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美麗人生》里,德國軍醫的謎語是什麼意思在電影里表達什麼
醫生為了救主人公父子出納粹集中營,設法把父親安排到餐廳,他說:「這個謎不是我出的,這個謎底是獸醫出的,我解不了,於是不能還他一個謎,我以為是——鴨嘴獸。但鴨嘴獸不叫呱呱呱,鴨嘴獸叫呲呲呲,昨晚我替你翻譯成義大利語,你認為怎麼樣?除了小鴨,我想不出什麼。幫幫忙,求求你,幫幫忙,我連睡也睡不著……」
影片沒有公布答案,如果不是謎語呢?醫生說:德國兵是又肥又丑的小鴨子,你們父子倆是鴨嘴獸,想偽裝成鴨子逃跑行不通,因為語言不通,你們不會說德語,所以不行,我只是醫生,謎底是他們(獸醫)出的,昨晚我已按這個辦法准備好了,可現在行不通,除了這個我想不出別的辦法,求求你……
在聽到這段答復後,這位爸爸眼神中流露出的沮喪,短短的一瞬,也是影片中他唯一的這樣一種眼神,這是他最失望的一瞬,也是他唯一流露出失望的一瞬。
醫生自言自語地重復了謎語的最後一句「鴨子」之後,失望地用拳頭重重地打在桌上,蜷曲的身影滿懷深深的痛苦與無奈,在納粹巨大陰影下的渺小的無奈。因此,我看到的是一位善良的醫生。
我想這才是導演真正要表達的人性,並且他有能力讓我們在影片開始的幾分鍾之內便喜歡上那位主角,盡管由於異域文化風俗的小小障礙讓我對劇情到後來才理解,這並不妨礙我喜歡這位快樂無比的,永遠樂觀的,敢於表達的,敢作敢當的青年,他的快樂能感染每一個人。
❷ 電影美麗人生的謎語是什麼意思
「肥肥醜醜,膽小如鼠,全身黃色,走路無姿態,只會呱呱叫。」 「謎底是鴨子嗎?」 「不,出題的人說不是。」 百思不得其解的軍醫盯著圭多,似有所悟的圭多也盯著他。 電影最終沒有告訴觀眾這個謎語的答案是什麼,網上的劇評也沒說。答案是什麼?當然不是鴨子,肯定只是導演不願說破罷了。但個人覺得,這個謎語的謎底道出的是當時千千萬萬猶太人的痛,這個謎語的答案大概就是猶太人吧。
❸ 《美麗人生》中尤太侍應和納粹醫生說的幾個謎語的謎底分別是什麼
美麗人生是部電影吧,一樓的為什麼說是電視劇呢.
這部電影導演自導自演,同時獲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外語片,相當不錯呢.
❹ 電影《美麗人生》里,德國軍醫的謎語是什麼意思
鴨子——納粹黨 鴨嘴獸——猶太人 嘎嘎嘎——德語 呲呲呲——義大利語
❺ 電影《美麗人生》 醫生最後一個謎語 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後的謎語顯然是有特殊含義的,這一點導演解釋過,不過沒有說出真實意義,你認為只是單純的一個謎語以表現醫生的癲狂麻木很明顯不可能,謎語明面答案很簡單就是鴨子;
從導演給出的信息有大神判斷實際意思是猶太人,這也是醫生想要傳達給男主的,他說是鴨子對嗎,男主點頭,其實兩個人都知道了真正答案,然後醫生表情突然變化,似乎非常激動,然後他說了一個很不靠譜的答案鴨嘴獸;
又說鴨嘴獸叫的不一樣,這在暗示男主目前面臨最大問題,就是孩子的語言。謎題說到了這個地方,醫生要表達的已經全部完了,一個是猶太人,這是無法改變的,一個是語言,有這個障礙是無法解救的,所以醫生實際上在告訴男主,救這個孩子,我無能為力;
他最後一直說幫幫我,幫幫我,我想的睡不著覺,臉上卻是一副很奇怪的表情,像是在請求寬恕一樣,他就是在向男主請求寬恕,男主馬上就明白了,之後回到房間看了一眼孩子,露出了一個慈愛而且和平常一樣自信的微笑,他那時就堅定了一個信念,就是即便沒有人幫忙,也一定會把孩子救出去。
(5)美麗人生電影謎語是什麼擴展閱讀:
電影《美麗人生》簡介:
《美麗人生》是一部由羅伯托·貝尼尼執導,羅伯托·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的劇情片。
1997年12月20日,該片在義大利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1999年,該片在第71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
網路美麗人生
❻ 《美麗人生》里德國醫生最後的迷語是什麼意思
影片直到結束都是沒有公布答案。
醫生自言自語地重復了謎語的最後一句「鴨子」之後,失望地用拳頭重重地打在桌上,蜷曲的身影滿懷深深的痛苦與無奈,在納粹巨大陰影下的渺小的無奈。
鴨子——納粹黨、鴨嘴獸——猶太人、嘎嘎嘎——德語。
(6)美麗人生電影謎語是什麼擴展閱讀:
1、圭多(演員:羅伯托·貝尼尼)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來到阿雷佐小鎮,途中邂逅多拉,兩人終成眷屬。但是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2、多拉(演員:尼可萊塔·布拉斯基)
多拉是一位美麗的義大利女教師,圭多使用各種方式希望追到她,而多拉則是已經有了婚約,不過圭多仍在多拉的生活中添加了許多驚奇,多拉也漸漸愛上圭多,兩人結婚後過了一段短暫的幸福時光。但是不久後,她的丈夫和兒子就被抓進集中營做苦役,多拉則因是女人而被送到女子集中營。最後美軍抵達,多拉與兒子重逢。
3、喬舒亞(演員:喬治·坎塔里尼)
他乖巧可愛,原本和父母過著幸福的生活。後來因為有猶太人的血統而與父親一起被送往了集中營。在德軍投降的前一晚,父親為了不讓喬舒亞受害,編游戲讓喬舒亞躲到箱子當中,慢慢等待美軍的到來,喬舒亞照做了。翌日,美軍抵達,喬舒亞按照與爸爸的約定從箱子中出來,他見到了美軍的坦克,並且也與母親重逢。
4、魯道夫(演員:Amerigo Fontani)
多拉的前男友。多拉很討厭他,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辦和多拉的訂婚晚會,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擺脫了魯道夫的糾纏,之後魯道夫與多拉分手。
❼ 誰能告訴我這個謎語與美麗人生後來的情節有什麼關聯還有謎底答者重謝!
這是一部98年拍攝的影片,但我第一次全部看完已經是2006年了,但所謂的經典當然是不會為時間的流逝而變味的。
故事發生在1939年的義大利,二戰從1937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當時正在墨索里尼推行種族歧視政策之時,主人公基度和他的朋友費魯齊想要去小鎮上開家書店,在路上,偶遇他後來的妻子多拉,看過電影的人都可以想到,他們兩人的結合是必定的。如果你認為故事會從他們曲折的戀愛開始,那麼你就低估了這部電影的思想深度了。
寫這樣感受的目的不在於敘述劇情,只是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
從綜觀全篇的角度上來看,全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基度與多拉的戀愛故事,以喜劇的形式出現。下半部分:基度和他的兒子他的叔叔,因為是猶太人而被關在集中營,描寫了集中營的生活及逃脫集中營的故事。
整部電影以一種喜劇的形式來表現一個悲劇,基度與他的兒子被關在集中營里,但基度並沒有讓兒子的心靈受到傷害,說這是在玩游戲,積滿1000分,就可以獲得坦克,多好的比喻,多麼諷刺的比喻。這的確是一場游戲,一場夢,一場太殘酷的殺人游戲。但最後是誰獲勝了呢?自然是正義的一方,影片中正義必勝的思想由將殺人比喻為游戲的形式貫穿全篇的下半部分,是暗線。而明顯地,明線就是逃脫集中營的故事,故事的重點是在後半部分,也是作者真正思想的體現。
全篇中毫無疑問基度是主角,他的結果如何呢?上文已經說了這是一部悲劇,結局當然是基度的死亡,他在集中營的最後一夜,也就是集中消滅猶太人的那一夜被殺害了,但他在臨死前仍然沒有給自己的兒子的心靈蒙上陰影,仍然讓他認為這是一場游戲,由此可見作者想要表現的無私的父愛精神及善良的人性。
全篇充斥著邪惡與正義,殘酷與善良的對比,全篇的思想由此體現,多拉雖不是猶太人,但他為了能和丈夫在一起,決定與他共同進入集中營,這是多麼偉大的男女之愛,多麼偉大的母愛。多拉雖然在全篇中話不多,但是她的表情,她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用另一形式來表現主題,作者用喜劇的形式塑造了基度的形象,又用悲劇的形象塑造了多拉。為什麼這樣說呢?最後不是基度死了,但多拉活下來嗎?我認為這是一種反襯,多拉始終追隨著他的丈夫,但他卻始終無法出力幫忙,這是多麼可悲啊,全篇從頭開始,基度就是劇情發現的導火索,他的鬼點子推動劇情的發展,而他的兒子與多拉雖是陪襯,但卻表現出了基度的內心世界。
全篇中的幾處耐人尋味之處:
1。李醫生,他們相識是通過猜謎語,他們的緣分在可謂不小,在集中營里,基度又再次遇到了他。他說他有方式幫助基度逃出集中營。於是在一次晚宴中,他安排基度做了服務生的工作,以交流暗號。仍然是通過謎語的形式表現的,在晚宴中,李醫生給出了一條謎語。對於這條謎語的理解,大致說兩種說法:
(謎語的內容是,肥肥醜醜,膽小到發黃,你問我我是什麼傢伙,我說:嘎嘎嘎。我一面走路,一面拉屎,我是誰?)
(李醫生:小鴨,是么?)
一,這是表現了李醫生無能為力,沒法救他們出去了,因為後面他還很痛苦了捶了下桌子。
二,(也是我的贊同看法)他用一段無關緊要的謎語,讓他猜,因為他不確定謎底,只是想讓他猜個謎語,只是把他當作一個工具,根本沒有想過要救他。表現了人性的冷漠。
2。狗,哪條狗呢?就是在最後一條狗聞到了藏基度兒子的箱子里有人的狗,基度要像念咒一樣的讓那狗離開,那狗竟然真的離開了,可見狗也比那些納粹有人性,諷刺了納粹的慘無人道。
3。為什麼在晚宴不讓自己的孩子說話?我認為這是為了隱藏自己是猶太人的身份,因為當時基度的兒子是與日耳曼人一起吃飯的,若是說的不是德語,便會被發現。
有句話叫以小見大,是不是說作者的主題是在控訴納粹及揭露人性的冷漠的一面么?我認為不是的,這雖是影片所表現出來的,但卻不是中心思想,將殺人比喻成游戲,作者不願意給影片蒙上沉重的陰影,他是希望觀賞者能在看完後會心一笑,而事實恰恰相反,結尾的悲劇色彩蓋過了作者的本意。
以上只是對全篇思想內容的概述及細節的分析,有關背景資料、故事發展的流程及作者的描寫角度的特點,網上都有。
後記:《美麗人生》與《音樂之聲》
你認為我會想要說什麼呢?是兩者所要表達的中心內容的比較么?不是,我想的說是:談一談劇情片中上下兩種不同風格所帶來的好處。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是確實被分為兩部分的,中間還有休息。前半部分是寫瑪麗亞在船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7個孩子們的故事及他與對船長帶來的改變,將原本死板的家庭,變得充滿生氣。後半部分是瑪麗亞與船長的結合及之後發生的變故(德奧「合作」,船長被招出柏林總部擔任職務,為了不想出賣自己的國家,維護國家的民族氣節,他們選擇了逃亡,敘述了一個巧妙的逃脫的故事。)
《音樂之聲》與《美麗人生》的劇情簡直是如出一轍,所以很容易將這兩部影片聯想到一起,都是由輕松轉為沉重,劇情一步步向深層次發展。我認為這樣編劇的原因有二:
一,給影片製造的一個坡度,一步步的進入主題,使觀賞者感到既出乎意料又發人深思。
二,製造前後兩種不同風格,製造反差。但只適用於突然的變故,而且是很嚴重的,例如戰爭。由此增加故事性,曲折性和可看性。
❽ 美麗人生電影那個軍醫說的謎語是什麼意思
凱爾愛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