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日本左派拍的電影

日本左派拍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4-04-16 10:16:28

❶ 《鄧小平,1928》觀後感

1922-1926年間,中國各地先後開辦的電影公司有175家,單上海一地就有145家。眾多電影公司的出現,造就了中國電影的第一個繁盛時期。

1927年

蘇聯電影導演雅可夫•布里奧赫來上海拍攝新聞紀錄片《上海紀事》。該片紀錄了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爭。

古裝片熱在中國影壇出現。本年度出現的影片有大中華百合公司拍攝的《美人計》、上海影戲公司拍攝的《盤絲洞》、民新公司拍攝的《西廂記》等。此外,武俠片也初現端倪,大中華百合公司拍攝的《王氏四俠》和友聯公司的《兒女英雄》引人關注。

1928年

明星公司拍攝的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第一集)上映。影片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上映後創下了國產影片最高賣座紀錄。其後,明星公司接連拍攝了18集。同時,其他公司受此影響,也紛紛拍攝武俠片,掀起了武俠片的熱潮。在1928-1931年生產的近400部影片中,武俠神怪片佔250部左右。

9月,國民政府內政部頒布《電影檢查規劃》,通令於翌年實施。

1929年

上海夏令配克影戲院安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放映機,首映有聲影片《飛行將軍》(僅有聲響,並無對白),引起轟動。半年後上海所有的高級電影院均安裝了有聲電影放映設備。

國民政府在滬設立戲曲電影審查會。由上海市政府公安、社會、教育三局聯合組成電影檢查委員會。此後,凡國產影片在滬上映,事前均須經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務處和市電影檢查委員會審查。

武俠片熱繼續高漲。本年度出現的主要影片有《火燒紅蓮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俠續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兒女英雄》二至三集、《紅俠》、《風流劍客》、《飛行大盜》、《白玫瑰》、《關東大俠》等。

1930年

國民政府頒布《電影檢查法》,另由內政部和教育部擬訂《電影檢查法施行規則》和《電影檢查委員會組織章程》,頒布施行。

以「大中華百合」為首的幾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合並組成「聯華影業公司」。「聯華」主張的「復興國片,改造國片」的運動,與電影商業化潮流的熱浪相悖而行,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該公司存在的8年間,共攝制影片近100部,終形成了與「明星」、「天一」三足鼎力的格局。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野草閑花》上映。該片採用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插曲《尋兄詞》配音,這是中國電影的第一首插曲。

華威貿易公司製造成功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放映機,取名「四達通」。

1931年

3月,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問世。該片由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攝制,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方法。

5月,友聯影片公司攝制的有聲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戲院上映,該片與《歌女紅牡丹》系同時投拍。

6月,「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影片公司聯合拍攝的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青》上映。該片是租用日本的有聲電影設備在日本拍攝,後在抵制日貨的愛國熱潮中受到觀眾的抵制。

九一八事變後,明星影片公司組成明星救國團,聯華影片公司組成聯華國人抗日救國團,開展「抵制日貨」活動。

10月,天一影片公司攝制的《歌場春色》上映,這是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攝制的片上發聲影片。

1932年

1月28日日軍炮擊上海,一二八戰爭爆發。設在虹口、閘北和江灣地區的電影公司及16家影院皆毀於炮火,上海的30餘家中小電影公司均被迫停業。

3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和教育部聯合組成電影檢查委員會,翌年3月更名為中央電影檢查委員會,隸屬行政院,由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指導。

5月,《電聲日報》創刊。該報創刊後隨即舉辦「電影皇帝」評選,評選結果,「聯華」主要演員金焰當選為「電影皇帝」。1934年1月,該報改名《電聲周刊》,發行數量不斷增加,成為30年代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之一。

一二八事變後,上海各電影公司紛紛攝制抗日題材影片,主要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戰地歷險記》、新聞紀錄片《抗日血戰》、《十九路軍血戰抗日》(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戰》、動畫片《民族痛史》;聯華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國難》、新聞紀錄片《暴日禍滬記》、《淞滬抗日將士追悼會》、動畫片《血錢》;天一影片公司的有聲新聞片《上海浩劫記》;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軍光榮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滬血》;慧沖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日血戰史》;錫藩影片公司的《中國鐵軍血戰史》;亞細亞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敵血戰史》等。這批影片在內地和南洋上映後,受到輿論的稱贊。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對上海各電影公司發出禁止拍攝抗日影片的「通告」,宣稱:「以後關於戰爭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攝之列……」

「劇聯」的影評小組成立。這是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影評組織,它通過茶話會、座談會等形式歡迎影評工作者自由參加。影評小組先後在不少報刊上開辟了電影副刊作為影評陣地。

1933年

明星影片公司設立卡通科,「萬氏兄弟」進入卡通科工作。

2月9日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在上海成立。會議選出黃子布(夏衍)、陳瑜(田漢)、洪深、鄭正秋、聶耳、蔡楚生、史東山、孫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為執行委員和候補執行委員,由夏衍、聶耳、沈西苓分別擔任文學部、組織部、宣傳部的領導工作。

2月,義大利在米蘭市舉行國際電影賽會,邀請中國選送影片參賽。經過電影檢查會初選及復選,決定選送6部影片參賽,計有:「聯華」的無聲片《都會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個摩登女性》、《北平大觀》,以及「明星」的有聲片《自由之花》。這是中國最早參加的國際電影活動。

同月,《明星日報》發起的「電影皇後」選舉揭曉,胡蝶以21334票當選為「電影皇後」。3月28日上海電影界假座大滬舞廳,舉行「慶賀胡蝶女士當選電影皇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會。」大會向胡蝶頒發了「電影皇後證書」,並發行《電影皇後紀念冊》。

同月,《電聲日報》經過3個月籌備的「明星名片大選舉」揭曉,當選「中國十大明星」之第一名為胡蝶,第二名為阮玲玉,第三名為金焰;當選「外國十大明星」之第一名為珍妮•蓋諾,第二名為葛萊泰•嘉寶,第三名為麥•唐納。

3月,中國共產黨電影小組成立,組長夏衍,組員錢杏邨(阿英)、王塵無、石凌鶴、司徒慧敏。電影小組開展了劇本創作、影片評論、輸送新人、介紹蘇聯電影等活動。

中國教育電影協會舉行第一屆全國國產影片評選大會,聯華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獲默片一等獎,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自由之花》獲有聲片一等獎。

5月,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的製片機構「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在南京成立。

9月,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在「電影事業指導委員會」下設立「劇本審查委員會」和「電影檢查委員會」,以替代原直屬國民政府內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電影檢查委員會」。

11月12日,在藝華公司攝制《烈焰》、《中國海的怒潮》等以反帝抗日和階級斗爭為內容的影片之際,國民黨特務組織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國電影界鏟共同志會」的名義,沖入藝華公司,進行打砸和破壞,此即中國電影史上的「藝華被搗毀事件」。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狂流》、《春蠶》上映。前者為第一部左翼電影;後者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是中國新文藝作品第一次搬上銀幕。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三個摩登女性》上映,該片是左翼電影運動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的影片之一。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都會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國民黨特務機構以「中國青年鏟共大同盟」的名義向各報館散發《鏟除電影赤化宣言》,恫嚇各製片公司:「以後絕對不得再攝制宣傳赤化、危害國家、描寫階級斗爭、挑撥民族惡感的影片,對於社會病態黑暗面的描寫,亦應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會的旨趣。」《宣言》還警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漢、夏衍、茅盾、沈西苓、樓適夷、許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擔任導演者也應迅速辭退」。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該片是中國無聲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姊妹花》在上海新光大戲院上映,連映60天,創當時最高賣座紀錄。蝴蝶在片中一人飾演姐妹兩個性格不同的角色。該片在營業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經濟危機。

國民政府實業部派遣聯華影業公司總經理羅明佑為電影考察專員,赴日、美、英、法、德、意等國考察電影業。

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內政部、教育部和中國教育電影協會共同組成國產影片評選委員會,主持第二屆國產影片比賽。評委會從10部參賽片中評選出《人生》為無聲片第一名,《姊妹花》為有聲片第一名。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連映84天,超過了《姊妹花》的賣座紀錄。

迫於反動勢力的壓力,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錢杏邨和鄭伯奇三人的「編劇顧問」職務。夏衍轉移到電通影片公司。

12月,電通影片公司的創業作品《桃李劫》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這是中國第一部以聲音作為藝術手段創作的有聲影片。

1935年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大路》及《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後者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2月21日~3月2日,蘇聯舉行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中國派遣由周劍雲、陶伯遜、余清、黃謙、胡蝶、顏鶴鳴、孫桂籍(翻譯)共7人組成的代表團攜片參展。參展影片為: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蘭》、《春蠶》、《重婚》,聯華公司的《大路》、《漁光曲》,藝華公司的《女人》,電通公司的《桃李劫》)。

中國影片《漁光曲》(導演蔡楚生)在莫斯學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 這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影片。

3月8日,著名演員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會惡勢力的迫害以及小報記者的誹謗,於三八婦女節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遺言,服毒自殺。同月14日,舉行出殯送葬儀式,沿途送葬者達30萬人之多。

電通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風雲兒女》上映。影片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於1949年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78年被確定為國歌。

7月16日中國電影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編導鄭正秋因病逝世,終年47歲。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以「鄭正秋盡瘁影業,功在社會教育,特請中央准請褒獎和撫恤遺族」。

電通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都市風光》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製作完成,該片由萬氏兄弟繪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1936年

1月,由歐陽予倩、蔡楚生、周劍雲、孫瑜、費穆、李萍倩、孫師毅等人發起的上海電影界救國會宣告成立,並發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一、「堅持領土主權完整」、「收復失地」、「保護愛國運動及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和攝制電影自由」,同時提出四項主張:「全國電影界聯合組織救國的統一戰線,參加民族解放運動;二、撤廢現行的電影檢查制度;三、用自己組織的力量,檢查一切反大眾化要求的影片的製作,並制裁一切直接間接有害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外影片的放映;四、動員整個電影界的力量,攝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電影界救國會的成立及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中國電影進入了「國防電影」(抗日)運動的新階段。

2月11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發表《告國人書》說:「前聞共產黨密議,欲利用文化團體及知識分子,在救國的口號掩護之下,作卷土重來之計。果然不久,上海即有電影救國會之出現,不久又有文化救國會之產生」,又說各救國會的宣言,「不曰反對中央,即曰顛覆政府」。翌日,歐陽予倩代表電影界救國會向報界發表聲明,對《告國人書》中的不實之詞提出了辨正。

國際電影大師卓別林攜同夫人寶蓮•高黛及寶蓮的母親亞爾泰•高黛訪問上海。著名電影演員胡蝶在國際飯店設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卓別林還會見了電影導演史東山和演員韓蘭根、劉繼群等人。

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持的國產影片評選委員會,根據「三分娛樂七分教育之原則」,評選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各片名次如下:1.《凱歌》(藝華影業公司),2.《天倫》(聯華影業公司),3.《母親》(天一影片公司),4.《小天使》(聯華影業公司),5.《長恨歌》(新華影業公司),6.《翡翠馬》(明星影片公司),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評委會還對當選影片的創作人員進行獎勵,受獎者共65人。

藝華影業公司攝制的「軟性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上映,受到左翼和進步的電影評論工作者的尖銳抨擊。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以流浪兒童為題材的影片。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國防影片《狼山喋血記》上映。影片以寓言式的故事,暗示人們團結起來,抵抗野獸的入侵。

1937年

新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抗日題材影片《壯志凌雲》上映。

1月,電影演員陳波兒率領上海婦孺前線慰問團赴綏遠、察哈爾抗日前線慰勞抗日將士,演出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張家店》、《走私》等。

同月,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聯華交響曲》上映。影片由8個小故事組成,「聯華」大部分編導和演員都參加了這部「集錦片」的拍攝,

2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壓歲錢》上映。

2月,新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恐怖片」《夜半歌聲》上映,創當時票房最高紀錄。

4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十字街頭》上映。

6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馬路天使》上映。

由國民黨中宣部主持的國產影片評選委員會評出1936年出品的「優勝片」6部,各片名次如下:1.《小玲子》(明星影片公司),2.《壯志凌雲》(新華影業公司),3.《女權》(明星影片公司),4.《新婚大血案》(藝華影業公司),5.《母愛》(民新影業公司),6.《狼山喋血記》(聯華影業公司)。

7月,電影界工作人協會在上海成立。歐陽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東山、許幸之、司徒慧敏、應雲衛、白楊、柯靈、金山等39人當選為常務委員,並在該協會上成立了中國電影界救亡協會(後改名為中國電影界救亡委員會)。兩個協會一致號召電影工作者以實際行動為抗日戰爭服務。

七七事變後,上海各劇團、各電影公司的主要演員近百人參加了大型話劇《保衛蘆溝橋》的演出。該劇每天演出日夜兩場,一直持續到八一三戰爭爆發才告停止。

8月,日本在被其佔領的長春建立了「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滿映」至1939年全部建成,為其時亞洲最大的電影製作基地,其主要管理和創作人員均為日本人,以後又吸收了一些中國職員。滿映是日本對華文化侵略的重要機構,開始時主要拍攝宣傳日本侵略政策的電影。從1937至1945年,滿映共拍攝了200餘部為侵華戰爭進行宣傳的故事片及大量紀錄片。

9月,上海電影工作者陳白塵、沈浮、孟君謀、白楊、吳茵、周曼華、龔稼農、等34人組成上海影人劇團,先後赴成都、重慶演出救亡話劇,經費由夏雲瑚籌集。

10月17日,上海電影界救亡協會成立。

11月,日軍佔領上海。在其它外國租界里繼續生產的中國電影被稱為「孤島電影」。孤島電影至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租界區而結束。在此期間,「孤島」地區共成立了20多家電影製片廠,拍攝了250餘部影片,形成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之後又一次商業電影的熱潮。

中央電影製片場攝制了科教片《農人之春》。該片於翌年在布魯塞爾科教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科教片獎。

1938年

1月29日,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

滿映在北平成立分支機構「新民映畫協會」,控制華北電影發行,並拍攝了為日軍侵華戰爭進行宣傳的短紀錄片。

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武漢漢口建立(簡稱「中制」)。該製片廠的前身為1935年建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政訓處所屬的「漢口攝影場」,重組為中國電影製片廠後改歸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領導,許多抗日救亡演出隊中的進步電影工作者被調入該廠。該廠的建立是基於抗戰需要進行的軍事機構調整,是抗戰時期大後方最大的電影製片機構,並附設中國萬歲劇團、中制合唱團及10個放映隊。

中國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抗日題材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熱血忠魂》和《八百壯士》上映。這是第一批集中出現的抗日題材的故事片。

9月,八路軍總政治部電影團在延安成立(習稱「延安電影團」)。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早的電影製作和放映機構。

同月,中國電影製片廠因武漢瀕於淪陷,遷往重慶,並進一步吸收了大量進步電影工作者作為創作力量。

中央電影攝影場遷往重慶,並成為抗戰期間大後方規模僅次於「中制」的電影製作機構。

蔡楚生等導演在香港拍攝了《血濺寶山城》、《正氣歌》等粵語抗日題材影片。

1939年

上海華成影片公司出品《木蘭從軍》,連映85天。這是「孤島」電影借古喻今,鼓舞人民抗日精神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大晚報》刊登14位影評人聯合署名文章,推薦《木蘭從軍》。

延安電影團攝制了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

中央電影攝影場攝制了《孤城喋血》、《中華兒女》等抗戰電影。

中國電影製片廠繼續拍攝了《保家鄉》、《好丈夫》等抗日電影。

日偽在南京成立中華電影公司。該公司由日本東寶映畫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南京汪偽集團共同投資,主要為壟斷華中、華南敵占區的影片發行,並攝制為日寇侵略政策服務的新聞紀錄片。

日偽以「新民映畫協會」為基礎,在北平建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任務仍為壟斷華北地區的電影發行,並攝制侵華宣傳影片。

上海新華、華新、華成三家電影製片公司合並改組為中國聯合影業公司(簡稱「國聯」),由張善琨擔任總經理,其後攝制了一批重要作品。

1940年

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制了《東亞之光》、《勝利進行曲》、《塞上風雲》等8部抗日題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戰紀錄片《民族萬歲》。

上海「孤島」電影中出現的《梁紅玉》、《蘇武牧羊》、《岳飛盡忠報國》、《西施》等一批具有愛國思想的影片受到觀眾的歡迎。

上海民華影片公司在「孤島」攝制的第一部影片《孔夫子》在金城大戲院上映,同時並編輯出版《孔夫子》特刊一本。

汪偽政府頒布《電影檢查法》,並成立電影檢查委員會。

1941年

表現忍辱負重和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巨片《西施》上映。該片由此前成立的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攝制。

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家》(上、下集)上映。該片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張善琨、卜萬蒼、王次龍、徐欣夫、方沛霖、楊小仲、岳楓、李萍倩、吳永剛和陳翼青10名導演聯合執導,公司中的著名影星陳雲裳、顧蘭君,陳燕燕、袁美雲、梅熹、劉瓊、王引等全部參加了演出。

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片長80分鍾)問世。該片由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攝制,萬氏兄弟主持製作。

1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租界,「孤島」電影結束。

1942年

4月,在日軍和汪偽政府的操縱下,新華、華成等12家中國電影公司實行合並,成立了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聯」),由此前成立的「中華電影公司」投資。公司董事長為汪偽政府宣傳部長林柏生,副董事長川喜多長政(日),經理張善琨。「中聯」至1943年結束,共攝制影片50餘部,大多為愛情倫理片。

八路軍延安電影團拍攝了《南泥灣》等紀錄片。

《小老虎》、《故鄉烽火》、《民族的吼聲》等一批粵語抗日題材影片在香港問世。此後,隨著香港淪陷,香港影壇也陷於沉寂。

❷ 孤島電影的奇觀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這個? 看不懂題目?
孤島電影是日軍侵華背景下,特殊時期、特殊地區出品的電影。
從1937年11月上海的失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上海租界形如孤島。戰局動盪,各種勢力林立是孤島時期的特色。一方面,雖有許多電影工作者轉移到內地和香港,但仍有留下的電影工作者堅持斗爭,他們排除困難,拍出了一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影片,如1932年2月由歐陽予倩編劇、卜萬蒼導演的《木蘭從軍》就是號召國民抗戰的佳作。此外,於伶的《花濺淚》、柯靈的《亂世風光》等,都在暴露現實的同時,反映出抗日救亡的時代心聲。
但同時,因為電影界在租界相對獨立,電影製作受到其他力量的控制較少,電影公司老闆可以相對自由的控制資本,所以這一時期的商業片發展繁榮。在孤島上海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先後成立了20家左右的電影公司,製作了近200部電影。歌唱片、古裝片等商業類型片在「孤島」時期達到發展的新高潮。電影投資商張善琨長袖善舞,他的新華影業公司在「孤島」時期資本最為雄厚,半數以上的「孤島」時期影片都是這個公司出品的。
「孤島」時期結束後,上海的電影業全部為日寇所侵佔。一些愛國的電影工作者退出了影壇。在香港的電影界中,左翼電影力量原來是比較弱的,但到抗戰爆發以後,形勢有所改觀。這其間,大陸內地的進步電影力量兩次向香港轉移,第一次是上海淪陷後,有少部分人如蔡楚生、司徒慧敏、譚六友等來到香港,從事抗戰電影活動。再加上後來從重慶來的吳蔚雲、黎莉莉、鳳子等拍攝了《孤島天堂》、《白雲故鄉》、《前程萬里》等片子。第二次是在1941年皖南事變後,在中共安排下,一批進步電影工作者轉移來香港。夏衍在香港創刊了《華商報》;韜奮主編的《大眾生活》復刊;茅盾主編的《筆談》等以及《光明報》等使香港文化界頓時呈現出一番新氣象。在此其間,粵語片《血濺寶山城》、《游擊進行曲》、《小老虎》、《民族的吼聲》等的出品發揚了抗日正氣。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香港就淪陷了,結束了抗戰時期南中國電影的歷史。

日本電影《挪威的森林》里好像主角在大學生活里有很多鏡頭好像是民眾遊行的片段,請問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那個叫做「全渣彎共斗」,是由「東京大學事件」為導火線的,1968年(昭和43年)——1969年(昭和44年)胡歷發生在日本褲梁搜的左派學生暴力kangyi運動。

❹ 日本人拍過描寫二戰的電影嗎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

6:《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日本):4集電視電影,改編自溥傑夫婦的自傳。影片投資10億日元,製作期歷時三年,拍攝過程中獲得中國政府和溥傑之女的協助。影片在反映日軍對中國人的傷害上,遠比所謂的「謝罪大作」《赤月》來得直接。滿懷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遠嫁到中國後,卻發現中國人對待日本人竟是滿腔憤恨,到處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去」,而日軍則形同強盜,搶掠中國百姓的財物,還屠殺抗日民眾。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上批判了日軍,對國共兩黨則是述而不評,沒有偏袒誰,但有贊揚周總理。本片屬於想謝罪但對歷史研究不深入的類型,有些觀念很膚淺,這大概與日本人並不熟知二戰史有很大關系。盡管有種種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視了日軍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頻出的今天已屬難得。而劇組提倡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很有意義的。

7:《廣島之戀》(黑白片;法國、日本):觀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關歷史,不然很難理解當中的一些劇情。在日本從來不缺乏關於原子彈題材的作品,但大多會淪為論證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過這部與法國合作拍攝於1959年的影片卻是例外,當年就能夠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戰時期的歐洲,曾與德國軍人發生過性關系的女性會被剪掉頭發,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個德國人。影片劇情的不少台詞是以詩歌的方式呈現的,這種類型恐怕很容易引來兩面極端的評價。

8:《逝風殘夢》(《風雪黃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實影片只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講述一個愛情悲劇而已,對戰爭本身沒有直接的描繪或批判,當然片子對戰爭還是持否定態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開頭就有一段對話說道:「我們和敵人無怨無仇,但卻要殺死他們,可他們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嗎?……這場戰爭是錯誤的」。PS:影片的音樂很不錯~

9:《二十四隻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簡直拍成了偶像劇,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癢)。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嬌小玲瓏的女教師大石擁有「大石」這樣大氣甚至宏偉的姓。大石老師認真教學,關愛她的十二位學生。大石老師面對班上看著她的二十四隻眼睛,發誓要讓它們「永遠閃亮」,但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亞洲的罪惡戰爭徹底斷送。漁村小學男生被徵召入伍,大部分死於戰爭,活著的也成了瞎眼殘疾者。大石老師的丈夫也命喪戰場。該片改編自日本左翼女作家榮井壺同名長篇小說,人道主義傾向非常鮮明。」

10:《我對青春無悔》(《無愧於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澤明的作品,拍攝於二戰結束後不久,改編自左翼作家久板榮二郎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京都大學教授龍川事件和德國紅色間諜佐爾格事件為原型,講述女主角幸枝嫁給反戰作家野毛後的種種遭遇,野毛因發表反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言論被檢察官逮捕結果屈死獄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從此被視為「賣國賊」,不但成天遭受眾人的白眼,幾經辛苦種植的田地也被「愛國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終於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對曾經受到的種種不白之冤,幸枝並不感到後悔,因為附近的墳墓里躺著野毛……

11:《動盪的昭和史·軍閥》(日本):東京英機的漂亮話與戰場的慘烈形成強烈的對比,新井記者決意告訴國民戰爭的真相,正當人們為新井的義舉所感動時,卻有人跑出來這樣斥責他:「新聞記者,戰爭初期你們講過些什麼?!什麼『皇軍無敵』啊,什麼『聖戰』啊、『萬歲』啊,什麼消滅美英鬼子……說這些話的是哪些傢伙?促使日本好戰正是你們這幫傢伙!打了勝仗,你們就歌頌東條,又吹又捧;打了敗仗,就把罪責都往東條身上推,難道你們就沒有責任嗎?!你們在報上寫:『打不勝的仗就應該停下來』,看你們說得多好聽哪!那麼,打得勝的仗,就應該打嗎?你們號召『聖戰,聖戰……』把日本搞得支離破碎……所有認為戰爭該打的人,全都該處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12:《沒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帶明顯的政治傾向,屬於「述而不評」的類型,導演只不過用平靜的鏡頭說明了那個時代發生了那些事,而沒去論辯論其中的是非,對日軍的行為既不鼓吹,也不辯護,正如主人公父親所問的:「國家是什麼?」。士兵們出征前常唱為國效力的歌曲,出征後卻常唱想念故鄉的歌曲,而熱愛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後所說的那段話富有反思色彩:「你見到過敵人的樣子嗎?我們老說『敵人、敵人』,可是,就算是美國的水兵也是喜歡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戀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敵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啊……」主人公臨終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謂的「為國盡忠」,而是大自然的美麗……

13:《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國、日本):中國對日本總是要比對國民黨來得寬容,80年代初,正當中國許多影視作品對國民黨的塑造還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時,對日本人則已經開始日趨客觀化。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稱得上是一部兩國人民的「歷史教科書」,雙方都可以用它來自我反思。本片導演佐藤純彌還執導過宣傳中國文化的《敦煌》、高倉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戰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證》等,但左藤也曾跑去執導過「招魂片」《大和號》,日本有不少導演和演員既參與過反思片,同時也參與過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機會,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14:《硫磺島家書》(《硫磺島來信》;美國、日本):很多人認為《父輩的旗幟》不如本片來得「好看」,對此我不以為然,論反思性,《家書》不如《旗幟》。正如導演所說,他拍《家書》並非為了討好日本人,而是嘗試著從日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導演始終不是日本人,看待問題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廂情願。我很反感影片為了突出日軍的「人性化」,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一些事實,栗林忠道曾在中國進行掃盪,壞事干盡,但影片只是展現了栗林作為軍人「英勇」的一面。《家書》終究只是一部視野狹隘的商業片而已,要說沒有一點反思倒也冤枉,但遠遠不如同一類型的《決戰斯大林格勒》和《血戰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輩的旗幟》,更不如《細細的紅線》。

這些都是在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博客上找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❺ 黑澤明的主要電影有哪些(可以說些風格)

《惡漢甜夢》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x4qyWq8OEYGi4qGONKhbug

提取碼: bhg8

《惡漢甜夢》是由日本東寶映畫、黑澤明工作室製作的151分鍾驚悚影片。該片由黑澤明執導,三船敏郎、森雅之、香川京子、三橋達也、志村喬等主演,於1960年10月1日在日本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為父報仇,隱藏身份與老闆跛腳的女兒結婚。完美的計劃卻因為他愛上新娘而有了扣人心弦的轉變,惡人卻始終高枕無憂。

這部驚險報仇片劇情復雜,線索縱橫交錯,黑澤明通過一宗賄賂事件,無情地揭露了日本官商界的黑暗,對人性的丑惡一面刻劃得入木三分。在構圖方面,黑澤明控製得更完美無瑕,通道、樓梯、房間的排列、鏡的擺設,以至瓦礫堆的空間布置,都拍得均整有致,計算得驚人地准確。

❻ 黑澤明都有哪些影視作品

羅生門》,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10部影片」之一,標志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紀元。1950年出品

導 演:黑澤明
主 演: 三船敏郎
京町子
森雅之
·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一九五一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義大利電影評論獎
羅生門》《影子武士》必看。
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品川區大井町,父親曾經擔任陸軍軍官,後轉任中學理事,母親的娘家在大阪經商,黑澤明是8個兄弟的老末。雖然父親是一個嚴厲的軍人,但黑澤明從小就拒絕參加軍訓。自幼即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1928年初中畢業後曾熱中於繪畫,曾一度立志當一名畫家,後為維持生計,於1936年他以助理導演和劇本撰稿人的身份進入東寶電影公司的前身PCL電影公司,投到名導演山本嘉次郎門下學習導演和編劇。做了7年助理導演後,終於有機會於1943年執導處女作《姿三四郎》,此片在日本大受歡迎,因而令他一舉成名。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

戰後執導的第一部作品是左翼劇作家久板榮二郎編劇、反對軍國主義的《無愧於我的青春》。後與東寶電影公司在創作方向發生很大分歧,在離開之前1948年拍了《酩酊天使》,被喻為是他首部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這部影片的另一收獲是黑澤明首次與三船敏郎合作,從此兩人合作無間,開啟了各自的電影黃金時代,是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

1950年,黑澤明拍了一部令他蜚聲國際的作品,這就是《羅生門》,本片為他贏得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不僅是第一個日本導演獎項,也是第一部闖入歐洲影展的亞洲作品,打破影展被歐美影片壟斷的局面,由此黑澤明成為第一位受到國際承認的日本導演。諷刺的是《羅生門》在全世界受到廣泛贊揚和歡迎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才被日本慢慢接受。在《羅生門》中,黑澤明以獨特的手法探索了客觀真理與主觀真實的關系,內容是講一個由三個參加者和一個旁觀者以四種不同說法敘述出來的暴力事件。在藝術成就方面,本片已近乎完美,甚至影響了往後數十年的電影創作,1996年好萊塢Edward Zwick導演的《火線勇氣》(Courage under Fire)故事內容明顯是改編自40多年前的《羅生門》。

1952年黑澤明重回東寶電影公司,執導了《活著》,成為戰後日本最佳影片之一,甚至被許多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影片之一。1954拍攝的《七武士》是一部充滿激烈戰斗又富有喜劇幽默且不乏深層哲理的娛樂片,日後也曾被好萊塢翻拍。從此時到六十年代中期是黑澤明創作的黃金時期,佳作不斷面世,計有《蜘蛛巢城》、《白痴》、《大鏢客》等多部影響了當時國際電影潮流的作品。

截至《紅鬍子》為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痴》、《七武士》、《生之錄》、《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 不但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黑澤明聞名於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鬍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
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首先是他和三船敏郎的關系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不過對於原因兩人都是三緘其口。1970年,他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不過黑澤明很快就再站了起來,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80年由法國電影公司出資,黑澤明與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攝的《影子武士》則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1985年,黑澤明完成了巨型古裝片《亂》。晚年的黑澤明熱心於創作古裝片,藝術上的追求也更加執著,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內涵。身高1.81米的黑澤明,擁有當時日本人少有的高大體格,據說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著嗓子大吼的聲音經常把工作人員嚇得渾身打顫。在拍攝《戰國英豪》時,他為了拍一個滿意的天晴鏡頭,足足等了100天;拍《天國與地獄》時,他發現有一棟民宅的二樓阻擋了他拍攝演員從新干線丟出現金的鏡頭,硬是把該民宅的二樓給拆了。 就因為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執著而強橫的態度,他被台前幕後的合作者稱為片場上的「天皇」。

1998年9月6日,這位縱橫影壇50年、拍過31部電影精品的大師終於撒手離去了,享年88歲。日本影壇至今無人在電影藝術成就方面能及他的項背。

他一生中所獲獎項不計其數,他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導演,他畢生致力打破各國民族文化差異和思想制度的限制,希望能共享人類的基本感情。黑澤明被1999年12月的《亞洲周刊》譽為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在半個多世紀的電影生涯中,黑澤明製作的電影曾創造過持續二十年的票房奇跡,但傲慢、失敗和自殺的空虛也時常伴隨著他,影響著他的事業。1998年他去世時留給後人31部電影無不揭示了黑澤明電影的一個共性——對形式和內容的融匯貫通。正因如此,使他成為自1895年電影產生以來最出類拔萃的導演之一。黑澤明最大的成就在於亞洲幾代電影人都受到他的影響,正如著名導演張藝謀在美國《時代》雜志上評價的那樣,「黑澤明使我明白,當走向外面世界時,要保持中國人自己的性格和風格」,「這是他給亞洲電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課。」

閱讀全文

與日本左派拍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行屍走肉第一季 瀏覽:393
電影素材用什麼軟體找呢 瀏覽:690
攝影師與模特韓國電影 瀏覽:297
工口電影有哪些 瀏覽:623
18年釜山國際電影節 瀏覽:566
十大票房電影排名 瀏覽:473
周星馳電影片段馬路上吃盒飯 瀏覽:546
電影海洋天堂導演 瀏覽:16
暴風影音所有日本電影 瀏覽:844
印度電影女人殺人 瀏覽:444
劉德華剪輯電影全集 瀏覽:839
戛納柏林電影節哪個知乎 瀏覽:738
武商摩爾電影城影訊 瀏覽:43
鞍山中影國際影城鐵西電影 瀏覽:389
2018大陸武俠電影 瀏覽:892
推薦45部經典病毒電影 瀏覽:860
高評分韓劇推薦韓國喪屍電影 瀏覽:136
七次狼電影院 瀏覽:804
歐美電影豆瓣高分榜 瀏覽:344
白蛇傳之白素貞動畫電影無人之島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