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夏衍電影城

夏衍電影城

發布時間:2022-11-14 17:31:45

① 夏衍爺爺的資料和他的精神

夏衍(1900.10.30—)本名沈月熙,字端軒,生於浙江杭州。曾用筆名還有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韋、黃子布、余伯約、司馬牛等。

1914 年畢業於德清縣立高小,因家貧當過染坊店學徒。1915年9月進入杭州浙江公立甲種工業學校。1920年畢業。次年入日本明治專門學校電機科學習。 1924年加入國民黨,開始參加政治活動,任國民黨左派駐日總支部的常委兼組織部長,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5月回到上海,不久即加人中國共產黨,在閘北區從事工人運動,並翻譯大量文藝作品。1929年秋參與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聯」成立後被推舉為執行委員。1929年翻譯了高爾基的名著《母親》。

1929年10月與鄭伯奇等人組織上海藝術劇社。1932年進入明星電影公司擔任編劇顧問。1933年黨的電影小組成立後被任命為組長。此後集中力量從事電影事業,同時主編左翼戲劇刊物《藝術》、《沙侖》。1935年2月第一次用夏衍的筆名發表短篇小說《泡》,刊載在《文學》雜志6卷2號。

1935年10月重新建立「文委」被選為委員,分管電影戲劇和音樂。1936年6月創作了報告文學《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資本家剝削下的慘痛生活,引起廣泛注意和重視。同年創作了多幕話劇《賽金花》,發表後曾引起爭論。同年12月創作了多幕話劇《自由魂》。 1937年發表劇本《上海屋檐下》。

1937年8月任《救亡日報》總編輯,12月離滬,輾轉廣州、桂林、香港、重慶等地從事新聞工作,同時創作了話劇《愁城記》、《心防》、《法西斯細菌》等,並把托爾斯泰的《復活》改編為話劇。1945年創作的劇本《芳草天涯》,描寫抗戰中知識分子的愛情生活,曾引起文藝界爭論。

1949年5月隨軍進入上海,先後擔任文教接管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宣傳部長,上海文化局局長。1954年調任文化部副部長。曾創作《祝福》、《林家鋪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由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劇本。

1965 年被免職,到山西介休參加「四清」運動。「文革」中度過八年零七個月的「監護」生活,留下了無法治癒的殘疾。粉碎四人幫後當選為全國影協主席、文聯副主席,出版了《劫後影談》、《懶尋舊夢錄》等作品。 著述甚豐,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夏衍劇作集》、《夏衍電影劇本集》、《夏衍雜文隨筆集》、《夏衍論創作》等。1994年10月,國務院授予「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② 夏衍的哪個電影劇本在1933年上映

1.電影藝術家夏衍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曾用筆名蔡叔聲、丁一之、丁謙之、黃子布、王老
吉等。1900年10月30日生於浙江杭縣。
1920年赴日留學,翌年2月考入日本福岡明治專門學校電機科,1925年入九州帝
國大學深造,1927年因參加日本左翼文藝運動被驅逐回國。1929年參加籌組中國左翼
作家聯盟。同時組織上海藝術劇社,後又參與組織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1932年應聘為明星影片公司編劇顧問,1933年問世的《狂流》被譽為「中國電影
新路線的開始」。同年,任中共電影小組組長。被選為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執行委員。
此間相繼完成電影劇本《春蠶》、《上海二十四小時》、《脂粉市場》、《壓歲錢》
等。同時以著名的報告文學《包身工》和話劇《賽金花》、《秋瑾傳》、《上海屋檐
下》等享譽文壇。
抗戰爆發後參與組織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任《救亡日報》總編輯,參加話劇《
保衛蘆溝橋》的創作。抗戰期間創作的話劇有《一年間》、《心防》、《愁城記》、
《水鄉吟》、《法西斯細菌》、《離離草》、《芳草天涯》等,電影劇本有《白雲故
鄉》。1945年4月任重慶《新華日報》代總編輯。1946年6月調南京梅園新村中共中央
代表團工作。同年10 月赴香港、新加坡。1949年春創作電影劇本《戀愛之道》。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文聯副主席、中日友協副會長、中國電
影家協會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等職。改編了《祝福》、《林家鋪子》、《革命
家庭》等電影劇本。著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電影論文集》等。

③ 夏衍生平簡介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本名沈乃熙,字端軒,祖籍河南開封,生於浙江杭州。曾用筆名還有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韋、黃子布、余伯約、司馬牛等。

1915年9月進入杭州浙江公立甲種工業學校。1920年畢業。次年入日本明治專門學校電機科學習。1924年加入國民黨,開始參加實際政治活動,任國民黨左派駐日總支部的常委兼組織部長,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5月回到上海,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閘北區從事工人運動,並大量翻譯文藝作品。1929年秋參與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聯」成立後被推舉為執行委員。1929年翻譯了高爾基的名著《母親》。

1929年10月與鄭伯奇等人組織上海藝術劇院。1932年進入明星電影公司擔任編劇顧問。1933年黨的電影小組成立後被任命為組長。此後集中力量從事電影事業,同時主編左翼戲劇刊物《藝術》、《沙侖》。1935年2月第一次用夏衍的筆名發表短篇小說《泡》,刊載在《文學》雜志6卷2號。

1935年10月重新建立「文委」被選為委員,分管電影戲劇和音樂。1936年6月創作了報告文學《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資本家剝削下的慘痛生活,引起廣泛注意和重視。同年創作了多幕話劇《賽金花》、《反映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揭露了滿清政府的腐朽。此劇發表後曾引起爭論。同年12月創作了歌頌女傑秋瑾的多幕話劇《自由魂》。

1937年9月任《救亡日報》總編輯,12月漓滬,輾轉廣州、桂林、香港、重慶等地從事新聞工作,同時創作了話劇《愁城記》、《心防》、《法西斯細菌》等,並把托爾斯泰的《復活》改編成為話劇。1945年創作的劇本《芳草天涯》描寫抗戰中知識分子的愛情生活,曾引起文藝界論爭。他的劇作努力於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時代,藝術風格朴質、凝練。抗戰期間還寫過大量雜文、隨筆。

1949年5月隨軍進入上海,先後擔任文教接管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宣傳部長,上海文化局局長。1954年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曾創作《祝福》、《林家鋪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由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劇本,突出地體現了原著的神韻風采。

(3)夏衍電影城擴展閱讀

夏衍作為中國三十年代開始的左翼戲劇運動的先驅者和主要領導者之一, 對中國現代話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無論從戲劇的表現內容,還是戲劇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 都在對 「 五四」以來中國話劇優秀傳統繼承的基礎之上, 進行了許多開藝術先河的創造性探索, 營造了自己意味深長的藝術境界,形成了獨特的創作個性和藝術風格。

夏衍創作的著力點,在於通過關注大時代里普通知識分子和市民階層的精神悲歡,來提示社會政治和革命的主題。夏衍大多將自己鮮明的政治態度, 寓托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與內心沖突中, 從簡單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反映出激盪的時代特徵, 讓讀者和觀眾聽到將要到來的時代的腳步聲,以一種近乎平庸的寫實精神反襯出波瀾壯闊的時代生活,將高度的社會政治意識、飽滿的政治熱情與藝術創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這使他在同時代劇作家同行中脫穎而出, 並獲得了自己的文學史地位。

夏衍出於對政治的熱情和信仰的追求,一心想要自己的創作介入政治生活領域,但他並未簡單地以藝術圖解政治, 而是以自己日臻成熟和明晰的創作個性、以他對政治與藝術關系的獨特理解化開了僵硬的政治外殼。 可以說, 夏衍正是以其敏感多思、善於冷靜地觀察和剖析的藝術氣質將作品的政治傾向性與藝術性完善地結合在一起, 形成了他富有個性的戲劇藝術風格。

④ 夏寅是哪個國家的

夏衍(1900.10.30—)本名沈月熙,字端軒,祖籍河南開封,生於浙江杭州。
曾用筆名還有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韋、黃子布、余伯約、司馬牛等。
1914年畢業於德清縣立高小,因家貧當過染坊店學徒。1915年9月進入杭州浙江
公立甲種工業學校。1920年畢業。次年入日本明治專門學校電機科學習。1924年加
入國民黨,開始參加政治活動,任國民黨左派駐日總支部的常委兼組織部長,1927
年四一二事變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5月回到上海,不久即加人中國共產黨,在閘北
區從事工人運動,並翻譯大量文藝作品。1929年秋參與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左聯」成立後被推舉為執行委員。1929年翻譯了高爾基的名著《母親》。
1929年10月與鄭伯奇等人組織上海藝術劇社。1932年進入明星電影公司擔任編
劇顧問。1933年黨的電影小組成立後被任命為組長。此後集中力量從事電影事業,
同時主編左翼戲劇刊物《藝術》、《沙侖》。1935年2月第一次用夏衍的筆名發表短
篇小說《泡》,刊載在《文學》雜志6卷2號。
1935年10月重新建立「文委」被選為委員,分管電影戲劇和音樂。1936年6月創
作了報告文學《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資本家剝削下的慘痛生活,引起廣泛注意
和重視。同年創作了多幕話劇《賽金花》,發表後曾引起爭論。同年12月創作了多
幕話劇《自由魂》。1937年發表劇本《上海屋檐下》。
1937年8月任《救亡日報》總編輯,12月離滬,輾轉廣州、桂林、香港、重慶等
地從事新聞工作,同時創作了話劇《愁城記》、《心防》、《法西斯細菌》等,並
把托爾斯泰的《復活》改編為話劇。1945年創作的劇本《芳草天涯》,描寫抗戰中
知識分子的愛情生活,曾引起文藝界爭論。
1949年5月隨軍進入上海,先後擔任文教接管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宣
傳部長,上海文化局局長。1954年調任文化部副部長。曾創作《祝福》、《林家鋪
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由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劇本。
1965年被免職,到山西介休參加「四清」運動。「文革」中度過八年零七個月
的「監護」生活,留下了無法治癒的殘疾。粉碎四人幫後當選為全國影協主席、文
聯副主席,出版了《劫後影談》、《懶尋舊夢錄》等作品。著作書目:
《高爾基傳》(傳記)1932,良友
《賽金花》(話劇)1936,生活
《自由魂》(後改名《秋瑾傳》,話劇)1937,生活;1950,開明
《日本的悲劇》(雜文集)1937,上海大時代出版社
《上海屋檐下》(話劇)1937,戲劇時代出版社
《血寫的故事》(報告文學集)1938,黎明書局
《包身工》(報告文學集)1938,廣州離騷出版社
《一年間》(話劇)1939,生活;改訂本更名
《天上人間》,1944,重慶美學出版社
《白雲故鄉》(電影劇本)1939,大地
《小市民》(劇本集)1940,新知
《愁城記》(話劇)3941,劇場藝術社
《此時此地集》(雜文集)1941,文獻
《心防》(話劇)1941,新知
《水鄉吟》(話劇)1942,群益
《長途》(雜文集)1942,桂林集美書店
《風雨同舟》(劇本,又名《再會吧,香港》)與田漢、洪深合著,1942,桂林
集美書店
《戲劇春秋》(話劇)與宋之的、於伶合著,1943,重慶末林出版社
《草木皆兵》(話劇)與於伶、宋之的合著,1944,新知
《法西斯細菌》(話劇,又名《第七號風球》)1944,重慶文章出版社
《邊鼓集》(雜文集)1944,重慶美學出版社
《離離草》(話劇)1945,昆明進修教育出版社
《芳草天涯》(話劇)3945,重慶美學出版社
《劫餘隨筆》(雜文集) t948,香港海洋書屋
《春寒》(長篇小說)1949,人間
《蝸樓隨筆》(雜文集)1949,人間
《夏衍劇作遜1953,人文
《考驗》(話劇)1955,人文
《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評論集)1959,電影
《夏衍選集》1959,人文
《雜文與政論》(雜文集)1959,北京
《電影論文集》1961,電影
《夏衍近作》1980,四川人民
《夏衍雜文隨筆集》1980,三聯
《劫後影談》(評論集)1980,電影
《夏衍論創作》(評論集)1982,上海文藝
《雜碎集》(評論集)1983,四川人民
《生活。題材。創作》(評論集)1983,湖南人民
《夏衍劇作集》(l-3冊)1984—1986,戲劇
《夏衍電影劇本集》1985,電影
《懶尋舊夢錄》(回憶錄)1985,三聯
《復活》(劇本)改編,俄國托爾斯泰原著,1943,重慶美學出版社
《我的一家》(電影文學劇本)據陶承同名回憶錄改編,1959,電影;1980年出
版時改名
《革命家庭》
《烈火中永生》(電影文學劇本)據羅廣斌、楊益言
《紅岩》改編,1979,電影
《憩園》(劇本)改編,巴金原著(出版年代不詳)四川人民

⑤ 夏衍的主要傳記、作品

夏衍的主要傳記:
本名沈乃熙,字端軒,祖籍河南開封,生於浙江杭州。曾用筆名還有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韋、黃子布、韋?、余伯約、司馬牛等。

1914年畢業於德清縣立高小,因家貧當過染坊店學徒。1915年9月進入杭州浙江公立甲種工業學校。1920年畢業。次年入日本明治專門學校電機科學習。1924年加入國民黨,開始參加實際政治活動,任國民黨左派駐日總支部的常委兼組織部長,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5月回到上海,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閘北區從事工人運動,並大量翻譯文藝作品。1929年秋參與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聯」成立後被推舉為執行委員。1929年翻譯了高爾基的名著《母親》。
1929年10月與鄭伯奇等人組織上海藝術劇院。1932年進入明星電影公司擔任編劇顧問。1933年黨的電影小組成立後被任命為組長。此後集中力量從事電影事業,同時主編左翼戲劇刊物《藝術》、《沙侖》。1935年2月第一次用夏衍的筆名發表短篇小說《泡》,刊載在《文學》雜志6卷2號。
1935年10月重新建立「文委」被選為委員,分管電影戲劇和音樂。1936年6月創作了報告文學《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資本家剝削下的慘痛生活,引起廣泛注意和重視。同年創作了多幕話劇《賽金花》、《反映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揭露了滿清政府的腐朽。此劇發表後曾引起爭論。同年12月創作了歌頌女傑秋瑾的多幕話劇《自由魂》。1937年發表劇本《上海屋檐下》,它通過幾個家庭的矛盾,利用電影蒙太奇手法,反映了上海小市民社會的人生。
1937年9月任《救亡日報》總編輯,12月漓滬,輾轉廣州、桂林、香港、重慶等地從事新聞工作,同時創作了話劇《愁城記》、《心防》、《法西斯細菌》等,並把托爾斯泰的《復活》改編成為話劇。1945年創作的劇本《芳草天涯》描寫抗戰中知識分子的愛情生活,曾引起文藝界論爭。他的劇作努力於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時代,藝術風格朴質、凝練。抗戰期間還寫過大量雜文、隨筆。
1949年5月隨軍進入上海,先後擔任文教接管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宣傳部長,上海文化局局長。1954年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曾創作《祝福》、《林家鋪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由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劇本,突出地體現了原著的神韻風采。
1965年被免職,到山西介休參加「四清」運動。「文革」中度過八年零七個月的「監護」生活,留下了無法治癒的殘疾。粉碎四人幫後當選為全國影協主席、文聯副主席,出版了《劫後影談》、《懶尋舊夢錄》等作品。
主要作品:
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賽金花》、《法西斯細菌》、《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改編創作有《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祝福》、《林家鋪子》等電影劇本,著有《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等理論專著。著述甚豐,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夏衍劇作集》、《夏衍電影劇本集》、《夏衍雜文隨筆集》、《夏衍論創作》、《懶尋舊夢錄》等。
http://www.zhlzw.com/wy/zo/783745.html
傳記:文體名。亦單稱傳。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系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范圍,傳記作者在記述傳主事跡過程中,可能會滲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像或者推斷,但和小說不同,傳記一般不虛構,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

⑥ 夏衍的著作

高爾基傳》(傳記)1932,良友
《賽金花》(話劇)1936,生活
《自由魂》(後改名《秋瑾傳》,話劇)1937,生活;1950,開明
《日本的悲劇》(雜文集)1937,上海大時代出版社
《上海屋檐下》(話劇)1937,戲劇時代出版社
《血寫的故事》(報告文學集)1938,黎明書局
《包身工》(報告文學集)1938,廣州離騷出版社
《一年間》(話劇)1939,生活;改訂本更名
《天上人間》,1944,重慶美學出版社
《白雲故鄉》(電影劇本)1939,大地
《小市民》(劇本集)1940,新知
《愁城記》(話劇)3941,劇場藝術社
《此時此地集》(雜文集)1941,文獻
《心防》(話劇)1941,新知
《水鄉吟》(話劇)1942,群益
《長途》(雜文集)1942,桂林集美書店
《風雨同舟》(劇本,又名《再會吧,香港》)與田漢、洪深合著,1942,桂林集美書店
《戲劇春秋》(話劇)與宋之的、於伶合著,1943,重慶末林出版社
《草木皆兵》(話劇)與於伶、宋之的合著,1944,新知
《法西斯細菌》(話劇,又名《第七號風球》)1944,重慶文章出版社
《邊鼓集》(雜文集)1944,重慶美學出版社
《離離草》(話劇)1945,昆明進修教育出版社
《芳草天涯》(話劇)3945,重慶美學出版社
《劫餘隨筆》(雜文集) 1948,香港海洋書屋
《春寒》(長篇小說)1949,人間
《蝸樓隨筆》(雜文集)1949,人間
《夏衍劇作選》1953,人文
《考驗》(話劇)1955,人文
《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評論集)1959,電影
《夏衍選集》1959,人文
《雜文與政論》(雜文集)1959,北京
《電影論文集》1961,電影
《夏衍近作》1980,四川人民
《夏衍雜文隨筆集》1980,三聯
《劫後影談》(評論集)1980,電影
《夏衍論創作》(評論集)1982,上海文藝
《雜碎集》(評論集)1983,四川人民
《生活。題材。創作》(評論集)1983,湖南人民
《夏衍劇作集》(l-3冊)1984—1986,戲劇
《夏衍電影劇本集》1985,電影
《懶尋舊夢錄》(回憶錄)1985,三聯
《復活》(劇本)改編,俄國托爾斯泰原著,1943,重慶美學出版社
《我的一家》(電影文學劇本)據陶承同名回憶錄改編,1959,電影;1980年出版時改名《革命家庭》
《烈火中永生》(電影文學劇本)據羅廣斌、楊益言《紅岩》改編,1979,電影
《憩園》(劇本)改編,巴金原著(出版年代不詳)四川人民

⑦ 夏衍的資料

夏衍,中國文學家、劇作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生於1900年,卒於1995年。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祖籍河南開封。

他在幼年時期,受其家鄉的革命先驅秋瑾事跡影響,對社會的黑暗現狀不滿。1919年在家鄉參加「五四」運動,發起並創辦了當時浙江第一個進步刊物《雙十》(第2期改為《浙江新潮》)。1920年留學日本,1924年經孫中山介紹加入國民黨,擔任國民黨駐日總支部常委兼組織部部長。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加入共產黨,從事工人運動及翻譯工作,譯有高爾基的《母親》等外國名著。1929年參加籌備左翼作家聯盟,次年當選「左聯」執行委員,並與鄭伯奇、阿英、沈西苓等創辦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戲劇團體——上海藝術劇社。1933年以後擔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影組組長,改編創作了6部電影劇本,其中《狂流》被譽為「中國電影界新路線的開始」;《春蠶》則是將中國新文藝作品搬上銀幕的首次嘗試。1934到1935年,他創作了《女兒經》、《自由神》和《壓歲錢》等電影劇本和多幕劇《賽金花》。抗日戰爭爆發後,夏衍在上海、廣州、桂林、香港主辦《救亡日報》、《華商報》,後到重慶任中共南方局文化組副組長,曾任《新華日報》代總編輯。這期間他寫了許多電影評論和電影劇本《白雲故鄉》、《戀愛之道》等,特別是1937年創作的劇本《上海屋檐下》,將時代特徵注入作品中的人物,結構和布局也符合小市民「各自為政」的生活特點。此劇在夏衍的創作上是一次大的突破,由此形成深沉、凝重、清馨、淡遠的藝術特色。1941年,他完成了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春寒》。抗戰勝利後,他先後在上海、南京和香港等地領導黨的文化工作。

建國後,他一直從事文藝領導工作,在上海創辦了電影文學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為文化部副部長,主管電影及外事工作。1956年,根據魯迅的原著改編了電影劇本《祝福》,1958年,又根據茅盾的原著改編了電影劇本《林家鋪子》。這兩部作品,風格朴實、結構嚴謹,時代氣息濃郁、人物形象飽滿,成為共和國早期電影改編的典範。此後,他又先後改編(或與人合作改編)了電影劇本《革命家庭》、《故園春夢》和《烈火中永生》,其中《革命家庭》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編劇獎。「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1977年後,他先後擔任對外友協副會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日本友好協會顧問、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82年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1994年10月,國務院授予他「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⑧ 夏衍在的作品有哪些

《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心防》、《包身工》、《林家鋪子》等。

1、《上海屋檐下》

夏衍的三幕悲喜劇《上海屋檐下》創作於1937年3、4月間,劇本描寫了被捕入獄8年的匡復被釋放了。

他到好友林志成家來探詢自己妻子彩玉和女兒葆真的下落,卻得知妻子已與志成同居,因為他們早就聽說匡復已死,於是三個人都陷入難以解脫的內心矛盾和痛苦之中。

彩玉想和匡復追尋過去的幸福,但林志成負疚欲走時,兩人8年患難與共之情,又突然迸發,難以分手。匡復理解、原諒了他們,在孩子們向上精神的啟發下,克服了自己一時的軟弱與傷感,留言出走。

全劇除了這條主要情節線而外,還有幾組人物:失業的大學生,被迫出賣自己的女人,勉強糊口的小學教員,兒子戰死的老報販,這些人都擁擠在一個「屋檐下」,合奏著「小人物」的生活交響曲。

2、《法西斯細菌》

《法西斯細菌》一九四二年寫於重慶。它真實地反映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給我國各階層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故事描寫一位潛心於細菌學研究的科學家俞實夫,在日本侵略軍燒殺搶掠的殘酷事實面前,終於從不問政治到走入反法西斯斗爭行列的覺醒過程。

3、《心防》

《心防》是夏衍的話劇代表作,寫於1940年。是最能體現夏衍對上海戰友的感嘆和憂煎之情。1940年由廣西藝術館話劇實驗團首演,導演歐陽予倩。

4、《包身工》

夏衍於1935年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敘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種種非人的待遇,以及帶工老闆等人對他們殘忍的壓榨。現已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

5、《林家鋪子》

《林家鋪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水華執導、夏衍編劇、謝添主演的劇情片,於1959年上映。

該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1931年的中國江南某小鎮為背景,通過小工商業者的掙扎生存、最終倒閉,和林老闆一家的命運,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衍

⑨ 夏衍的資料

夏衍是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祖籍河南開封,1900年10月30日生於浙江省杭縣(今浙江杭州)。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小時家境貧困,1919年在家鄉參加「五四」運動,與同學一道發起並創辦了當時浙江第一個進步刊物《雙十》(第2期改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學,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他經孫中山先生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擔任國民黨駐日總支部常委兼組織部部長。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工人運動及翻譯工作,譯有高爾基的《母親》等外國名著。

1929年,他參加籌備左翼作家聯盟,次年當選「左聯」執行委員,並與鄭伯奇、阿英、沈西苓等人創辦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第一個戲劇團體——上海藝術劇社,推動了革命戲劇運動的發展。1933年以後,他擔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影組組長,成為我國進步電影的開拓者、領導者。

抗日戰爭爆發後,夏衍在上海、廣州、桂林、香港主辦《救亡日報》、《華商報》,後輾轉到重慶,任中共南方局文化組副組長,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主持大後方的文化運動,特別是戲劇運動,同時從事黨的統一戰線工作,曾任《新華日報》代總編輯。

抗戰勝利後,他先後在上海、南京和香港等地領導黨的文化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在上海領導文化事業,創辦電影文學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為文化部副部長,主管電影及外事工作,為培養電影事業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貢獻。「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1977年後,他先後擔任對外友協副會長、中國文聯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82年,他當選為中顧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夏衍1900年10月30日出生在杭州府任和縣嚴家弄內一座五開間七進深的房子里.作家、劇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種工業學校。1919年,參與創辦並編輯《浙江新潮》,開始走上文學道路。1920年畢業後赴日本留學,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日本左翼運動。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及翻譯工作,譯有高爾基的《母親》等名著。1929年,與鄭伯奇等組織上海藝術社,首先提出「普羅列塔利亞戲劇」的口號,開展無產階級戲劇活動。1930年加入「左聯」,當選為「左聯」執委。1933年後,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影組組長,為中國進步電影的開拓者、領導者。

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
改編創作《祝福》、《林家鋪子》等電影劇本,著有《寫電影劇本的幾個理論問題》等理論專著。著述甚豐,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夏衍劇作集》、《夏衍電影劇本集》、《夏衍雜文隨筆集》、《夏衍論創作》等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3493979.html?fr=qrl3
親近夏衍
他,曾當過染坊店學徒;他,曾入日本明治學校電機科學習;他,曾加入國 民黨;他,又加入共產黨;他,還曾翻譯了高爾基的名著《母親》。

他是誰?他不就是夏衍,生於浙江杭州的夏衍嗎?

啊,夏衍舉世聞名。他出生於1900年10月30日,本名為沈月熙,字端軒,祖籍河南開封,他是一位我國著名的革命文藝家,受到過不少人的稱頌。我曾經去過夏衍故居,並仔仔細細地參觀一遍。這里,沒有什麼精美的雕刻,只有普普通通的牆壁、桌椅。這里沒有什麼豪華的物品,只不過是一個院子、一個廳和幾個卧室罷了。看得出,這里十分的安靜,只有一些鳥在叫,倒是個讀書寫作的好地方。夏衍故居一行,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夏衍一生發表的巨著數不勝數,其中有小說、有話劇,這些受到了國家與人民的喜愛。夏衍的每本作品中都富含著深刻的教育思想。例如《包身工》,是他1936年6月創作了的報告文學,反映包身工在資本家剝削下的慘痛生活。1945年,他創作的劇本《芳草天涯》,描寫出抗戰中知識分子的愛情生活,引起文藝界爭論。此外,還有《泡》、《自由魂》、《在烈火中永生》等等。

夏衍正因為有著豐富的知識與愛國主義思想,所以他是多麼偉大。夏衍也是受過挫折的,他在1965年被免職,到山西介休參加「四清」活動;他在「文革」中度過了八年零七個月的「監護」生活,留下了無法治癒的殘疾。盡管殘疾了,但他身疾心卻不殘,他憑著一股力量,繼續奮斗,為自己的事業奮斗,為國家奮斗,不斷工作,不斷出版自己的作品。這真是讓人驚嘆不巳。這就是夏衍那非凡的毅力嗎?

夏衍人格之美,也是令人由衷贊嘆的。作家蕭紅在香港病逝了,4年後,夏衍在這戰亂時期,冒著生命危險去為蕭紅掃墓,甚至為蕭紅發表了《訪蕭紅墓》。這行動不僅表達了夏衍對蕭紅的欽慕之感,更是表現出他那寬廣平易、念舊故人的人格美。夏衍是一位老共產黨員,但在別人眼裡卻不是,他如同平常人一般,沒有老革命的架子,渾身更是沒半點黨的威風,他是一位老人,一位和藹而又可親的老人。這樣的共產黨員,誰不愛戴?誰不尊敬?

夏衍啊,你雖巳長埋於黃土,但你卻給人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不愧為傑出的作家,更不愧為一個可親可敬的老革命,我們永遠懷念你。

身負國家重任的朝廷命官一個個成了階下囚,紛紛來走賽金花的門路,以求苟全性命,連赫赫有名的中堂大人李鴻章也不例外,為了討好主子早日締結和約,也拜倒在賽金花的門下,可是當帝國主義者走後,一幫官僚政客們再次統治了北京城的時候,卻認為天下罪過之大,莫過於賽金花"跟紅毛子睡覺",而急急忙忙地把她趕出了北京城。劇中的左侍郎徐大人說:咱們中國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靠女人來解決問題的事情,本來是不稀奇的。一句話就說破了這個反動政權腐敗、昏庸的本質。雖然該劇有一定的現實諷喻意義,但是由於對以一個女人憑借色相挽救民族危亡的屈辱情節缺乏鮮明的臧否態度,對賽金花有一定的同情,再加上評論界的一些有時分寸的贊揚,所以影響了作品的思想高度。

1983年夏衍拍攝的電影《秋瑾》

歷史劇《自由魂》:不久,夏衍又創作了歷史劇《自由魂》(後改名《秋瑾》),選取了為革命而獻身的烈士徐秋瑾短暫一生中的片斷,展現了她以身殉志的悲壯歷程。和《賽金花》不同的是,該劇是以積極的正面主人公為榜樣,高揚的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捨生取義的革命氣概。

戲劇創作的轉變:夏衍在回顧他的創作道路時曾經說過,他早期創作的獨幕劇《都會的一角》,多幕劇《賽金花》《秋謹傳》,都是"很簡單的把藝術看作是宣傳的手段",為了"在那種政治環境下表達出一點自己對政策的看法",如寫《賽金花》是為了罵國民黨的媚外求榮,寫《秋謹傳》是為了所謂的"憂時憤世",因此,這些劇作雖然已經顯示出夏衍的創作才能以及他戲劇風格的某些特點,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將劇中人物作為時代傳聲筒的席勒化傾向,直到學習了曹禺的《雷雨》和《原野》,才懂得了"必須寫入物、性格和環境",因此,從1937年創作的《上海屋檐下》開始,他實現了創作的根本轉變:即從席勒化向莎士比亞化的根本轉變。他開始把劇本創作的焦點集中在了"人物性格的刻畫、內心活動的描繪",把當時時代特徵反映到了劇中人物的身上。但在具體怎麼刻畫人物性格等方面,夏衍又根據自己的藝術個性,形成了區別於曹禺的獨立創造。

3、《上海屋檐下》

夏衍《上海屋檐下·自序》手稿
《上海屋檐下》是夏衍傑出的現實主義力作,也是他自覺實踐現實主義手法取得的重要收獲,因此,雖然在此之前他已經寫過三個劇本,但卻仍然堅持《上海屋檐下》是他創作的第一個劇本。

主題:劇本描寫的是生活在大上海城市底層的一群小市民和貧苦知識分子平凡的、令人詛咒的生活,通過五個家庭的不同遭遇以及相同的不幸命運,揭示社會內在的矛盾,展示了抗戰前夕的郁悶時代氣氛。
作品以匡復、楊彩玉、林志成三人的生活遭遇為中心線索,以其左鄰右舍的生活為輔,組成了一部30年代上海中下層人們生活的交響曲。三幕戲都發生在同一場所,在上海東區常見的弄堂房子中間展開,劇情前後不到一天的時間。匡復是革命者,楊彩玉是同情革命背叛家庭與匡復結合的勇敢女性,生有女兒葆珍。八年前匡復被國民黨逮捕入獄,音訊全無,被捕前交代他的朋友林志成照顧他的妻子楊彩玉和女兒葆珍。因誤傳匡復犧牲,在得不到一點消息的情況下,為了生活,楊彩玉和林志成日久產生感情而同居。但是八年後,抗戰前夕國民黨被迫釋放政治犯,出獄後的匡復突然出現在妻子、好友面前,三個人同時陷入了一種令人難堪的尷尬境地、和無法解決的情感矛盾之中。
匡復面對既成事實,心裡非常矛盾,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可是卻感到在她們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自己並沒有盡到做丈夫和做父親的責任,而對林志成所給予的幫助也應該表示感謝。最重要一點是,他看到彩玉和志成之間並非一點感情都沒有,所以最後做出了理智而堅決的選擇--留下字條悄悄出走,去繼續奮鬥了。林志成雖然缺少匡復那樣的襟懷和抱負,但是對朋友卻忠心耿耿,當初他和彩玉同居,雖然原因之一是深愛彩玉,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她生活得幸福。匡復回來後,由於內疚和驚訝,林志成曾打算悄悄退出,但是對和彩玉多年的生活還有些依戀,更不知道應該走到什麼地方去,其性格的根本弱點就是軟弱,缺少決心和勇氣。比較起來,楊彩玉更愛匡復,當年她和林志成同居,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因素,因此,當匡復出現在她面前時,她滿心希望地想重新建立美滿家庭,但卻放心不下林志成,心裡不安,感情上通不過。

以冷靜、客觀、不動聲色卻蘊含著巨大情感波瀾的"嚴謹現實主義"為特徵的夏衍的劇作風格,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劇中人的行為都似乎是無可指責的,每個人都按生活給定的邏輯在行事,但是把這些人和事集中到一個特定的場景中時,結果卻幾乎令人無法忍受。這是國民黨統治造成的家庭悲劇。
與匡、林、楊三人的家庭悲劇穿插在一起的,還有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的其餘四戶人家的人生悲喜劇。銀行小職員黃家楣一家,他靠父親變賣土地和借高利貸而大學畢業,而現在卻失業在家,以變賣度日,為老父親從鄉下來看望他們而愁苦;小學教員趙振宇一家四口擠在灶披間里,妻子成天愁苦哭窮;報販"李陵碑"獨子在淞滬戰爭中死去,他因此神智恍惚,成天酗酒解愁;施小寶丈夫當水手一去不返,為生活被黑社會操縱淪落風塵。二房東林志成做紗廠職員因擔心丟飯碗而煩悶苦惱看上司臉色過日子。
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家庭都是不幸的,他們在地獄般的社會中掙扎、煎熬,而本身的弱點又決定了他們自身無力回天,只能在陰暗的日子裡默默度日。正象李健吾所分析的:他們屬於一群弱者。作品寫了這一群小人物的不幸生活,對國民黨黑暗統治發出了強烈控訴,並把劇情安排在郁悶的黃梅時節,象徵著抗戰前夕郁悶的政治氣候。因為國民黨會不會起來抗日,當時還不是豁然開朗。作品反映了小人物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的苦悶、煩惱和悲傷,並"從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這個大時代,讓觀眾聽到些將要到來的腳步聲音"。值得慶幸的是,在這些弱者們的內心深處卻並未失去對光明的嚮往,他們企盼著天"總有一天會晴",文章最後葆珍的歌聲是劇本唯一的陽光--象徵著未來屬於孩子,帶有人道主義的色彩,由匡復的重上革命征途,都預示了革命風暴的即將到來。這是劇本的一個重要的思想。

該劇藝術特點:
(1)構思巧妙、布局嚴密,多條線索共同發展。
(2)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恬淡、自然,而又洗煉、雋永。
(3)表現了人物的命運和心靈的顫動。

4、夏衍劇作的藝術特點

(1)善於寫普通知識分子和小市民平凡的人生,從"幾乎無事"的日常生活中去發掘內在的悲劇性和喜劇性。
如《上海屋檐下》所展開的就是上海弄堂里普通的兩層樓房裡每天都在靜悄悄地發生著的人生世界:瑣碎的爭吵、痛苦、悔恨、牢騷、窘困、隱憂等等。可劇作家卻從這市民家庭司空見慣的感情摩擦和人事糾紛中有了痛苦的發現。作品中的梅雨天氣是有深刻寓意的:象徵著不僅生活在發霉,連人們的靈魂深處也在發霉,同時產生了沖破這沉重的陰霾,走向光明的熱望。取材的平凡性、構思的樸素性,以及內在的深刻性,就構成了夏衍劇作的鮮明特點。

(2)"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畫和內心活動"。
如楊彩玉見到匡復後既要跟他走又難舍林志成的內心矛盾,匡復見到妻子得知情況後的感傷,林志成既愧對好友又難舍楊彩玉的苦惱,都刻畫得很細很深;黃家楣把自己失業家境艱難的情況瞞住老父親,既怕傷父親心又有知識分子愛面子思想,那種強顏歡笑 的痛苦也寫得很逼真。

《上海屋檐下》演出劇照(1939年上海劇藝社演出)

(3)簡約、謹嚴、含蓄的藝術風格。
如《上海屋檐下》在同一舞台空間內,同時展開了五家人家的悲喜劇,同時寫出了命運、性格各不相同的十幾個人物。以林志成、匡復、楊彩玉三人之間的家庭悲劇為主線,將其餘四家人家的悲喜劇穿插其間,不平均使用力量。全劇主線突出,結構單純、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對每一家命運的揭示和人物性格的刻畫,都抓住了其主要特徵,用筆極端簡潔、鮮明、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空白給觀眾去加以想像和補充。如"黃梅天氣"就有多重的象徵意義: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政治的、心理的。給讀者以多重想像的餘地。

(4)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夏衍習慣於帶著濃厚的人道主義的觀點去看待人生。如《上海屋檐下》,文章末尾葆珍的歌聲。但是人道主義並沒有使他泯滅是非善惡的界限,夏衍的人道主義,是和他的民主主義立場結合在一起的,這種人道主義的立場是夏衍更關注於大時代中人的命運,特別是人的心靈,微妙的精神世界,從而使其作品充滿了人情味,具有類似契訶夫的"含淚的微笑"的藝術風格。這也是夏衍劇作的一個鮮明的特色和優點。

二、李健吾(1906-1982)與戲劇藝術的探索

這一時期在劇壇上產生過較大影響,而創作傾向、風格不同於曹禺、夏衍的劇作家是李健吾。

1、生平及創作
李健吾,山西省安邑縣(今運城縣人),其父是辛亥革命晉南領導人,1919年被北洋軍閥殺害。這對李健吾傾向於民主主義有著深刻的影響。李健吾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30年代留學法國。
其戲劇創作觀基於人性,認為:作品應該建立在一個深廣的人性上面,富有地方色彩,然後傳達人類普遍情緒,刻畫戲劇人物重在人性中"善惡並存",重在描寫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
早期創作有《母親的夢》等劇作,1933年回國後,又相繼發表了《這不過是春天》(1934)、《梁允達》(1934)、《村長之家》《以身作則》、(1936)《新學究》《十三年》(又名《一個沒有登記的同志》)(1937)等,是30年代有一定影響的劇作家。

2、《這不過是春天》(三幕劇)
《這不過是春天》寫於1934年,是李健吾的代表作,劇本以北伐戰爭前夕為背景展開了戲劇情節。北伐軍的革命者馮允平化名後突然來到了舊日情人、北洋軍閥某警察廳長夫人的客廳之中,而警察廳長正接到了上級的命令在到處追捕他。劇作一開場就把人物退推到了緊張矛盾沖突的漩渦中來。廳長太太曾經是一個熱血青年,由於不甘貧窮嫁給了廳長,但是對婚後庸俗的生活深感不滿,馮允平的到來,使她沒能抑制住自己的真實情感。當馮允平面臨即將被捕的命運時,雖然她惱恨馮允平隱瞞了他的革命者身份,但又不願失去他的愛情,終於巧妙地使馮允平化險為夷,逃出了虎口。
從劇本表面情節來看,這是一出追捕革命者的革命題材的戲劇,但實際上戲劇中的主人公卻不是革命者,而是廳長夫人。作者關注的並不是情節中包含的革命與反革命的沖突,而是廳長夫人及劇中其他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劇作在愛情和革命的糾葛中,通過幾個反復,著重刻畫了在廳長夫人身上存在著的一系列的矛盾,如:理想和現實的矛盾、純情摯愛和世俗利益的矛盾、物質享受和精神空虛的矛盾、青春不再和似水流年的矛盾、強烈的虛榮心和隱蔽的自卑感的矛盾……,在其他人的身上也同樣如此。
李健吾的劇作不象曹禺劇作那樣引起群眾心靈的震撼,而是讓觀眾在得到愉悅的同時,感受到劇本的魅力,並進行認真的思考。劇本不足之處是主要人物馮允平缺少了一些個性,在劇情安排上也略嫌造作,明顯有編造的痕跡。

3、《梁允達》(三幕劇)
《梁允達》是刻畫人性淪喪的心理悲劇。年輕時荒唐而意志薄弱的梁允達,為了錢財,在劉狗的慫恿下打死了自己的父親,後來一直受到良心的譴責,無法驅除的罪惡感象幽靈一樣攪得他心神不寧。劉狗的再次出現,也就是當戲劇帷幕拉開的時候,多年前的悲劇幾乎重演。梁允達之子四喜受劉狗挑唆,以殺父之事威脅梁允達,此時的梁允達卻把多年郁積的悔恨和恐懼凝聚到了一起,殺死了劉狗,以流血的手撫慰了流血的心靈。作者的興趣仍然集中在對主要人物梁允達內心矛盾的探討之上,並渲染了"處處是陷井和罪惡"的時代感受。全劇給人一種沉悶甚至神秘的感覺。
劇中貪財殺父的梁允達是作者譴責的對象,但是戲劇沖突的高潮卻不在梁允達和惡痞劉狗的正面交鋒上,而在於梁允達殺父後的悔疚不安,他刺殺劉狗前從惡不甘、行善不能的激烈的思想斗爭。
其藝術特點是:結構嚴謹、精煉緊湊、運用"佳構劇的技巧善於處理情節的突轉",抓住了梁允達內心世界的善惡並存末展開他的內心沖突,將他的殺父、殺劉狗的外部行為置於幕後,作為戲劇的外在情節,為激化內心沖突服務,並最終激發戲劇高潮。此外,在人物的心理刻畫、場面氛圍的渲染和語言的運用上,李健吾也顯示出了較高的藝術造詣。

4、《新學究》和《以身作則》
這兩部劇作是具有獨特藝術品格的喜劇。《新學究》中的教授康如水,《以身作則》中的舉人徐守清都是喜劇人物。但是在這些愚笨可笑,被嘲弄諷刺的喜劇性格中也蘊含著他們是舊時代犧牲品的悲劇性因素。雖然他們被金錢和舊禮教扭曲了人性,造成了心靈變態,但是在其復雜內心中也不乏正常人性的情懷。這就是李健吾從戲劇描摹人性、刻畫"善惡並存者"的觀念出發而創造的悲喜交融的戲劇美學品格,從而具有了獨特的美學價值。(這一部分可略)

5、李健吾劇作的藝術特點:
(1)從現實生活取材,時代性不強,醉心於對人性的剖析,從人物內心的矛盾出發來分析人物行動的原因,如(《梁允達》。
(2)創造了許多"善惡共存者"形象。劇本中有人性淪喪者形象,如劉狗,但突出的是善惡矛盾糾結共存於一身的那些形象,如《這不過是春天》中的廳長太太,《梁允達》中的梁允達。廳長太太是"善惡共存"、"美醜交織"。她美貌機智但又任性虛榮,貪圖物質享受,為此做了警察廳長金絲籠里的富貴鳥。但她"人心未盡",當南方來的革命者(劇本背景為北伐革命期間)、她昔日的情人馮允平進入北平突然出現於她面前時,她舊情重燃。但當她知曉馮允平是負有秘密革命使命而並非因珍惜舊情來看她時,她恨他,但還是以機智手腕幫他脫離險景。這是一個矛盾而復雜的靈魂。
(3)著重於對戲劇藝術的探索,其劇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對話俏皮利落、結構嚴密緊湊、構思奇巧而追求趣味性,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對中國話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⑩ 夏衍電影簡介

夏衍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對30年代進步文藝產生巨大影響。抗戰爆發後,在上海、廣州、桂林、香港主辦《救亡日報》《華商報》,後輾轉到重慶,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主持大後方的文化運動,曾任《新華日報》代總編。撰寫大量雜文、政論文章,同時繼續從事話劇、電影創作。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等職。改編創作《祝福》、《林家鋪子》等電影劇本,著有《寫電影劇本的幾個理論問題》等理論專著。著述甚豐,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夏衍劇作集》、《夏衍電影劇本集》、《夏衍雜文隨筆集》、《夏衍論創作》等。1994年10月,國務院授予「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夏衍於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春蠶》

中國無聲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攝制。由蔡叔聲(即夏衍)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程步高導演,王士珍攝影,主要演員有蕭英、嚴月嫻、鄭小秋、龔稼農等。影片敘述了中國浙東蠶農在帝國主義軍事、經濟的侵略下,一步步陷入破產的悲慘經過。在藝術上,影片以真實自然、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蠶農老通寶一家勤勞純朴、忠厚善良的品質和艱苦勞動、奮斗求生的精神。為了達到真實的藝術效果,明星公司不惜工本搭置了外景,還特聘了養蠶專家充當顧問。這是中國將五四以後新文藝作品搬上銀幕的首次嘗試,在中國影壇上影響深遠。

《狂流》
1932年,長江流域發生空前大水災, 水害波及十六省,災情嚴重。離漢口 百餘里的小鎮傅庄,因一道年久失修 的堤壩出現險情,情勢危急,小學教 師劉鐵生領導鄉民奮勇搶險。當地首 富傅柏仁,攜帶侵吞的巨額修堤捐款 ,和家人一起逃到漢口。他打著救災 的幌子,冒充請賑代表,繼續向社會 騙取捐款,中飽私囊。傅女秀娟原與 鐵生相愛,其父嫌鐵生家貧,不允成 婚,反而將她另許當地縣長之子李和 卿。未幾,漢口市區也遭水淹。傅庄 因有鐵生領導,鄉民合力固堤,洪水 被阻,轉危為安。傅柏仁又攜眷返回 。秀娟、鐵生別後重逢,感情益深, 引起李和卿妒忌,乃與傅柏仁合謀, 以「煽動鄉愚圖謀不軌」罪誣陷鐵生 。這時,一場更大的洪水襲來,鐵生 發動鄉民取來傅家用賑款囤積的木料 搶修危險堤防,並向傅柏仁展開斗爭 。傅糾集警察企圖鎮壓,被突然決口 沖來的狂流捲走。

《林家鋪子》
《林家鋪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戰爭前後的江浙農村為背景,那時外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經濟侵略;內有國民黨官吏的敲詐,地主高利貸的剝削,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小說透過林家鋪子的倒閉,反映了民族商業破產的厄運。

故事梗概

日本入侵東北三省,全國掀起了抵制日貨的運動。林小姐由於穿的是東洋貨,在學校里受到同學們的恥笑,她怒氣沖沖的回到家裡。但是,母親也在為家裡賣東洋貨而發愁。

林小姐為沒有可穿衣服而犯難,她的衣服和她的日常用品都是東洋貨,雖然她很喜歡這些東西,但是,在這種局勢之下,她只得放棄這些喜愛的東西。

父親很沮喪的回來了,母女倆猜到肯定也是為這件事,林小姐本來打算進一步要求父親制一件不是東洋貨的新衣,但瞧著父親的臉色不對,便又不敢冒昧。偽善的當權者藉此機會搜刮民脂民膏,收受賄賂,威脅這些小資產者。林先生不得已,決定當掉金項圈去賄賂當權者。

第二天,林先生的鋪子煥然一新的開張了,他的「額外支出「指望著在這時候能夠撈回來,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要靠這幾天的生意。街市上漸漸地熱鬧起來,快過年了,「人們總要買些年貨吧,」他想。鋪子前面不時也圍滿了人,但是,都是些可憐的鄉下人,他們連吃飯都解決不了,怎麼會有錢來買這些東西呢?到了下午,總算是做了幾筆生意,全家人陰郁的心情好多了。晚上,算總賬時,形勢不是很樂觀,還欠著不少的客帳。這時,朱三太來要利息了,林先生不得已,把今天的收入都給了她。而林小姐也賒賬買了自己喜愛的布,林先生無可奈何只有苦笑。

又過了兩天,「大放盤」的林先生的鋪子,生意果然很好,林小姐和母親喜笑顏開。只是林先生心理矛盾著,他是在虧本賣呢!最使他心神不寧的,是店裡的壽生出去收賬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林先生正等著壽生收的錢來開銷「客賬」,上海的客人已經到了。這時,傳來日軍轟炸上海的消息,頓時,人心惶惶,上海討債的客人毫無通融地拒絕了林先生的情商,不得已,林先生只好到恆源錢庄去商借,誰知錢庄老闆竟跟他要以前欠的六百元錢。

由於開戰,商會讓大家分攤軍餉,林先生為了面子答應了。這時,出去收賬的壽生回來了,林先生只得把大部分給了堵門要債的上海客人。黨老爺敲詐他,錢庄壓逼他,同業又中傷他,而又要吃倒賬,憑誰也受不了這樣重重的磨難罷?林先生感到這一次他準是毀了!

凄涼的年關終於過去了。由於許多鋪子倒閉,林先生的帳沒有辦法收回來,而欠恆源錢庄的錢必須在正月十五還清,林先生家裡就像一個冰窖。市面上一片蕭條,連當鋪都止當了,隨你值多少錢的貴重衣飾,也只能當得兩塊,叫做「兩塊錢封門」。店裡沒有錢進貨,只剩下一些日用品,這時,從上海逃來許多難民,這些日用品就成了緊俏貨,生意一時好了起來。這惹的要債的蜂擁而至,林先生沒有辦法,只得向商會會長求救,沒料到的是商會會長卻提出來要林小姐做卜局長的小老婆,林先生感到了禍不單行。不久,林先生被黨部的人帶走了。

林先生被扣,令一家人惶惶不安,商會會長用債務和卜局長要挾,壽生想盡辦法抵出全部貨物,終於贖回了林先生,林大娘決定要林先生和女兒逃走,在走之前,讓林小姐和壽生成了親,自己和壽生留下應付局面。

林家鋪子終於倒閉了,大群的債權人在林家鋪子里吵鬧得異常厲害,恆源錢庄和其他的債權人爭執怎樣分配底貨。鋪子里雖然淘空,但連「生財」合計,也足夠償還債權者七成,然而誰都想給自己爭得九成或竟至十成。雖然有警察在,場面仍舊很混亂,有哭有叫的,有喊有鬧的,還有的警察乘機佔便宜……人們決定去黨部告狀,結果和警察發生了沖突,人群被沖散了……

《祝福》
浙東山區一窮鄉僻壤,年輕寡婦祥林嫂獲悉婆母與遠親衛老二欲將自己賣 到山裡的消息,連夜出逃,後在魯鎮 地主魯四老爺家為佣。祥林嫂勤快利 索,令東家滿意。翌年清明時分,祥 林嫂突被婆母和衛老二遣人搶回,賣 與賀老六強行成婚。祥林嫂不從,撞 桌角自盡,被賀老六救下。她念賀老 六善良忠厚,遂成夫妻。逾年生一子 ,取名阿毛。賀老六為還婚債,積勞 成疾,終於病逝。不久,愛子阿毛被 狼銜去。大伯收回房子,將祥林嫂逐 出賀家。為覓生路,她只得再回魯四 老爺家幫佣。祥林嫂逢人訴說兒子遭 狼銜走一事,人們始而同情,久之討 嫌,常加以奚落。祥林嫂經歷諸種劫 難,神態木訥憔悴,令東家生厭,將 她視為不吉祥之人,每凡祭祖供神, 均令其遠避。後經魯家女傭柳嫂勸告 ,祥林嫂去土地廟捐一門檻,供人踐 踏,以贖前愆。豈料除夕行祝福禮時 ,祥林嫂為端一祭祖供品,竟遭魯家 夫婦苛責,並加驅逐。祥林嫂萬念俱 灰,擎菜刀狂砍所捐門檻,自此流浪 行乞。最終,在一個祝福的年夜,倒 斃於風雪之中。

閱讀全文

與夏衍電影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佳搭檔雷克斯第一季電影 瀏覽:96
豆瓣電影為什麼上不去了 瀏覽:66
韓國電影排行高分 瀏覽:909
電影動漫長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671
日本動畫電影導演宮 瀏覽:365
日本電影畫面審美 瀏覽:401
國內外電影票房 瀏覽:561
歐美電影血腥的有哪些 瀏覽:950
2018上半年電影排名 瀏覽:906
長城電影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222
國外黑幫電影人物 瀏覽:515
女生說看電影會哭男生怎麼回復 瀏覽:451
阿貢大電影小恐龍 瀏覽:563
電影保持中立法國電影 瀏覽:718
2016八月份上映的電影 瀏覽:471
電腦百度雲bt下載電影下載 瀏覽:951
有哪些好看的絕境重生的電影 瀏覽:358
泰國養小鬼電影推薦 瀏覽:761
成龍演過的電影及受傷次數 瀏覽:488
日本有點福利的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