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商業大片時代,也同時立下了「億元」標桿,此後,票房能否過億曾長時間成為華語片大製作高票房的衡量標准,中國電影也因此誕生了「億元俱樂部」這一專有詞彙。而今,隨著全國銀幕數激增到近2萬塊,億元時代早成過去,華語電影已邁入「5億俱樂部」。
暨2012年賀歲檔《人再囧途之泰囧》創下華語電影12.6億元票房奇跡之後,2013年至2014年,已有13部華語電影票房超過5億元,其中既有大導演馮小剛《私人定製》7.17億、徐克《狄仁傑之神都龍王》5.99億;亦有演員、作家等轉型的新興導演創下處女作票房奇跡,包括趙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7.18億、鄧超《分手大師》6.62億,韓寒郭敬明電影分別沖破6億、5億大關。就連電視節目搬上大銀幕的《爸爸去哪兒》,也拿到了6.94億……
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選手共同組成了「5億俱樂部」。其中既有姜文神片《讓子彈飛》(2010),又有鄧超「神片」《分手大師》(2014),乍看十分違和。不過我們不能忽略這一事實,2010年全國銀幕總數只有6000多塊,而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逼近2萬塊。因此,姜文的《一步之遙》才是對一眾新人電影真正的正面「PK」,所以更令人期待。
而與好萊塢大片相比,1998年《泰坦尼克號》在中國內地創下的3.6億票房奇跡看似早已被華語片逆襲,但不要忘了,以那時的銀幕數和票價,《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占當年全國總票房的1/3……華語電影要真正殺出重圍還有待積累,畢竟人家擁有積累百年的完整電影工業。
國內電影票房超5億的導演的電影清單
2. 蘇有朋的電影票房跟趙薇的電影票房哪個高
趙薇的票房要高一些,趙薇被稱為票房毒葯(票房毒葯則指名氣很大、演技也得到公認的,但主演的電影在票房上基本都是賠本或者慘淡的演員。一般一部電影上映後,票房收入與當初投入極其接近,或者票房收入比預期低很多,則主演基本會被稱為票房毒葯)
3. 趙薇導演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取得了多少票房
我認為最終是七億多票房,國產青春片的蓬勃發展應該是始於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趙薇的《致青春》在當年憑借著填補了國產青春片的空白成功的收割了七個多億的票房,在口碑上也是收獲了好評。這部電影到目前為止依然國產青春片的口碑之作。《致青春》的高口碑高票房低成本為國產青春片開了一個好頭。自此之後,國產青春片呈現井噴的發展態勢。它的成功讓不少投資人開始關注這個以小博大。
所以,是它改編於網路上曾經很火的同名小說,在拍成電影之前就有了一定的觀眾基礎,話說如果你實現很喜歡一部小說,它被拍成電影以後會不會想去看下呢?其次,它是趙薇讀導演系研究生的第一部作品,媒體很關注,觀眾很好奇。然後,他的題材符合大家緬懷青春,還念過去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趙薇在娛樂圈中的好人緣,王菲給唱主題曲,黃曉明幫忙宣傳,再加上眾明星的微博力挺,這是多大的宣傳力度。相比以上,主演們的個人人氣隨人在比較下略有遜色,但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