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split的結局是什麼意思最後那個男人是誰
不好意思,更正我剛才的回答。
以上應該是他最後下太空倉之後說的。
布魯斯威利最後說的是「We win,Gracy.」「我們贏了,葛莉絲(他的女兒)」。
B. 克里夫-歐文電影
作品年表 2000-2009 口是心非 Duplicity------(2009) 克里夫·歐文 跨國銀行 The International ------- (2009) 罪惡之城2/萬惡城市2/罪惡都市2 Sin City 2 ------- (2009) The Boys Are Back in Town ------- (2008) 第7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79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07) 趕盡殺絕/火線保鏢/格殺勿論/槍擊/史密斯先生 Shoot 'Em Up ------- (2007) 伊麗莎白:黃金時代/伊麗莎白女王:輝煌年代/金色年華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 (2007) Children of Men: Visions of the Future ------- (2007) 粉紅豹/傻豹遇著烏Sir Sir The Pink Panther ------- (2006) The Ultimate Heist: Making 'Inside Man' ------- (2006) 內部人士/局內人/案內人 Inside Man ------- (2006) San Sebastián 2006: Crónica de Carlos Boyero ------- (2006) 人類之子/絕種浩劫/碩果僅存/末代浩劫 Children of Men ------- (2006) The Making of 'Derailed' ------- (2006) King Arthur: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 (2005) 絕地威龍/越軌追擊/玩火/出軌 Derailed ------- (2005) Blood on the Land: The Making of a King ------- (2005) Brit Awards 2005 ------- (2005)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7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 (2005) The Orang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 (2005) The 62nd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 (2005) Sin City: The Premiere ------- (2005) 罪惡之城/原罪之城/萬惡城市/罪惡城 Sin City ------- (2005) Starz on the Set: Sin City ------- (2005) The Making of 'King Arthur' ------- (2004) Starz Special: On the Set of 'King Arthur' ------- (2004) 偷心/靠不近的愛/接近/誘心人 Closer ------- (2004) 亞瑟王/王者無敵/亞瑟王傳奇 King Arthur ------- (2004) 至死方休 I'll Sleep When I'm Dead ------- (2003) 超越邊界/緣起烽火蔓延時 Beyond Borders ------- (2003) Ticker ------- (2002) 克里夫·歐文 Beat the Devil ------- (2002) Hostage ------- (2002) 諜影重重/伯恩的身份/叛諜追擊/神鬼認證:神鬼疑雲 The Bourne Identity ------- (2002) The Follow ------- (2001) "Walk on By: The Story of Popular Song" ------- (2001) 聖子Chosen ------- (2001) Ambush ------- (2001) The Making of 'Gosford Park' ------- (2001) 高斯福庄園/謎霧庄園/高斯福德庄園/高斯福特庄園 Gosford Park ------- (2001) 星Star ------- (2001) 渾身是膽智多星 Powder Keg ------- (2001) Second Sight: Parasomnia ------- (2000) Second Sight: Hide and Seek ------- (2000) Greenfingers ------- (2000) Second Sight: Kingdom of the Blind ------- (2000) 1988-1999 Split Second ------- (1999) Second Sight ------- (1999) The Echo ------- (1998) 殺戮賭場 Croupier ------- (1998)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Bent ------- (1997) 魔鬼交易 The Rich Man's Wife ------- (1996) Bad Boy Blues ------- (1995) The Turnaround ------- (1994) Nobody's Children ------- (1994) 克里夫·歐文 返鄉記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 (1994) An Evening with Gary Lineker ------- (1994) 重裝特勤組 Doomsday Gun ------- (1994) The Magician ------- (1993) Class of '61 ------- (1993) 世紀Century ------- (1993) Close My Eyes ------- (1991) Lorna Doone ------- (1990) Precious Bane ------- (1989) Vroom ------- (1988)
C. 喜劇版分裂電影的新意義
喜劇版分裂電影,在劇情中常常有峰迴路轉的情況出現,讓人喜悲參半,回味無窮。
喜到版分裂電影的新意義:就是通過展現了人性的分裂過程,讓我們無法接受,最後用愛去感化,治癒了愛,說明愛是偉大的,崇高的。
D. 電影split的結局是什麼意思最後那個男人是誰
《split》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JHD5X2Q2T2WV0mBbtqnuEg
《分裂》是由美國環球影業發行,由M·奈特·沙馬蘭執導,詹姆斯·麥卡沃伊、安雅·泰勒·喬伊、貝蒂·巴克利、海莉·路·理查森、傑西卡·蘇拉聯合主演的驚悚片。該片於2017年1月20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凱文患有精神分裂,他被精神病醫生診斷出有23種多重人格身份的故事。
E. 李貞賢的電影練習撲克牌是哪部電影
SPLIT》是由崔國熙執導
劉智泰、李大衛、李貞賢主演的劇情電影
F. 豆瓣收藏電影怎麼導出
javascript:(function(){var userid = $("#db-usr-profile a:first").attr("href").split(/\//)[4];var a = $("<a class='backupText' href='javascript:void(0)'>(備份文本)</a>");$("#db-book-mine h2 .pl").append(a);$(".backupText").click(function(){var textarea = $("<textarea rows='10' cols='100'></textarea>");textarea.click(function(){this.focus();this.select();});$(this.parentNode.parentNode).after(textarea);total = parseInt($("a:first", this.parentNode).text());var type = $("a:first", this.parentNode).attr("href").split(/\//)[5];for(var i=0; i<total/15+1;i++){$.get("/people/" + userid + "/"+type+"?start="+(i*15), function(dat){$(".item",dat).each(function(){var href=$(".title a",this).attr("href");title=($(".title a",this).text().split(/\//)[0]).replace(/\s+/g, "");;comment=$("li:nth-child(4)",this).text().replace(/\s+/g, " ");comment=/修改\s刪除/.test(comment)?" ": comment;level=parseInt($("li:nth-child(3) span:first",this).attr("class").split(/rating|-/)[1]);textarea.append("鏈接:【" + href+"】,個人評分:【" + level + "】, 片名:【" + title + "】, 個人短評:【" + comment + "】\n");});})}});})() ================= 使用方法:先進入以下任意一頁面 我看: http://movie.douban.com/mine 我聽: http://music.douban.com/mine 我讀: http://book.douban.com/mine ------------- 經測試,這段代碼其它豆友的「書/影/音頁面」也適用。 -------- 然後將上面整段代碼復制到瀏覽器地址欄里,回車後會發現,在對應的位置加上了「備份文本」的一個鏈接,點擊後會打開一個文本框,裡面會顯示當前條目下收藏的所有書/電影/音樂。 效果圖片: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52325580/ 實際測試CHROME有效,Firefox有效~~ ========== chrome插件豆瓣精靈: http://www.douban.com/note/113594379/ 除了包含上面腳本實現功能外,還包含【有新豆郵時桌面彈出提醒】【批量上傳下載圖片】、【只看樓主】【小組分類】【留言板快捷回復】【備注好友】等等更多自動、便捷功能的,有興趣的童鞋不妨試試看 覺得有用就推薦吧 來自: 大菠蘿
求採納
G.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多重人格 推薦幾部人格分裂的電影
作者:飛凡心理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19645033/answer/1739206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搏擊俱樂部》
豆瓣評分:9.0分
看點:雙重人格
H. 我在電影頻道看到的,好像是一對夫妻生出了一個怪物,這個怪物是女的,後來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女孩,
不是生出來的,是培養出來的!
名字叫做split,是驚悚的倫理片,我去電影院看過,還不錯
劇情有點冷門,但是可以看看~
I. 多重人格電影部分推薦
在Netflix上胡亂翻scary film的時候,看到了 Split (《分裂》)。從名字就能知道,這是一部典型的多重人格電影。不知道是標題不夠吸引我還是封面圖不夠「變態」,本來只想著隨便看個片段,沒想到竟然看完了。
主人公Kevin有著24重人格,讓我差點誤以為是《24個比利》的翻拍。總的來說,主角演技在線,畢竟多重人格應該算得上是最考驗演技的領域了。尤其是在電影最後部分有一小段,男女主角對峙,在那短短的一兩分種里,Kevin體內的多重人格一個接一個地出現,男主角的演技好到讓我有點看科幻片的即視感,好像每過幾秒就真的徹底換了個人一樣。
但Kevin的第24重人格,也就是電影中一直提到的The Beast,讓我有點困惑。當第24重人格出現的時候,我覺得整個電影從一個現實影片被帶向了科幻影片。例如,它力大無比,甚至可以徒手掰開鐵欄,更不可思議的是,它居然還能像蜘蛛俠一樣攀岩走壁。
這一重人格的設計在我個人看來,既是多餘也是敗筆。多重人格或者人格分裂,原本就是真實存在的心理疾病,整個影片如果從頭至尾都是來源於真實,才會讓人不寒而慄。但像這樣的過分誇大效果,反倒破壞了影片本身的現實感,驚悚程度也會隨之大打折扣。
所以總體看來,豆瓣7.3分不多也不少,值得一看,但我個人不會看第二遍。
人格分裂這個領域一直有很多影視作品的嘗試。《Psycho》(驚魂記)算得上開山鼻祖,雖然上映於1960年,但不管是拍攝手法,還是其中的邏輯思維,仍然遠超於當今許多多重人格電影。豆瓣8.9分名副其實。很多人說這是他們看過的恐怖片之最,甚至有的還留下了心理陰影。但就驚悚程度來說,這部電影在我心中排不上榜。
上映於2001年的《穆赫蘭道》是我印象中比較另類的多重人格電影。大多數多重人格電影在結尾的時候都會讓觀眾恍然大悟,只是有些細節需要在電影解析中尋找答案。我第一遍看《穆赫蘭道》,連劇情都沒看明白,更理不清其中的邏輯關系了。但看這部電影的解析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跟著解析的思路解開一個又一個謎團,比看電影本身更加精彩。
除了這些早期經典作品,《致命ID》《黑天鵝》《捉迷藏》《孤堡驚情》《禁閉島》等等也都是當今電影中的良心製作。既能把多重人格真實地呈現出來,又能讓觀眾看得心驚膽戰,或者是脊背發涼,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J. 對電影《分裂Split》的評價
在眾多電影題材中,精神疾病患者的題材一直十分受導演和編劇們偏愛。
比如說強迫症、斯德哥爾摩、抑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症基本上能找到相對應的有代表性的電影。
這兩天詹姆斯·麥卡沃伊主演的電影《分裂》資源終於出來了,
《分裂》在北美口碑票房雙豐收,爛番茄新鮮度80%,MTC評分75,豆瓣評分7.3。
看片名就知道這是一部關於多重人格的影片,另一個片名更直接——《精分》。
簡單說下劇情:
女主角凱西是一個和同齡人格格不入的怪女孩,
一天,她和同學克萊爾和瑪西亞准備一起坐車回家,誰知遭到了一神秘男子的襲擊和綁架。
三人被囚禁在灰暗陰冷的地下室中。
綁架三個女孩的,是一個名叫凱文的男人,實際上,他是一位多重人格患者,支配著他的身體的人格有23種之多。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多重人格障礙(D·I·D)
多重人格障礙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多重人格具有超過一個(若是2個則稱為雙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個身體里住著好幾個靈魂」。
多重人格的各個人格都是各自獨立、彼此分開的,一種人格出現,其他人格就自動退場,任何時候,都有一個主要人格占優勢,人的行為也就由占優勢的人格「值班」、控制,不會出現「好幾個人格爭奪控制權的混亂狀態」。究竟由哪種人格來支配,完全遵循「哪種人格最適應當時的環境和需要,就啟動和出現哪種人格」的原則。
美國犯罪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罪犯——
Billy Milligan。
他是一個「三項搶劫罪,三項綁架罪,四項強奸罪」的罪犯,同時他也是一個人格分裂患者——他不是分裂了一個兩個人格,而是整整24個人格,最終被宣判無罪。
《致命ID》、《搏擊俱樂部》、《禁閉島》等電影的靈感來源都來源於Billy Milligan這個人物。
2015年,美國著名作家Daniel Keyes了根據他所撰寫了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24個比利》,目前這部小說正在改編為電影《擁擠的房間》,將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出演主角比利。
《分裂》中,詹姆斯·麥卡沃伊的角色名字叫凱文·溫德爾·克拉姆,他是一名多重人格患者。
除了自己的本體凱文外,他還有其他23種人格。主要的幾個人格角色有以下幾個:
電影開場抓走女孩們的,是外表禁慾系外加強迫症和潔癖的人格——丹尼斯。
優雅的女人——帕特麗夏太太。
9歲的男孩——海德薇格。
還有外向主導的 時尚 型人格——巴里。
每種人格對他自己形成了一種封閉式保護。大多數時候,這些人格都是無害的。
但凱文的第24種人格正在慢慢形成,這個人格強壯、邪惡、殘忍,而且並不是一般人類,而是某種意義上的「怪獸」。
多重人格的產生與童年創傷有密切相關,尤其是性侵害。當受到難以應付的重創時,多重人格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
曾經看過一條新聞,1960年的美國,有一位名叫Kim Noble的女孩。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由於忙著工作,他們經常將年幼的Kim寄養在不同的親戚朋友家。也正是因為這樣,Kim時常會遭受來自寄養家庭的欺凌和虐待。
飽嘗痛苦與折磨的寄宿經歷使Kim的精神狀況開始出現異常。她會在夜裡反復做著奇奇怪怪的噩夢,清醒的時候也總覺得自己不是自己,好像有別人在操控自己的身體。
14歲時,Kim被送去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但因為當時心理治療技術並不發達,醫生始終無法確診Kim的病情。
多年來,她被診斷出過精神分裂、厭食、抑鬱等各種各樣的病症。直到1995年,她才被確診為D.I.D,並接受專業治療。
2005年,一位藝術治療師建議Kim Noble開始學習繪畫,因為繪畫是一種讓自己放鬆的方式。
下面是Kim所分裂出的幾個不同人格所做出的不同的繪畫作品:
最具有有母性的人格Bonny,她對女兒Amiee疼愛有加,是一個比較激進的人格,喜歡用鮮艷的顏色進行作畫。
有一部《入侵腦細胞》2000年出品。人的意識中具有各種角色類人格,在印度教中稱人格為舞台劇演員的各色面具。心理機制正常者即依據場景自如切換相應人格角色,但是存在主人格掌控。異常分裂是各人格沖突不受控制,彼此分裂互不共享信息。
詹姆斯麥卡沃伊的演技超神,23種人格+最後的終極獸性人格被他詮釋的很到位。除此之外,這部影片好像沒別的亮點了,片中的人格分裂症患者凱文和自閉症少女凱西可以說是同病相憐,都是由於成長環境的原因造成了人格扭曲,只不過詹一美扭曲得更徹底一些罷了。精分題材的驚悚片其實早已被拍爛了,很難有所突破。總的來說,及格線水準。
《分裂》:多重人格的精準刻劃
分裂| Split
首次看到電影預告就知道這是一部關於「人格分裂」的電影,拜現今媒體發達之賜,「人格分裂」對於一般觀眾而言並不陌生,並且或多或少都知道些許關於這種症狀的相關常識。以此為題材的電影不在少數,首先想到的是前一陣子知名度很高的【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一書,內容講述比利身上擁有24個不同的人格,是一位典型的人格分裂症患者,此書題材不但取自真人真事,比利也是美國司法史上首位因為人格分裂而獲判無罪的犯人,並且將改編為電影《擁擠的房間》,預計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演出,只是消息傳聞已久,還是《分裂》先拍成電影上映了。
資料才發現,原來《分裂》的導演奈.沙馬蘭(M. Shyamalan)曾經執導過最成功的電影就是1999年的《第六感》(The Sixth Sense),神來之筆的結局令觀眾大為盛贊,在社群網路沒那麼發達的年代,觀眾很容易保有觀影樂趣(除非你有看過且大嘴巴的朋友),這種結局逆轉的電影日後也成為不少導演、編劇愛用的手法,只是效果總不如當初《第六感》來得好。
在此之後,奈.沙馬蘭又陸續執導了《天兆》(Signs)、《神秘村》(The Village)、《水中女妖》(Lady in the Water)等片,但成績都沒有《第六感》來得亮眼。所以奈.沙馬蘭又嘗試拍了一些商業導向的大片,如《最後的風之子》(The Last Airbender)、《重返地球》(After Earth)等,但都得來負面評價,也讓他差點變成票房毒葯,片商在宣傳時甚至要求不要提到導演的名字。這次《分裂》算是重回他拿手的懸疑題材,至少目前為止此片的評價多是趨於正面,看來相當有機會一吐多年來的悶氣。
這次身兼導演和編劇的奈.沙馬蘭確實表現相當不錯,以《分裂》這部電影的題材來說,導演的拍攝手法令人激賞。多重人格常與精神分裂(俗稱「思覺失調」)搞混,其完整名稱應為「解離性身份障礙」,電影中就直接簡稱為DID(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觀眾都聽過,但也都一知半解,所以導演用了一種細微而詳實的方式,利用演員的動作、互動、台詞帶領觀眾從電影里發生的事件一點一滴了解在主角身上的多人格特徵,以及他可能產生的行為。
這樣的劇情編排看得出導演對於故事著墨的功力,利用多重人格不確定、無法預測患者行為的特性而製造出的緊張、刺激感,再藉由一個權威醫生的口來教育觀眾漸漸接收到更多多重人格患者的症狀與可能性。若你有認真看,應該可以感受到導演是如何帶領觀眾一步步走進整個無法預料的犯罪事件中,而且完全做到絲絲入扣,引人入勝。但相對地也因為觀眾對於人格分裂此一症狀的知解,而讓某些情節變得可以預測,反而失去應有的懸疑感。不過這類場景多數都被飾演本片主角的詹姆斯·麥卡沃伊(James McAvoy)以精彩的演技彌補過去,所以本片集合電影兩大重要元素,同時擁有好的劇本與演員,算是近期相當好看的一部電影。
(以下將會討論到劇情,沒看過的建議不要看)
事實上,《分裂》不少設定讓人很難不聯想到【24個比利】的故事,同樣的人格分裂症;同樣的產生出24種人格。太多的相似之處讓人有點懷疑《分裂》的劇本到底參考多少【24個比利】的故事?不過《分裂》拍攝手法精緻,大量的近距離拍攝方式突顯出演員的表情變化,讓觀眾輕易的投入劇情,甚至最後劇情還與導演十多年前執導的電影《驚心動魄》(Unbreakable)有關聯,這些優點縱使【24個比利】翻拍成電影可能都難以超越。
以劇情來說,《分裂》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不拖泥帶水,患有DID的主角綁架了三個女孩子,仔細去觀察,演員的每個動作、每種行為、每句話語都代表角色本身的思考模式,很少電影會如此吸引觀眾去看到那麼細微的刻劃,但在《分裂》當中,這樣的方式是必要的,如同引領觀眾欣賞此世界觀的3D眼鏡,事後回想,還真的不得不佩服導演的細膩。由於主角本身的多重人格特徵就是強烈的亮點,相信多數觀眾的目光都集中在此,像個好奇的頑童試圖找出凱文(凱文.溫德爾.克雷姆Kevin Wendell Crumb,主角原始人格的名字)身上其他人格的蹤影。
例如為什麼丹尼斯(Dennis,犯下綁架案的人格)上車後率先迷昏後座兩個女孩,之後卻沒有第一時間將坐在前座的凱西迷昏?從後面的劇情可以知道,丹尼斯原先的目標只有後座的兩個女孩,因為之前的主控人格貝瑞(Barry)曾經跟他的主治醫生弗萊徹醫生(Dr. Fletcher)訴說過在工作場合受到來訪的高中女生惡作劇,其實此舉可能意外引發凱文其他人格的躁動,並且讓貝瑞這個人格失去原本的主控地位,才發生後續一連串事件。而這兩個女孩很大機率就是對凱文惡作劇的高中女生,因為以她們天真帶點白目的性格來看,做出這樣的事好像也不意外,只是凱西並不在其內,但是綁架計畫執行時她也在現場,此時丹尼斯或許還未下決定要如何處置凱西,但是看凱西恐懼而不失慌亂的想偷跑下車,為避免節外生枝,因此決定將凱西也一並迷昏帶走。
還有後面凱西教其中一個女孩尿尿在自己身上來避免丹尼斯對她的搔擾,因為凱西觀察到丹尼斯進出都要擦椅子的動作,可能是因為他有潔癖。面對在她們面前有如變色龍的綁匪,凱西也多能沉穩以對,在情勢未明朗前不願做出太激進的挑戰,並且利用與凱文不同人格的對話,找到逃離線會等,還有幼年受過的創傷,讓她習慣多穿幾件衣服來保護自己等習慣。
飾演凱西庫克(Casey Cook)的安雅泰勒喬伊(Anya Taylor-Joy)詮釋起來還算合格,畢竟在男主角精彩的表現下,始終掩蓋了她不少光芒。凱西庫克一角很明顯與另外兩位被綁架的女孩不大相同,也在導演巧妙的安排下,對故事內容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因為重點在於凱西過去的成長背景,造成她冷靜觀察、耐心潛伏的獵人性格,同時擁有保護自己的防禦性,慢慢揭開凱文多重人格的秘密,不但救了自己一命,也讓她思考是否有機會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甚至打開她潛藏在內心的多重人格因子,雖然導演在這方面沒有明說,卻也為之後的劇情創造無限可能的機會,甚至不排除開拍續集可能。
多重人格的題材是足夠引人入勝的,除了未來可以期待的《擁擠的房間》(由【24個比利】改編),過往電影《致命ID》(Identity),甚至港片《神探》(Mad Detective)都是這類電影中相當出色的代表,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1996年由李察吉爾(Richard Gere)主演、讓艾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一鳴驚人的《驚悚》(Primal Fear,另一譯名《一級恐懼》)。在電影中身為律師的李察吉爾如何幫一位堅稱自己無辜的犯人打贏謀殺罪官司?當觀眾還在霧里看花的時候,揭露原來犯人疑似患有人格分裂症,這個情況似乎也解釋了先前一切不合理的情形。整部電影可以看到艾德華諾頓在初次演出時就精湛的詮釋一位雙重人格的罪犯,當一切事情都了結後,在最後五分鍾又來個大逆轉,不但讓觀眾看到演員近乎完美的表演,也在劇情結尾留下無限唏噓的驚人發展,同時擁有視覺與心靈的雙重滿足,同樣在演員與劇本上獲得很大的成功,只不過《分裂》在結尾的震撼沒有《驚悚》來得大,在觀眾胃口被越養越大的同時,現在鮮少有電影可以達到那樣的效果。
最後,《分裂》在劇情上的創新比較稀少,但是導演細膩且引發觀眾投入欣賞的拍攝手法確實掌握得宜,是一部必須沉靜思考,細細品味才能夠挖掘出其中韻味的雋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