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弱點》是不是真人改編的
電影《弱點》是根據邁克爾·奧赫的真實故事所改編。
邁克爾·奧赫(Michael Oher),1986年5月28日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 非洲裔美國人, 美國職業橄欖球運動員,司職截鋒。
在2009年NFL的選秀大會上,邁克爾·奧赫在第一輪以第23順位被巴爾的摩烏鴉隊(Baltimore Ravens)選中。雖然他是烏鴉隊年度新秀,但他憑借自己的實力,已經成為烏鴉隊先發左邊鋒,增強了烏鴉隊進攻線的實力,跑鋒Ray Rice沖鋒陷陣,讓他成為NFL進步最快的跑鋒之一。
(1)美國電影盲點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奧赫在密西西比州大學的第一個賽季前10場比賽作為護鋒上場比賽,並入選了全美新生第一隊。2006賽季他換到了左截鋒的位置,並入選了季前賽全聯盟和全美輪換陣容。
在前兩個賽季,他還分別入選了東南聯盟進攻線第一隊和第二隊。而在學術方面他也大有長進,他的智商比起小時候增加了20到30點。
2008年1月14日,奧赫宣布他會參加2008年國家橄欖球聯盟(NFL)選秀。不過,兩天之後他又宣稱退出選秀並繼續自己在密西西比大學的最後一個賽季。
2008-2009大學橄欖球賽季結束後,他第二次被選為美聯社全美第一隊(第一次在他的第二賽季),並於2009年春季獲得了刑事司法學士學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邁克爾·奧赫
B. 美國勵志電影《盲點》中的那篇畢業作文,關於勇氣的那篇……求全文!……急……
勇氣是很難界定的東西。
你可以因為笨主意或錯誤產生勇氣,
但你不應該去質疑長輩,
你的教練,或者你的老師,因為是他們制定的規則。他們也許是最懂的人,但也許不是。
這都取決於你是誰,你從哪裡來。
沒有至少有六百的人考慮過放棄加入另外一方?
我的意思是說,死亡之谷,那很鹹的東西。
所以勇氣是很微妙的。你應該老是做別人叫你做的事?有時你可能甚至不知道你為什麼這么做。任何白痴都會有勇氣。但榮耀,才是真正的原因,你要麼做要麼不做的是你是誰,也許是你想成為的人。
如果你死纏著一些重要的事情你就擁有榮耀和勇氣,這是非常好的。我想這就是作者說的,你應該希望擁有勇氣,努力得到榮耀。
這也可能是人們告訴你做什麼的也有。
註:這是我懸賞得來的佳片有約版的。
C. 哪位大神有《盲點(2018)》百度雲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戴維德·迪格斯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1eDVt9mtINiOYt4NYaKtbA
故事圍繞一個假釋犯假釋期的最後幾天展開。
D. 有關《弱點》這部電影的人物介紹
電影《弱點》根據邁克爾·劉易斯的作品《弱點:比賽進程》而改變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今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首批被選球員邁克爾·奧赫的不凡經歷,他是一個孤兒,在領養家庭長大,在從事體育職業之前,他度過了一段從理想到現實的艱難過程。
片名:弱點
又名:溫情橄欖球/攻其不備/暗算
英文片名:The Blind Side
國家/地區:美國
區域:歐美
出品:
發行:華納Warner Bros. Pictures
類型:劇情/體育
導演: 約翰·李·漢柯克John Lee Hancock
編劇:約翰·李·漢柯克John Lee Hancock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 蒂姆·麥格勞Tim McGraw 凱西·貝茨Kathy Bates 昆頓·亞倫Quinton Aaron 麗麗·柯林斯Lily Collins
分級:美國PG-13
上映時間:2009年11月20日
詳細劇情:
窗明幾凈、精緻餐點、其樂融融,對於住在田納西州的圖伊一家,這樣溫馨的生活彷彿是與生俱來的事情。妻子莉安(桑德拉·布洛克)溫柔賢惠,丈夫西恩(蒂姆·麥格勞)事業有成,還有一雙聽話乖巧的兒女,更在杯觥交錯中深受上流社會歡迎。如果不是那天下午的意外,如果不是莉安心思細膩,他們或許還是像原來一樣活在自己完美無缺的世界中。
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氣陰冷,他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和自己兒子同校的孩子。更別提這個名叫邁克爾·奧赫(昆頓·亞倫)的孩子從小就成了孤兒,輾轉於無數收養家庭之間,在9年裡上過11個學校,連小學一年級也能留級一年!莉安又有什麼理由不收留他呢?從領進家門暫住一宿到提供衣食住所視為己出,甚至專門為他請來了私人家教蘇小姐(凱西·貝茨),奧赫第一次從圖伊一家身上感覺到了家的溫暖。
除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因為圖伊夫婦的鼓勵,奧赫決定善用自己的天賦,加入學校的橄欖球隊。在賽場上,他就像一堵銅牆鐵壁,沒人能夠突破他的防線。很快,奧赫就成為了橄欖球場上的風雲人物,不僅為所在的中學贏得了區域冠軍,還吸引了眾多大學球隊星探的注意,願意為他提供全額獎學金。可是,對於平均成績只有0.9分,IQ僅在低智邊緣的奧赫,要想順利踏上橄欖球之路,眼前還橫亘著諸多障礙……
E. 問、電影《弱點》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電影《弱點》講述了一個無家可歸的非洲裔男孩邁克爾·奧赫從小就是一個孤兒,一再的從領養家庭中逃走後終於遇上了好心的陶西太太,而在後者的幫助下,邁克爾·奧赫逐漸的找到了自我,在自己的身體條件與刻苦鍛煉下,他終於成為了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首批被選球員。
黑人邁克爾·奧赫自幼父母離異,無家可歸。不過,木訥的他卻因為極強的身體條件和運動天賦,幸運地進入了一家孤兒院。雖然,他科科零分,但是一些細節卻讓他顯得與眾不同。一次排球比賽後,他主動收拾垃圾的行為,引起了陶西一家的注意。
於是,陶西太太決定收養奧赫,並把他培養成橄欖球選手。陶西太太讓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同時,陶西的兒子還幫助奧赫訓練,使他很快地融入了橄欖球隊的生活,不斷激發運動的潛能。終於,在一次比賽中,他因出色的表現嶄露頭角,開始獲得了球探的關注,並且最終收獲。
(5)美國電影盲點擴展閱讀
《弱點》是根據邁克爾·路易斯的小說《弱點:比賽進程》改編,由約翰·李·漢柯克執導,桑德拉·布洛克、蒂姆·麥格羅、昆頓·亞倫等主演的勵志電影。該片於2009年11月20日在美國上映。
角色信息:
(1)莉·安妮·陶西,一位和藹、友善、極有責任心的白人養母。陶西的兒女與邁克爾在同一個學校就讀,她看到邁克爾一人徘徊在街上便把他帶回了家。陶西一家都非常喜歡邁克爾,最後他們決定領養他,讓他成為家庭的一員。陶西太太看到邁克爾驚人的力量和運動神經,她想把他培養成傑出的橄欖球手。
(2)邁克爾·奧赫,一個無家可歸的非洲裔男孩邁克爾·奧赫從小就是一個孤兒,一再的從領養家庭中逃走後終於遇上了好心的陶西太太。
(3)肖恩·陶西,邁克爾·奧赫的養父,有一個連鎖餐廳,喜愛體育,後來發現了奧赫的天賦,並訓練他,支持他從事橄欖球運動。
(4)柯林斯·陶西,陶西家庭的女兒,擅長打排球,是學校排球隊的隊長,先對母親收養行為的不理解,後逐漸接納奧赫。
(5)小肖恩陶西,陶西家的小兒子,是他發現奧赫的,很喜歡和奧赫一起,還是奧赫的小小教練。
(6)蘇小姐,一個嚴格的家庭教師,她對邁克爾-奧赫的成長帶來了諸多有益的幫助。
F. 美國電影《弱點》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美國電影《弱點》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黑人孩子的故事,《弱點》觀後感。他從一個吃穿沒著落的孩子發展到一個優秀的大學橄欖球運動員。這其間,安妮一家人起到了游納至關重要的作用。安妮以她博大的胸懷和愛心接納了邁克爾,以她的開朗熱情感染了邁克爾,以她無私的愛融化並溫暖了邁克爾那顆飽受創傷的心。
影片中,安妮一家都極富同情心和愛心,我要說,這一切也許都緣於安妮這位心胸開闊、充滿愛意的女主人。安妮的女兒柯林斯,雖然看上去有些高傲,但她對於同學們不解和嘲笑的目光根本不在乎,並且在自習教室時,主動走到邁克爾旁邊坐下,陪邁克爾一起做作業。這一舉動無疑給那些看不起黑人孩子、歧視邁克爾的同學一次大大的驚異與警告,也顯示出了柯林斯沒有種族歧視的愛心。安妮的兒子小肖更是一個熱情開朗、調皮有加的快樂小男生。他以他獨有的方式關愛著邁克爾,並以有了邁克爾這樣一個大哥而驕傲。安妮的丈夫也是一個極開明的男士,他尊重安妮的選擇,支持安妮的一切愛心活動,成了安妮不可多得的給力者。邁克爾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陽光的家庭中,真算是他人生的最大幸事。
當安妮的老公鄭重地問邁克爾是否願意成為他們家的一員時,邁克爾的目光環顧著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人,看到每個人都對他投來充滿笑意的目光並點頭示意時,邁克爾輕聲地說:"我以為已經是了。"這就是邁克爾肯定的回答,是一種幸福的融入。
在整個影片中,最令我敬佩與感動的人物便是安妮那份偉大與智慧的母愛。
有一次,邁克爾開車帶著小肖因處於興奮狀態中而出了車禍時,安妮的表現讓我由衷的佩服,看著她當時的表現,我想,即使是孩子的親生母親能做到這樣也應當說是少之又少,她首先確認了邁克爾沒事,然後再去看小肖,當她確認小肖也沒什麼大礙,但被警察告知這只是一次偶爾的幸運時,並沒有因自己的寶貝受到傷害而對邁克爾惱怒,而是平靜地走到邁克爾身邊,蹲下身來關切地撫摸著邁克爾的肩膀,告訴他神辯沒小肖沒事,並關心著邁克爾因救小肖阻止那個氣囊時受傷的手臂。這些舉動足以安慰一個缺少關愛而受傷的心靈。這不只是做秀,而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才可以在無意識中表現出來的言行,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偉大母親的愛,而是把這份愛灑向了整個人類,在我的意識中,這才是真正的博愛,真正偉大而無私的愛。
邁克爾在橄欖球訓練場上,一直不得要領,教練試圖以嚴厲的語言來讓邁克爾開竅,但卻總也不得要領,觀後感《《弱點》觀後感》。而安妮卻用了一個恰當的比喻,讓邁克爾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和職責,給這個孩子上了一堂生動的責任課。最令人佩服的是安妮說出的一番話:"大聲吼沒用的,他不相信別人,在他以往的經歷里,那些人都裝做關心他,但後來都消失了。"這句話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灶困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在家庭教育中出現差錯的家長。我們在看到孩子犯錯時,試圖以獅吼來警醒我們的孩子,可效果往往相反,不但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反而讓孩子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面,不要說配合我們的教育,而是完全朝另一個方向走了下去。
另外,這句話也在告誡我們這些家長,當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所改變時,不要企圖孩子也會順從地隨之改變,因為孩子在我們以往不當的教育方式下,已經不再信任我們了,孩子心目中那個溫暖的母親已經離他們遠去了,所以,我們只有付出比以往更多地精力和愛,逐漸地拉近與孩子之間的心靈距離,這才是我們最先要做的。我們要給自己時間,給孩子時間,在這樣愛的付出與等待中,才能看到我們期盼中的孩子又回到了我們身邊,並朝著我們期盼的方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當教練發現邁
克爾的驚人的變化時,來到安妮身邊請教她對邁克爾說了什麼讓他有這么大的變化,安妮的一番話再次讓我感動與受教:"你應該了解你的隊員,他的保護意識排在前2%。"這句話足以可見安妮的智慧所在,她看到一個孩子身上的優點與長處,並使之發揮到極致,以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這也正給我們家長提了個醒,不要把目光只關注在孩子的缺點上,而使之遮蓋了孩子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當你把孩子自身的閃光點找到,並使之不斷地擴大,以至於用它的光環去照耀著其他方面時,你會發現孩子的缺點在一點點地縮小,而優點卻在一圈圈地擴大著。
最後,因為調查人員的一番話,差點造成了對邁克爾更大的傷害。她告訴邁克爾,安妮一家對他好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為了讓他為他們的母校服務。因此,邁克爾感覺受到別人的擺布與愚弄,從而惱怒的離開安妮家。安妮陷入深深地自責與痛苦之中,她不僅提出了對自己的質疑:"客觀地說,我是一個好人嗎?"看到這兒,我不僅想到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在為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時,都是抱著對孩子好的心態而去盡心盡力的做的,都像安妮那樣真心地為了孩子好才那麼做的,可是,當孩子不領情時,當孩子對我們的愛發出質疑時,我們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初衷,我們也像安妮一樣對自己提出了質疑:"我真的是愛我的孩子嗎?我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在自己的質疑聲中,我們會像安妮一樣,不難發現自己的偏差之處、自私之點:這其中,我們給孩子的愛里已經摻雜了我們的需要和渴望;已經融入了我們的面子問題;已經在這滿滿的愛里續寫了太多的虛榮與自我。就像安妮的老公肖恩說的:"在這裡面,你獲得了一種變態的滿足感。"真的,做為家長的我們,顯然是真的在愛我們的孩子,但也同時有了些許的面子問題、虛榮心問題,從而體驗這其中得到的滿足感和榮譽感。
在又一次找回邁克爾時,安妮與邁克爾有了一個特別智慧的對話。安妮:"你想打橄欖球嗎?"邁克爾:"我玩的還不錯。"其實這也代表了邁克爾已經喜歡上了這項運動。邁克爾問:"你想讓我去田納西?"安妮:"我想讓你自己選擇,這是你的生活,你自己做主。"邁克爾接著問:"如果我不想打球呢?"安妮強調說:"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做主。"在我看來,這是最明智、最智慧的母親,她懂得尊重孩子,知道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明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界限,這讓父母與子女之間都會有一種輕松的愉悅感,所以,邁克爾才在以後的調查談話中用了這樣一個詞"選擇",他明確地告訴調查官,是我選擇了這所大學,因為我的家人都在這個學校讀書。
這就是理由,是一個再恰當不過的理由,更是一份在愛的力量支持下的自由的選擇。如果做為父母的我們,都有這樣一份從容,都有這樣一份信任與尊重,那麼我們的孩子都將是快樂而幸福的孩子。
G. 電影盲點的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角色名莉安妮·陶西,扮演者為桑德拉·布洛克,網路有詳細介紹。。。
演員介紹:
中文名:桑德拉·布洛克
外文名:SandraBullock
別名:SandraAnnetteBullock
國籍:美國
出生地:美國維吉尼亞州
出生日期:1964年7月26日
職業:演員
畢業院校:東卡羅萊納大學戲劇系
代表作品:弱點,生死時速,特工佳麗
主要成就:第67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第82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第16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身高:174cm
體重:50-59kg
imdb編號:nm0000113
H. 電影《盲點》的觀後感
電影《盲點》的精彩好看之處,不在於華麗得掉渣的快速剪輯,家庭溫情影片根本不需要;不在於抑揚頓搓的有力配樂,清淡如水的音樂畫龍點睛即可;不在於鋒迴路轉的曲折情節,順其自然的勵志就行。好看在哪呢?好看在傳達了不圖回報的正能量--愛。
很多人評論說影片中莉安妮女士對陌生黑人窮小子麥克的關懷是不合情理的,非親非故的她為何那麼關愛他呢?誠然如果沒有美國基督教文化作為電影《盲點》的宗教背景,這樣的影片是叫人難以置信的,但因著莉安妮全家的基督教宗教信仰,影片中的情節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給這個冷漠社會極大的正能量傳達。
基督教里最大的教義是愛人如己,美國基督徒因著信靠救主耶穌基督的無條件拯救,從而有信仰的渠道支取愛和關懷的動力,因為基督的愛是無條件的,所以基督徒效法基督愛的樣式,也在信仰里實賤無條件的愛。如果完全撇開這個信仰背景,站在人的角度審視就不容易理解,因為人付出關愛要講理由,怎麼可能理解無條件的愛呢?
影片《盲點》完全是實踐信仰和愛的美麗見證。信仰的偉大力量讓莉安妮全家能坦然地去接納一個陌生人麥克,透過莉安妮全家的善舉,麥克作為被愛的受惠人,也從溫暖的關愛中重新展露笑臉,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
莉安妮一家人和黑人小伙麥克在餐桌上手拉手一同祈禱的一幕,可以作為整部影片溫馨動人的美麗注腳。雖然人生歷程中有很多打擊傷害和痛苦憂傷,但真的不用絕望,因為還有像莉安妮全家一樣願意去關懷去付出的可愛人們,她們的生命點亮了其他人灰暗的生命,生活也因著有這樣可愛的人們而不再無情和冷酷,因為她們有溫情的信仰,因為她們有偉大的上帝。偉大的愛正被這樣的人們傳遞出去,驚人的正能量正在改變著很多人的生命,世界正被改變著。
真想也坐到莉安妮家的餐桌邊,跟她們全家人手拉手,祈禱祝福感謝上帝,親身體驗她們無私的關愛,那該有多好,麥克你真是幸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