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珍珠港》的問題
不是,放原子彈是在1945年8月,而那次轟炸,是在珍珠港事件結束以後的半年時間裡面(具體日期不記得了)
這次轟炸,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作戰意義。因為美國只派了十六架轟炸機來轟炸東京,而且有些目標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日本隨後很快就恢復了一些工廠的生產,轟炸並沒有給日本造大多大的損失。但這次轟炸還是給日本人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為這讓日本人感到他們本土是不安全的,他們能夠轟炸別人,別人也能夠轟炸他們。
而這次轟炸還帶出來另一個結果,這是美國人和日本人當時根本就沒有想到的。
當時日本國內對於太平洋後期作戰主要目標究竟集中在哪裡,有分歧,其中一方認為應該繼續攻佔太平洋各大島嶼,甚至登陸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另一方認為應該消滅掉美國的航母艦隊,然後再去攻佔澳大利亞(因為在偷襲珍珠港中,美國的航母當時一艘都不在,一點損失都沒有)。這次轟炸事件一下讓消滅美國航母派佔了上風,隨後日本航合艦隊決定襲擊美國的中途島。後來的事情你也知道了,中途島海戰成為太平洋海戰的轉折點,日本艦隊慘敗,四艘航母全部被擊沉,美國只損失了一艘航母。如果沒有這次轟炸,日本會不會發動中途島海戰,就是個未知數了。
Ⅱ 電影珍珠港的結局是什麼
結局:丹尼和瑞夫執行完轟炸任務以後,飛機在中國墜毀,兩人跳傘逃生後,遇到了巡邏的日本人,展開了一場槍戰,丹尼為了救雷夫,自己擋住了子彈,最後雷夫被中國人救了,雷夫帶著丹尼的遺體回到了美國。
結局處,雷夫帶著兒子(為了紀念自己的好兄弟,也叫做丹尼)開著飛機在夕陽下翱翔。
劇情簡介:
雷夫(本·阿弗萊克飾)與丹尼(喬什·哈奈特飾)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兩人對於飛行從小就十分有興趣。長大之後,時間正值二次大戰時空,兩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的隊伍。受訓期間雷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夫林(凱特·貝金賽爾飾),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此時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洲大陸,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於是將伊夫林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夫林與丹尼駐扎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准備偷襲珍珠港。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參考資料
珍珠港-網路
Ⅲ 經典大片《珍珠港》講了什麼
《珍珠港》是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主演的一部歷史戰爭片。影片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遭受日本突襲的故事。影片將主要人物的生活和愛情故事與歷史事件相互交織,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復雜。
影片通過表現主要角色的生活和情感,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復雜。戰爭不僅破壞了人們的生活,也使人們互相傷害並失去親人。影片還表現了勇氣和毅力的重要性,當時珍珠港的士兵們在突培猛襲中表現出了勇敢和堅韌的品質。
此外,影片還向觀眾展示了珍珠港突襲事件的影響。該事件加速了美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步伐,揭示了美國在軍事方面的弱點,強化了國家安全意識。這場襲擊也使美國和日本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了美國使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
總之,《珍珠港》是一部充滿戰爭氣息的歷史戰爭片,通過主要角色的個人經歷、生活和情感,展現了戰爭對人類所帶來的傷害和血腥,反映配悶橋了人性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復雜性和殘酷性。同時,影片也在不同的角度上展現了歷史事件的影響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