味。我与两位老人一同看的那场电影是《华丽上班族》。中秋期间,前后多次碰到了或结伴或由子女陪伴的老年女性观众,而且可以明显感受到她们很高的观影兴致。如果说这些还是个例的话,那么在看《闯入者》时碰到的老年人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当时的影厅虽然不算大,但老年人坐了有一半还多。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她们不约而同地来看电影,说明她们是在主动获取影片信息,背后的观影热情是很高的。《智取威虎山》近9亿的票房,老年人的消费应该不在少数。老年人有收入,有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有空闲,还没有网上扫片的习惯,与保健、旅游、跳广场舞这些爱好相比,看电影得到的精神享受有着得天独厚的魅力,老年人观影的“白发经济”还是大有可为的。
上面说到的这三个年龄层次的观众,是有关联效应的。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有孩子喜欢看的,老人有老人愿意看的,只要把孩子与老人的文章做足,也就不愁把中青年人带进影院里了。由此可见,除了年轻人,其他年龄层次的观影消费也有比较大的引导、拉动、开发的空间。
额外多说一点的是,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影院里碰到的女性观众都明显多于男性观众,即使是年轻情侣,应该也是女性左右着观影消费。所以在用到第三人称时,我把“她”放在前面,把“他”放在了括号里。不管在哪个市场什么消费,女性都是永远的主角
国内电影市场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候,观众是电影产业的“衣食父母”。可是在其他行业将消费者奉为圭臬、把营销做到极致,用“大数据”去把握和满足消费需求的时候,电影观众却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还是说一下切身体验,作为一名骨灰级观众,我从未收到过院线的任何讯息,哪怕是一条短信。在淘宝上买一次东西,还能不时收到一些问候呢。感觉电影行业还是有点靠天吃饭、等米下锅的状态,对我们的观众缺乏主动深入的了解。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只有发自内心地去爱观众,观众才会更爱电影。

『肆』 2015年全球电影产业总值

1. 长城 The Great Wall
导演 : 张艺谋 Yimou Zhang
2.【阿凡达2】
类型:动作/科幻/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5-12(美国)
3.【复仇者联盟2】
类型:动作/科幻/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5-05-01(美国)
又名:复仇者联盟2/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复仇者联盟:奥创年代
4.【星球大战7】
类型:剧情/动作/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5.【碟中谍5】
主演:汤姆克鲁斯
类型:剧情动作科幻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又名:职业特工队5
6.【魔兽争霸】(据说这个电影里面有真爱如血的瓦洛,没错就是帅小伙笨笨)
类型:动作/战争/奇幻/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5-12-18(美国)
又名:魔兽世界
7.【终结者5:起源】
主演:斯瓦辛格
类型:动作/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5-07-01(美国)
8.【独立日2】
类型:科幻/惊悚/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5-07-03(美国)
又名:天煞-地球反击战2
9.【功夫熊猫3绝领全球】
类型:喜剧/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5-12-23(美国)
10.【侏罗纪世界】
类型:动作/科幻/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5-06-12(美国)

『伍』 中国电影票房9年来首次负增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国电影票票房一直在下降,很多人都说中国的电影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我觉得这句话没有说错,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的确不容乐观,发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我觉得应该从多方面来讨论。

国产电影和国外电影相比人们更加乐于选择在电影院看国外电影,而不是国产电影,电影院消费人群主要是在年轻人,显而易见的是国外的电影更加受到年轻人的吹捧。现在人们对于电影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于电影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电影的内容已经不能够适应人们精神生活上所发生的变化,人们更加需要的是那些有内涵的电影,可以反映出生活的电影,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的电影做的还不是很好。

『陆』 看 2015年上映的电影需要多少钱

这个根据每个城市的情况还有就是影院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像我们这里的话2D 的一般在30以上,3D一般在50以上,各个厅也不一样的,可以上抠电影查下你所说的电影的情况,一般要是赶上活动的话,9.9什么的还是很好的

『柒』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多少亿

年度票房收入:440亿人民币

『捌』 为什么现在电影院消费那么贵

场地成本上涨,人力成本上升,设备维修和置旧费用,物价上涨,加上平时的观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时候就会随着电影的市场需求成倍上涨票价

打开购票APP,你或许会发现,一部电影的票价已经最低30元起步,而繁华地段影院的票价则一般高达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约朋友看一次电影可能比聚一次餐还贵了。


而与我们相邻的印度,电影票价格普遍约合人民币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华的电影院看一次电影大概16元人民币,加上印度高分电影频出,难怪有网友惊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票价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价也曾经令外国影迷羡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过去了,票价翻了不止百倍,占人们收入比重也越来越大(据统计,过去一张电影票价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经上升到2%)。


那么电影票为什么越来越贵?我们梳理了中国电影票价变化的历史,期望能找出票价变贵的原因。


二十世纪50年代~80年代:低票价政策


在民国时期,电影并不是一个亲民的娱乐活动。当时一流影院的票价大概分为4角、6角、1元等三个级别,普通影院的票价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时候一元钱就能买20斤面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电影。在这个时期,电影票还是相对昂贵的。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各项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苏联大哥学习,电影票价的制定机制当然也不例外。当时苏联为让尽可能多的群众走进影院,接受国家意识形态宣传,采用低票价政策。所以,当时中国电影也是由政府统一定价,票价甚至低至几分钱。在这个时期,电影迅速成为真正大众的娱乐艺术品。



所以,想不降价又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电影本身的质量是首当其冲的要素。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灵活的定价机制,制定多层次的票价体系,才能让每个观众都能买得起电影票,才能让电影真正成为他/她娱乐生活中的一项重要选择。

公众号:狸猫电影惠,一只猫为你推荐最新电影资讯解读和电影票优惠资讯

『玖』 新上映的电影2015年8月票价多少

35,30的一般都是这个价,也有便宜的像淘宝电影20左右,很多时候还有活动

『拾』 2015年大家买过最便宜的电影票多少钱

九元

阅读全文

与2015年电影消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