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千與千尋》都奪得哪些獎
2002年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宮崎駿
2002年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千與千尋》
2002年第2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優秀作品獎:《千與千尋》
2003年第30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配樂:久石讓
2003年第30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長片:《千與千尋》
2003年第29屆土星獎最佳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2003年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宮崎駿
(1)柏林國際電影配樂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在期間她遇見了白龍,一個既聰明又冷酷的少年,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千尋最後救出了爸爸媽媽,拯救了白龍。
② 柏林國際電影節都有哪些獎項
金熊獎
金熊獎最佳影片-自1951年起開始頒發
終身成就獎/榮譽金熊獎(Honorary Golden Bear)-自1982年起頒發
銀熊獎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自1965年起
最佳導演銀熊獎-自1956年起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自1956年起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自1956年起
最佳劇本銀熊獎-自2008年起
最佳短片銀熊獎-自1956年起
傑出藝術成就獎-自1978年起
最佳電影配樂-自2002年起
其他獎項
水晶熊獎(Crystal Bear)
泰迪熊獎-最佳同志電影
流星獎(Shooting Stars Award)-頒給有才華的年輕歐洲演員
阿弗雷鮑爾獎(Alfred Bauer)-紀念創立電影節的阿弗雷·鮑爾
③ 電影製作人有獎項嗎像奧斯卡、戛納什麼的
電影製作人是有獎項的,電影獎項除了演員就是電影製作人了(也許我們對電影製作人理解不同)。像最佳剪輯,最佳配樂,最佳化妝,最佳美指之類的。
電影節及獎項:
一、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正式名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簡稱學院獎),世界著名電影獎項。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設立於1927年。該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
主要獎項: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
我國獲此獎提名的有: 《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霸王別姬》、《飲食男女》等。
我國獲獎的作品有:《卧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電影藝人們把獲得奧斯卡獎作為莫大的榮譽,從同行那裡獲得的最高贊美,是他們事業的終極目標。正如索菲亞·羅蘭曾說:「在我演出《母女情》之前,我是一個戲子;在那之後,我成了一名女演員。不管是好是壞,獲奧斯卡獎已經成為選擇電影題材的一項重要動力,標准就是那些電影具有『奧斯卡潛質 」。
二、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到了21世紀初,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我國的獲獎作品有:《白日焰火》、《推拿》、《無人區》、《白鹿原》、《梅蘭芳》、《圖雅的婚事》等。
三、戛納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獎項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
我國獲獎電影眾多,獲得大獎的主要是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和張藝謀《活著》(評委會大獎)、《鬼子來了》(評委會大獎)等。
四、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它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在電影黃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電影大師的搖籃。
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我國的獲獎作品有:《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斷背山》、《色戒》、《赤壁》等。
五、歐洲電影獎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歐洲電影獎雖然不如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名噪一時,但其評選具有專業深度和藝術權威。
六、英國電影學院獎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設有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最佳專題片獎、聯合國獎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獎。
我國獲此獎提名的電影有:《點心》、《花樣年華》、《十面埋伏》、《功夫》、《色戒》等。
我國獲獎的作品有:《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活著》、《卧虎藏龍》等。
七、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
擴展質料:
如何看待電影的優劣:
1.需要分清楚的是,電影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著重場面特效的商業片,另一類是著重劇情的文藝片。但都是可以直接用最簡單明了的方法來鑒別的。
2.一部商業電影,你看完以後覺得觀感愉快,覺得很「爽」,那就是好電影;如果你看完以後覺得這部電影除了特效什麼都沒有,那頂多隻能算是及格電影;如果這部影片你看完以後覺得太尷尬,邏輯崩潰到你都沒有去注意特效了,那就是部爛片。
參考質料:網路-中國電影三大獎
④ 一個卷發女人叼著煙,許多人拿這打火機為她點煙 是什麼電影
電影名字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一、影片介紹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由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莫尼卡·貝魯奇、圭塞佩·蘇爾法羅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00年10月27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通過少年雷納多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西西里島上的美麗少婦瑪琳娜的故事。
二、角色介紹
1、瑪蓮娜(演員 莫尼卡·貝魯奇飾)
瑪蓮娜留著波浪狀黑亮的秀發,穿著時髦的短裙和絲襪,踏著充滿情慾誘惑的高跟鞋。她的一舉一動都能引起小鎮上的人們矚目及遐想,她的一顰一笑都叫男人心醉、女人羨妒。
2、雷納多(演員 圭塞佩·蘇爾法羅飾)
13歲的小男孩,他不僅跟著其他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們一起騎著單車,穿梭在小鎮的各個角落,搜尋著瑪蓮娜的誘人豐姿與萬種風情,還悄悄地成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隨形地跟監、窺視她的生活。
3、尼諾(演員 蓋塔諾·阿羅尼卡飾)
瑪蓮娜的丈夫。大戰時他奔赴前線,曾傳言戰死疆場,後來只是斷送了一條手臂。他歸來後,卻沒有受到任何禮遇,反而遭人嫌棄,被惡人打倒在地。
(4)柏林國際電影配樂擴展閱讀:
獲獎記錄
1、2001年「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攝影 拉喬斯·科泰 提名
最佳配樂 埃尼奧·莫里康內 提名
2、2001年「第58屆美國金球獎」
最佳外語片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提名
最佳電影配樂 埃尼奧·莫里康內 提名
3、2001年「第5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最佳外語片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提名
4、2001年「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提名
5、2001年「第14屆歐洲電影獎」
最佳導演 吉賽貝·托納多雷 提名
最佳女演員 莫妮卡·貝魯奇 提名
6、2001年「第45屆義大利大衛獎」
最佳攝影 拉喬斯·科泰 獲獎
最佳音樂 Maurizio Millenotti 提名
7、2014「第1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展映單元員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提名
⑤ 國際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電影節發展史
電影節的意義,不僅是讓廣大的觀眾有機會欣賞優秀的電影作品,它還能吸引眾多的電影製作人等行業從業者,挖掘新的人才,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與進步。而在世界上眾多知名電影節中,柏林電影節無疑是地位最崇高的電影節之一。那麼就讓傳統節日為你介紹柏林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即德國柏漏燃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是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柏林電影節在影壇擁有崇高地位,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列為國際三大電影節,同時也是世界四大藝術電影節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俄國莫斯科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鉛搜芹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柏林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而從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每年的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電影節的舉辦目的,在於加強世槐畢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而這場高水平的影壇盛會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人員參與,進行報道的記者就來自世界數十個不同國家,早在2004年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上,參展影片數就已達到3117部這么一個龐大的數字。
柏林電影節的獎項設置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到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
金熊獎金熊獎最佳影片:自1951年起開始頒發終身成就獎/榮譽金熊獎(Honorary Golden Bear):自1982年起頒發
銀熊獎評審團大獎銀熊獎:自1965年起開始頒發最佳導演銀熊獎:自1956年起開始頒發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自1956年起開始頒發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自1956年起開始頒發最佳劇本銀熊獎:自2008年起開始頒發最佳短片銀熊獎:自1956年起開始頒發傑出藝術成就獎:自1978年起開始頒發最佳電影配樂:自2002年起開始頒發
其他獎項水晶熊獎(Crystal Bear)泰迪熊獎:最佳同志電影流星獎(Shooting Stars Award):頒給有才華的年輕歐洲演員阿弗雷鮑爾獎(Alfred Bauer):紀念創立電影節的阿弗雷·鮑爾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⑥ 求一首非常好聽的輕音樂的名字
歌曲名字: The Road Home
試聽地址:http://music..com/song/29400018?fm=altg3
該歌曲是來自 張藝謀99年導演的電影 我的父親母親 下面是電影詳細介紹!!
《我的父親母親》是根據鮑十小說《紀念》改編,由張藝謀執導,章子怡、鄭昊、孫紅雷主演的電影,1999年10月16日在國內上映。影片畫面優美,講述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獲2000年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及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熊獎。
中文名: 我的父親母親
外文名: The Road Home
出品公司: 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內地
導演: 張藝謀
製片人: 張偉平
類型: 愛情,劇情
主演: 章子怡,鄭昊,孫紅雷
片長: 89分鍾
上映時間: 1999年10月16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彩: 黑白,彩色
我的父親母親
主要人物
▪ 青年昭娣(章子怡 飾) ▪ 駱長余(鄭昊 飾) ▪ Luo Yusheng(孫紅雷 飾) ▪ 姥姥(李濱 飾)
▪ 青年夏木匠(嵇波 飾)
其他人物
▪ 老年昭娣(趙玉蓮 飾) ▪ 老年夏木匠(劉起 飾) ▪ 青年村長(宋運成 飾) ▪ 老年村長(常貴發 飾)
▪ 陶碗老人(張中希 飾)
目錄
電影劇情
演職員表
精彩對白
原聲資料
影片花絮
影片評價
獲獎記錄
展開
電影劇情
演職員表
精彩對白
原聲資料
影片花絮
影片評價
獲獎記錄
展開
編輯本段電影劇情
初戀的回憶,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感覺。當父親過世,年邁的母親講述她夢系魂牽的初戀時,生子不但體味到那初戀情愫的凄美動人,甚至還分明讀出對美妙人生的執著追求……
母親乳名招娣,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勇敢地成為十里八鄉第一個自由戀愛的女孩。她暗戀上生子的父親——一個淳樸幽默的青年教師,她以自家的青花大碗為記號,給心上人花樣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飯」;她通宵達旦織出最艷的「房梁紅」裝點他的教室;為了聽到教室里的琅琅書聲,她不惜繞遠路去擔水;為了引起他的注意,她每天在送學生的路邊等著他。
電影海報
終於,招娣的美麗和誠摯打動了青年駱老師的心,他們很浪漫又很傳統地相愛了。一隻塑料紅發卡就是他給她的愛情信物,然而,就在心靈剛剛撞擊的那一刻,悲劇降臨了:駱老師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招娣特意為他做的晚飯蒸餃子沒吃上,就被帶走了。她瘋了一般,懷揣蒸餃沿路追趕,人摔倒了,蒸餃爛了,青花碗也碎了……
技藝精湛的鋦碗匠鋦好了青花碗,卻彌合不了姑娘破碎的心靈,招娣決心拖著病弱的身體去縣城尋找心上人,瞎媽媽的淚水阻止不了招娣的決心。她蹣跚上路了,卻昏死半途,被村裡人接回。這個時候,得知情況的駱老師偷偷逃回村裡來看望她,卻在天黑前又被人帶走。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得以團聚的日子又推遲了好幾年。後來他們終於相聚,此後他再也沒有離開她一步,兩個人相守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
丈夫的葬禮後,年邁的招娣在悲慟中又聽到了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那是駱老師自編的「識字歌」——讀書識字,多長見識;能寫會算,是件好事;大事小情,提筆就記……招娣沿著當年的小路向學校走去。教室里,她的兒子駱玉生像當年的駱老師一樣,以淳樸、清朗、穿越時空的聲音在教孩子們讀書。頓時,兒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模糊,在她眼前,又出現年輕盈巧的招娣穿著碎花紅襖雀躍在讓她走不完初戀的那一條小路上……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注
青年母親 章子怡 ----
青年父親 鄭昊 ----
我 孫紅雷 ----
老年母親 趙玉蓮 ----
姥姥 李濱 ----
老年村長 常貴發 ----
老年夏木匠 劉起 ----
青年夏木匠 稽波 ----
青年村長 宋運成 ----
鋦碗老人 張中希 ----
職員表
▪ 出品人:張偉平
▪ 原著:鮑十
▪ 導演:張藝謀
▪ 副導演(助理):謝東;雅特;酈虹
▪ 攝影:侯詠
▪ 配樂:三寶
▪ 剪輯:翟茹
▪ 道具:冷建軍;陳志剛
▪ 美術設計:曹久平
▪ 造型設計:楊丹丹
▪ 服裝設計:佟華苗
▪ 燈光:亢曉天
▪ 錄音:武拉拉
▪ 布景師:馬英;胡中權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劇照(20張)
父親原本不是我們三合屯的人,他是後來才來的。當年父親和母親談戀愛的事,曾經轟動一時。村裡人說來說去的,聽起來都像個故事了。那年母親剛滿十八歲,父親也只有二十歲。聽母親說是一掛馬車把父親拉到了三合屯。
看先生就看先生,還換什麼新衣裳?
父親已經來了,村裡的學校還沒有蓋好。那幾天村長正領著鄉親們趕著蓋。照我們當地的習俗,新房蓋好的時候都要在樑上裹一塊紅布,圖個吉利。這塊布就叫紅,通常是由村裡最漂亮的姑娘來織,這次織紅的事自然落在了母親身上。也許是因為心裡有了父親的原因吧,這塊紅母親織得格外仔細。
當年村裡有兩口井,以前的井叫前井,後來新打的那口井叫後井。後井近,人們通常都在後井打水。自從父親來了以後,母親就改在前井打水了,因為這樣會路過學校。
「識字歌」:讀書識字,多長見識;能寫會算,是件好事;大事小情,提筆就記;知今知古,知天知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東西南北,四方天地;風霜雪雨,事事在意;長幼尊卑,敬重有序;彬彬有禮,有情有義;人生在世,要有志氣。
小時候聽母親說起過,父親念書的聲音特別好聽。母親不識字,有的課文她也聽不懂,但是她覺得父親的聲音是天底下最好聽的聲音,從這一天開始,母親就天天去聽。後來村裡人習慣了,就沒人再去聽了,可是母親還是去聽,她一聽就聽了四十多年,這已經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父親對我說過,他第一次到母親家吃派飯的時候,母親站在門口迎他,他記得母親扶著門框站在門口的樣子,就像一幅畫,他說很多年他都忘不了這幅畫。
你穿那件紅衣裳真好看,來的頭一天我就看見了。
這個是我給你買的,配你那件紅衣裳好看。
母親一連好幾天早出晚歸,她把那幾十里山路都跑遍了,她想找到父親留給她的那支發卡。
使碗的人走了,把閨女的心也帶走了,把這碗鋦好了,也給閨女留個念想。
在當年,自由戀愛還是一件很新鮮的事,母親給三合屯開了個頭。
娣兒,你醒了?你都睡兩天了,你還不知道,先生回來了,先生回來了!娣兒,這下可好了,先生回來了,他這是為你回來的呀!先生昨晚就回來了,一回來就上咱家來了,就在這兒守了你半宿!
後來我聽鄉親們說,當父親真正和母親相聚的那一天到來時,母親又特意穿上了那件父親喜愛的紅棉襖,站在路邊等著父親。從那天起,父親就再沒離開過母親一步。
這就是父親和母親的故事。他們相識、相愛的過程都和這條路有關,這是我們村通往縣城的一條普通的路,也許就因為母親曾經那麼殷切、那麼長久地在這條路上等待過父親,所以她還想陪著父親再從這條路上走回來。[1]
編輯本段原聲資料
由Times goes by、Tear drops、The road home、Leaving the village、Encounter等組成同一個主旋律的組曲。憂傷的琵琶、排簫、竹笛和純美的鋼琴聲構成環繞整部影片的愛情旋律,三寶譜曲。
張藝謀在1990年代轉型後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有著獨到的想法。張藝謀把這部電影的配樂都交給了國內著名的音樂人三寶操刀。
作為學院派的音樂人,蒙古族出身的三寶有著深厚的作曲能力,同時也擅長寫「京式」流行歌曲——馮小剛的電影《不見不散》配樂與同名主題曲正是三寶的傑作。但是在處理《我的父親母親》這部配樂時,三寶在張導的授意下採用了完全不同的創作手法。為了配合《我的父親母親》詩意、感人的溫暖畫面,三寶創作了優美動人的主旋律,並用多種樂器分別演奏予以加強。在影片最高潮時,插入無歌詞的女聲哼唱,讓觀眾回味無窮。
1 Cart Cart 馬車
2 First appearance 初見
3 Deliver lunch 送飯
4 Drawing water 挑水
5 Falling in love 心動
6 Encounter 相遇
7 Lunch 1 派飯1
8 Lunch 2 派飯2
9 Leaving the village 發卡
10 Broken bowl 摔碗
11 Time goes by 時光流逝
12 Hallucination 幻覺
13 Art craft 窗花
14 Waiting for him in the snow 雪中等待
15 Tear drops 流淚
16 Funeral 抬棺
17 Memory 憶
18 The road home 我的父親母親。
編輯本段影片花絮
東京電影節受到一致推崇
鳳凰網消息:華語片今年雖沒在東京影展競賽片表現,但卻是觀摩單元的主流。壓軸貴賓張藝謀帶來他的作品《我的父親母親》,日本影迷一致叫好。感受當地影迷的熱烈捧場,他也承諾拍好的新片《幸福時光》明年再來。
東京影展競賽片缺少星光和大導演,反而是觀摩單元最受影迷歡迎,從香港電影、《卧虎藏龍》,到昨天壓軸的張藝謀,兩岸三地的華語影片、明星和導演,撐起本屆東京影展的星光,一波接一波地上陣,比蜻蜓點水的好萊塢大牌更有看頭。
《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讓人感動落淚的作品,女主角章子怡飾演的招娣和《卧虎藏龍》里驕縱的「玉嬌龍」是完全不同的表現,讓影迷非常贊賞。不過,章子怡的潛力是導演磨出來的,張藝謀表示,章子怡根本不會燒飯,所以拍戲前,他先下放她到農村磨練一個月。
日本影迷對張藝謀的作品耳熟能詳,而他們最好奇的是他選用的女主角從鞏俐到章子怡,都是水靈靈的大美人,為何男主角卻都其貌不揚,張藝謀聽了哈哈一笑說,他不覺得他片中的男主角很醜啊!
《我的父親母親》也將在日本上映,這次為該片配音的《梟之城》的男主角中井貴一,特別為該片感動,他說,自己看電影已經很少哭了,這次卻是邊配音邊哭,該片保證讓觀眾落淚。為大陸拍奧運宣傳短片的張藝謀,其實已經拍完新片《幸福時光》,他承諾明年會再次出席東京影展。(2000/11/06 星報)
張藝謀再受關注,《我的父親母親》轟動柏林
備受國內媒體和觀眾關注的張藝謀新片《我的父親母親》在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首場亮相,即獲極佳反響。據來自柏林的消息說:德國時間2000年2月15日下午1點30分,幾千名來自全世界各大媒體的記者匯聚一堂,懷著熱切地期望參加了《我的父親母親》的首映。在首映式上,記者們全神貫注地欣賞影片,整個放映過程中不時地聽到觀眾的笑聲和抽泣聲,全場沒有一名記者提前退席。電影放映完畢,記者們深深地為影片的完美和深情所感動,全體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時間長達數十分鍾。此情此景是自本屆電影節開幕以來最激動人心的一幕。
在隨後電影節為《我的父親母親》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電影節主席德·哈德先生親自迎接導演張藝謀、監制張偉平、主演章子怡、攝影侯詠等主創。他指著座無虛席的會場說:「以前只有一兩部美國電影才會有這樣的轟動,那還是因為有大牌的美國影星出席發布會。沒想到今天這么多的記者都來了,有這么多的人熱愛中國的電影,熱愛張導演您的電影。這樣的情況真是太少見了。」
在新聞發布會上,一位巴西記者說:「我太喜歡這部電影了。我還從來沒有在電影節上看到過如此讓我感動的影片。這么簡單的一個故事,這么小規模的一部電影打動了我們全體的記者。我禁不住都流淚了。在這里,我只是想告訴您,這是迄今為止在電影節上最偉大的一部電影。相比那些空洞無物的大製作影片,它真的顯得非常可貴!」
為慶祝柏林電影節五十周年,電影節在東西德國交界處專門建造了柏林電影宮。當晚7點30分,電影節安排《我的父親母親》正式放映。電影宮內設施極為完善,聲光效果都達到了極致,使得《我的父親母親》的美麗和精緻充分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現場近2000名觀眾全情投入,完全融入在一個東方式的真摯純情的愛情故事中。影片映畢,觀眾們一邊有節奏地報以熱烈的掌聲,一邊等待著主創的出現。第一個上台的是女主角章子怡。她跟銀幕上的角色一樣清麗動人,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他們情緒激昂,熱烈地鼓掌和歡呼,跺腳聲和口哨聲讓整個大廳都沸騰了。第二個上場的是投資製片人張偉平,觀眾們對他同樣報以熱烈的掌聲,向他表示深深地敬意。第三個上場的是導演張藝謀,此時大廳內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所有的聲音都被滿場的掌聲淹沒了,時間長達十幾分鍾。觀眾們不斷地歡呼,為張藝謀的再次成功表示熱烈地祝賀。
編輯本段影片評價
張藝謀說:「《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講述愛情、家庭、親情的電影。一個純朴的姑娘愛上了一個年輕的男人,一愛就是一輩子。他們的愛情很真誠……這是我第一次用詩意、浪漫、抒情和單純去表現一個時代中的愛情故事……這部電影是舍濃郁而求單純。」但一些影評人評價,這部影片是一個中年男人對那種浪漫、那種美好純情的嚮往,帶著一種失落童真的矯情。
影片拍攝的景色優美、色彩鮮艷。現實
章子怡 寫真(12張)
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現在時的冰冷現實與過去時的美好回憶形成強烈反差,而女主人公執著的愛情在美麗的樹林和彎曲的山路上跌倒,在幾乎是痛苦的絕望中,等到了愛情。故事放在一個與世界幾乎隔離的空間,自然環境的優美,為影片的愛情增添了色彩。無論從場景、故事還是表演甚至配樂,張藝謀作為導演,技術上也更為成熟。
影片中歷史和現實的故事都圍繞著「讀書、識字」這樣的情節展開,這又是張藝謀一貫的處理手法。文明與蒙昧的交織糾纏。只是這部影片淡化了蒙昧的野蠻和暴烈,單純地表現了一位鄉村姑娘對未知文明的嚮往和神秘,從而成為愛情的催化劑。同《秋菊打官司》一樣,女性的執著又一次取得勝利,鄉村姑娘守到了她的愛情。這種美好只是通過年邁的母親講訴出來的,而此時父親已經過世。在美妙的記憶里,還是可以感到幾絲寒意,外面的世界是個未知的恐怖世界,隨時可以剝奪去鄉村少女的愛情。但這點被處理得極其淡化和隱蔽。
張藝謀起用新人章子怡,推出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之後,國內媒體一片叫好聲。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的《邊說邊看》欄目,卻傳來了不同的聲音。該欄目的特邀嘉賓、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馬軍驤表示對章子怡的形象「微微有點失望」。
《邊說邊看》從這里引出了很有意思的話題:張藝謀選擇章子怡領銜主演,是不是選錯人了?章子怡的表演能不能令人滿意?她飾演的招娣怎麼好像在鞏俐主演的影片《秋菊打官司》里見過「面」?在馬教授看來,章子怡扮演的招娣應該是個村姑,可是無論在形體的輪廓上,還是在氣質上,看起來都是一副城市女孩的樣子;章子怡的表演很少變化,影片中多數是章子怡笑的特寫,剩下的就是跑的鏡頭:招娣的形象使人覺得很像影片《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
這樣的安排想必是張藝謀「老謀深算」的結果。他已經說過了,《我的父親母親》是他第一次用詩意、浪漫、抒情和單純去表現一個時代中的愛情故事。他固執地堅持認為,電影除了娛樂大眾以外,還要讓大眾去欣賞它。因此,他肯定不能選擇一個「土得掉渣」的農村少女的形象。整個影片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細節的表現也很單調,難怪有人會對章子怡的表演感到不滿。
「老謀子」卻說:「《我的父親母親》講的是一個中國式家庭的故事,構圖乾乾凈凈,追求傳統美學中以小見大的意境。這是個很東方的題材和審美境界,把女孩的愛情痴迷簡單地放大為『等、追、找、看』4個字,這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 」
觀看《我的父親母親》中章子怡飾演的招娣,人們禁不住會想起《秋菊打官司》里由鞏俐扮演的秋菊。她們身上有一些共同的東西:都是北方的勞動婦女;清一色的碎花布衣服;同樣的「犟」脾氣,認准了一份情、一個理,就「一根筋」走到底。張藝謀坦言這種造型「跟我個人有關系,我自己是比較執著的人,是陝西人的性格」。這種個性在不同的人物身上並不一樣。比如招娣讓人覺得超凡脫俗,秋菊則顯得俗里俗氣。《我的父親母親》讓人感覺到,章子怡的所有表演都沒有偏離張藝謀的「預謀」。這么說來,張藝謀選用漂亮的城市女孩章子怡,就算是選「錯」了,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編輯本段獲獎記錄
·2000年第二十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張藝謀)、最佳攝影獎(侯詠)、最佳美術獎(曹久平);
·2000年第二十三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演員獎(章子怡);
·2000年第六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2000年2月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1年1月美國獨立電影界盛事「2001聖丹斯電影節」 「世界電影組別」觀眾投票大獎。
2001年1月香港電影金紫荊獎十大華語片
該些內容來自網路!!
⑦ 柏林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柏林電影節始於1951年夏,1978年開始改為在每年的2月舉行。
為了樹立柏林「世界自由視窗」的形象,在三國盟軍撤出柏林的同時,柏林電影節拉開帷幕了,當時的名字是「西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一屆的柏林電影節由電影歷史學家Dr. Alfred Bauer發起,並於1951年6月6日在柏林的泰坦尼克宮舉行。第一屆的金熊獎並不是由評審團選出而是由觀眾決定的。
1956年,柏林電影節與坎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列為A類電影節,從此獲獎名單改由評審團決定。選舉出的評審團來自世界各地,並設立了金熊獎和銀熊獎兩項大獎。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
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從2002年開始,柏林電影節隸屬於商業性質的「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
金熊獎最佳影片-自1951年起開始頒發
終身成就獎/榮譽金熊獎(Honorary Golden Bear)-自1982年起頒發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自1965年起
最佳導演銀熊獎-自1956年起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自1956年起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自1956年起
最佳劇本銀熊獎-自2008年起
最佳短片銀熊獎-自1956年起
傑出藝術成就獎-自1978年起
最佳電影配樂-自2002年起
水晶熊獎(Crystal Bear)
泰迪熊獎-最佳同志電影
流星獎(Shooting Stars Award)-頒給有才華的年輕歐洲演員
阿弗雷鮑爾獎(Alfred Bauer)-紀念創立電影節的阿弗雷·鮑爾
歷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回顧
第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2006:伊莎貝拉
2007:圖雅的婚事、蘋果2008:左右、文雀2009:梅蘭芳2010:團圓、三槍拍案驚奇2012:白鹿原
2014:《白日焰火》、《推拿》、《無人區》
日本
1953:看得見煙囪的地方1954:生之欲1956:白蛇傳1957:嵐、大菩薩嶺1958:純愛物語1959:戰國英豪1960:哥哥、女經1961:懶漢睡夫1962:小早川家之秋、Mitasareta seikatsu1963:武士道殘酷物語1964:日本昆蟲記、她和他1965:牆中秘事1967:Lost Spring1968:初戀:地獄篇1969:愛奴1970:大地的群像1971:再愛一次1972:約束1973:悲傷的顛茄1974:朝之詩1975:望鄉1976:本陣殺人事件1978:遙遙長路1981:流浪者之歌1982:謀殺·下山事件、再見吧,可愛的大地1983:野獣刑事1984:南極物語1985:瀨降物語1986:槍之權三1987:海與毒葯1989:城市英雄1992:光蘚1993:夢中的女人1996:夢之村1997:瀨戶內月光小夜曲1998:感官新世界1999:刑法第三十九條2000:獨立少年合唱團2001:睡蓮、狗神2002:千與千尋、綁架金大中2003:黃昏清衛兵2005:隱劍鬼爪2008:母親2010:芋蟲
2014:小小的家
韓國
1959:鍾閣1960:雲彩流動1961:馬夫1962:直到生命盡頭1963:烈女門1972:石花村1973:小島的尊嚴1985:烈日驕陽1986:吉牛蓬1994:華嚴經1995:太白山脈1996:美麗青年全泰壹2001:共同警備區2002:壞小子2004:薩瑪利亞女孩2007:機器人之戀、邊界2008:夜與日2011:愛,不愛2013:惠媛
寶馬、歐萊雅、ZDF、Entega、GLASHÜTTE ORIGINAL、HUGO BOSS、通靈珠寶、ARRI Film 、BARCO、DEUTSCH-FRANZÖSISCHES JUGENDWERK 、GWFF、Kinoton、MOËT & CHANDON、rbb RUNDFUNK BERLIN-BRANDENBURG、SAMSUNG、TV MOVIE
⑧ 有誰知道一部外國心理片,中文名《驕陽似火》
電影中文名是《心靈捕手》,香港譯名是《驕陽似火》
英文名:Good Will Hunting
編劇:馬克戴蒙 本阿弗雷克
導演:葛斯·范·桑
主演:馬特戴蒙 羅賓威廉斯 本阿弗雷克
出品: MIRAMAX影片公司1997年12月5日出品
影片獲得2項大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劇本。
故事梗概: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麥特戴蒙飾)卻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數學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題之後,又下了另一道更難的題目,要找出這個數學天才。
原來這個可能是下一世紀的愛因斯坦的年輕人叫威爾杭特,他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甚至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最後經過數學教授的保釋並向法官求情,才讓他免受牢獄之災。雖然教授希望威爾能夠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用盡方法希望他打開心結,但是許多被教授請來為威爾做心理轉導的心理學家,卻都被這個毛頭小夥子洞悉心理反被威爾羞辱,紛紛宣告威爾已"無葯可救"。
數學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學同學及好友(羅賓威廉斯飾),希望他來開導這個前途汲汲可危的年輕人。而這位受人仰慕的心理學家能做到嗎?片中的女主角密妮·達伊爾(Minnie Driver)是一位年輕美麗的哈佛女生,吸引了威爾的全部視線。到底最後他能不能打開心胸擁抱生命?會不會把他之前所遭遇的困境拋諸腦後,重新找回生活呢?
該片獲獎:
奧斯卡獎 1998 獲獎 奧斯卡獎
最佳男配角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羅賓 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最佳編劇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本 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奧斯卡提名
最佳電影 (Best Picture) 勞倫斯 本德 (Lawrence Bender)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
最佳女配角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明妮 德賴弗 (Minnie Driver)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or) 格斯 范 山特 (Gus Van Sant)
最佳剪輯 (Best Film Editing) 皮特羅 斯卡利亞 (Pietro Scalia)
最佳音樂-歌曲 (Best Music, Song) Elliott Smith
最佳音樂-劇情片原作配樂 (Best Music, Original Dramatic Score) 丹尼 埃夫曼 (Danny Elfman)
金球獎
1998 獲獎 金球獎 最佳編劇 (Best Screenplay - Motion Picture)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本 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提名 最佳電影(劇情類)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
最佳男配角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羅賓 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歐洲電影獎
1998 獲獎 世界電影傑出歐洲成就獎 Stellan Skarsgård
柏林國際電影節
1998 獲獎 銀柏林熊 銀柏林熊-傑出成就獎 (Outstanding Single Achievement)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
提名 金柏林熊 格斯 范 山特 (Gus Van Sant)
國家評論協會獎(美)
1997 獲獎 國家評論協會獎 電影製作特別成就獎 (Special Achievement in Filmmaking)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本 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下載:http://58.251.57.67/down?cid=&t=13&fmt=RMVB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3%80%8A%E5%BF%83%E7%81%B5%E6%8D%95%E6%89%8B%E3%80%8B%2C&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