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電影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注重哪個方面
摘要 您好親,這邊很高興為您服務電影作為法國最重要的文化產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法國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政府的扶持,更與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和完善的投融資體制息息相關。良好的投融資環境使法國電影產業能取「財」有道,擺脫對票房的完全依賴,獲得可持續發展。
❷ 近年來法國電影產業為什麼快速發展
電影作為法國最重要的文化產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法國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政府的扶持,更與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和完善的投融資體制息息相關。良好的投融資環境使法國電影產業能取「財」有道,擺脫對票房的完全依賴,獲得可持續發展。
製片公司投資風險小
據法國國家電影中心提供的數據,製片公司是法國電影的主要投資方之一,平均出資額占電影總投資的25.1%。但實際上,製片人通常並不需要支付這么多資金。這個數字只是電影拍攝之前製片人提供給國家電影中心的預算,而預算總額往往都高於實際投入,因為預算總額包括10%的額外預算,額外預算完全是為了備用,一般用不著。另外,根據法國的有關法律,投資電影的企業還可以享受最多50%的增值稅減免優惠。這樣算下來,製片公司的實際投資遠遠低於最初的預算數額,甚至不及電影總投資的17%。這意味著製片人的投資風險很低,因此在法國很少有製片公司破產。
❸ 法國著名演員讓保羅·貝爾蒙多去世,為何他被稱為「法蘭西電影的縮影」
法國巴黎新浪潮標志性電影《氣喘吁吁》的明星保羅·貝爾蒙多 (Jean-Paul Belmondo) 去世,享年 88 歲。貝爾蒙多的職業生涯跨越了半個世紀。在 1960 年代,他體現了一種新型男影星,其特點是純粹的男子氣概而不是經典的美貌。他繼續出演了 80 多部電影,並與多位法國大導演合作,從弗朗索瓦·特呂弗到克勞德·魯魯修和讓-呂克·戈達爾,後者的 1960 年電影“喘不過氣來”(原法語標題為“Au Bout de Souffle”)為兩人帶來持久的贊譽。
在他最後的音樂學院比賽中,陪審團未能給予他認為他應得的認可,所以他向評委做了一個下流的離別手勢。這位明星開始在省級小型劇院演出,並於 1958 年在巴黎吸引了有抱負的電影製作人戈達爾的注意,戈達爾邀請他出演一部短片。起初,貝爾蒙多並沒有把戈達爾當回事。貝爾蒙多扮演的對手是美國女演員讓·塞伯格,後者飾演一位街頭聰明的有抱負的記者,在電影的關鍵時刻。貝爾蒙多有時說他出演了戈達爾的第一部電影,並且會在他的最後一部電影中出演。但他並沒有隻將自己的名字與一位導演聯系在一起,而是與大多數法國頂級電影製片人以及許多歐洲最著名的女演員合作,包括讓娜·莫羅和索菲亞·羅蘭。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二十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特別是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1936年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之後便成為1938年的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強勢入圍1938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並還奪下最佳外國影片「穆索里尼獎」。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第一屆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選擇戛納是因為那邊氣候舒適。
1939年6月,路易·盧米埃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電影節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1939年8月開始,美國片商米高梅用豪華郵輪載著好萊塢明星如
Tyrone Power。
賈利·古柏(Gary Cooper)、Annabella、Norman Shearer、George Raft
來到戛納辦派對、慶宴,一時之間吸引不少影迷駐足。但是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電影節隨即宣布取消;9月3日法國、英國對德國宣戰。
一直到2002年,電影節才把官方名稱定為「戛納電影節」。
❺ 法國電影衰落的原因
什麼時候衰落了?只是懶得和商業片爭市場(法國人大多隻拍藝術片,所以沒得爭),現代人口味太大眾,欣賞不了,所以知名度方面法國片比不上美國片,但在電影發展史上法國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就像沒有法國就沒有電影一樣
❻ 法國電影與中國電影
ok!
1910年前,法國電影以其創造性、藝術性和多樣性而稱霸世界。百代公司攝制的舞台紀錄片、喜劇片和新聞紀錄片控制了整個世界電影市場。1910年後,因美國和德國影片的競爭,其霸權有所削弱,但法國影片產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國外市場,法國影片仍占優勢。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電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毀。由於戰爭,法國影片生產完全停頓。美國影片乃乘虛而入,佔領了法國的電影市場。
《藍》《白》《紅》三部曲;《雲上的日子》:《初吻》:蘇菲·瑪索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柏林影展最佳影片,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獎。
《遷徙的鳥》 :唯美的畫面,富有情感的鏡頭,是公認的世界上最美的記錄片之一。世界上恐怕也只有法蘭西這個把浪漫當作生命的民族才會用三年時間拍攝出這樣的一部記錄片.
《帝企鵝日記》 Luc Jacquet 的記錄片真是絕了~;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菲奈斯的代表作,是法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喜劇電影,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優秀的喜劇電影。
《漫長的婚約》;《巴黎聖母院》;《浮宮魅影》;《逃之夭夭》;法國動畫 :《瘋狂美麗都》;《國王與小鳥》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中國的電影嚴謹,沉穩,深刻,文化時代感都很強。從這些到與法國電影有幾分相通。
中國電影推薦:
《小城之春》;《駱駝祥子》;《霸王別姬》;《黃土地》;《盲井》;《鬼子來了》 姜文 2000年第53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一聲嘆息》;《大話西遊上下集》;《秋菊打官司》;《紅高粱》;《我這一輩子》;《英雄本色》。
❼ 法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大戰結束以後﹐由於好萊塢影片的競爭﹑國外市場的喪失﹐加上百代採取全面清理的政策﹐關閉了他經營的製片﹑發行機構﹐賣掉了掌握法國主要影院網的百代交易公司和萬塞納膠片廠﹐使法國電影瀕於消亡的邊緣﹐影片產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輸出幾乎等於零﹐為了重振法國電影﹐德呂克﹐L.發起組織電影俱樂部的運動﹐並以他為中心創立了一個包括杜拉克﹐G.﹑萊皮埃﹐M.﹑愛浦斯坦﹐J.﹑岡斯﹐A.等人的電影流派──印象派。
他們從印象主義的繪畫獲得啟發﹐企圖用畫面來表現直接的感性印象。他們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節﹐著重於氣氛的創造。他們攝制的影片雖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點﹕詩意的畫面﹑強烈的表現力﹑以風景或背景作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義與主觀主義的表現手法或象徵主義的比喻手法。印象派電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節目》(1920年)﹑《太陽的死亡》(1921年)﹑《微笑的布迭夫人》(1923年)﹑萊皮埃的《海上的人》(1920年)﹑《無情的女人》(1924年)﹑《金錢》(1929年)﹑愛浦斯坦的《巴斯德傳》(1922年)﹑《忠實的心》(1924年)﹑《美麗的尼維爾納斯河》(1924年)﹑岡斯的《車輪》(1923年)﹑《拿破崙》(1927年)。印象派電影由於追求造型美﹑尋求新奇的視覺形像和新穎的拍攝角度﹐發展到完全否定人和社會﹐脫離現實。1924年德呂克故世後印象派便告衰落。印象派雖然只曇花一現﹐但在電影美學和電影技巧上卻有所貢獻﹐其中有德呂克在《狂熱》(1921年)中的深焦距鏡頭﹐岡斯在《車輪》中的加速蒙太奇﹑在《拿破崙》中疊印的人物及合成銀幕和多種角度拍攝的主觀鏡頭﹐萊皮埃在《黃金國》中從人物眼中看到的各種景像等。
❽ 法國電影節那個城市是叫戛納還是叫康城
答案:戛納
法國電影節那個城市原名叫cannes, 中英牛津詞典法國城市cannes翻譯為戛納。雖然戛納和康城法語、英語都寫作Cannes,但是其中明確指出cannes(法國)翻譯戛納。
例句一:
Many stars appeared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在戛納電影節上出現許多明星。
例句二:
chinese star fan bingbing atends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中國明星范冰冰出席戛納電影節。
(8)法國電影市擴展閱讀:
戛納(Cannes),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市鎮,位在濱海阿爾卑斯省的蔚藍海岸地區,鄰近地中海。戛納以其優美的沙灘及每年5月舉辦的戛納電影節聞名。戛納的周邊區域已發展成一個高科技的重地,Sophia-Antipolis的科技園區就位在戛納後方的山丘上。
戛納位於尼斯西南約26千米處,瀕地中海,是濱海阿爾卑斯省省會。人口7.1萬(1975)。這裏海水蔚藍,氣候溫和,陽光明媚,與尼斯和蒙特卡洛並稱為南歐三大游覽中心。戛納電影節一年一次,它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最高榮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