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价值输出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不仅体现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而且还蕴涵着以美国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极具时代性和普泛性,且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中主要包括“美国梦”、个人英雄主义、宗教文化和普世主义等。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好莱坞部分影片的详细解读,试对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进行深入阐释,以期对好莱坞电影和美国文化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美国主流价值观溯源和构建
美国,当初仅仅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却在短短的几百年岁月中从建立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人将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于文化的优越性。追本溯源,美国主流价值观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一统天下的清教文化(Puritan Culture)。早期的美国精神是对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机会平等、劳动致富的信仰和推崇。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美国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移民文化也就诞生了。在美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及其大熔炉般宽容的理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美国处于上升时期的历史阶段,这一表现尤为明显。美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指的是“民主政体、自由原则、个人主义。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关于人的政治、文化权利和种种价值观等等”。在美国占主导的文化是白人的文化传统,也即“WASP”文化(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Culture,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新教文化)。美国的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基督教、资本主义和民主的特别混合物”①。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的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而“美国梦”是足以支撑起美国人奋斗中的失落与迷惘的力量,它不仅仅指人生中最渴望追求的一种美好事物,更意味着一种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宗教是影响美国人信念、态度和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它深深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西化的普世主义在美国文化的传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美国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得以在全世界范围传播。以上构建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综合体系。
二、美国主流价值观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体现
作为宣扬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载体,无论电影工业如何发展,好莱坞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色彩不会改变。好莱坞电影坚守的文化价值体系在一部又一部电影作品中传承发展。
(一)“美国梦”(American Dream)
“美国梦”是一个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特定术语,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量欧洲人前往美洲探险殖民,当17世纪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陆之日起,“新世界”便被赋予了一种梦想的色彩,任何人都有权利开垦占有,他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克服了巨大困难,幸存下来的都是一些异常能干、勇敢、有进取精神的人。正是这些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促成了“美国梦”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美国梦”是指“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来看,“美国梦”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美国梦”也可以是和成功、幸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具体目标——享受高等教育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一群可爱的孩子,拥有昂贵的汽车和豪华的住宅,等等。“美国梦”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人们常把好莱坞称作“梦工厂”(DreamWorks),许多好莱坞的电影就是将“美国梦”作为主题,它们揭示了普通人、动物甚至是卡通形象依靠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的故事。虽然叙事角度不尽相同,但都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了“美国梦”的理念。美国文化中特别强调机会平等而并非结果的平等,强调政治权利的平等而不是经济结果的平等。正因为这样,无数普通人才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一理念在《阿甘正传》中得到了充分反映。电影成功塑造了阿甘这一经典形象,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一个低能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功。正如电影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那样:“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电影的开始和结束都用一片飘飞的羽毛来象征命运的无常,然而主人公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不要向命运低头,任何人都有机会成功。人物和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影片恰到好处地宣扬了“美国梦”的理念,体现了命运给每个人均等机会的文化内涵。
(二)个人英雄主义(Heroism)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它所包含的独立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美国人的生命基调,同时也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英雄是个人主义的化身,英雄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英雄主义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恐惧。当个人自由被束缚、个人利益遭到损害,对权威、灾难的抗争随之爆发,英雄便顺应而生。在美国文化里,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体现。②
“英雄就是超越自我,在杰出的行动中证明他们的勇气、才智和领导才能。”③美国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模式是单枪匹马拯救国家、人民于危难之中,在排除万难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找寻到自我的价值。其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征为:(1)拥有绝对强壮的身体或者强大的特异功能;(2)拥有卓越的聪明才智、冷静的头脑和超强的意志力;(3)拥有完美男性或女性的所有优点,并且多数英雄都是与美国政府抗争的斗士。从1939年的《关山飞度》中灵果一个人拖住一群阿巴虚人,使得驿车里的人得救,到《终结者》中来自未来,组织核战争的机器人,好莱坞电影人给现代英雄神话披上一层传统的、简单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 (三)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中,绝大多数的美国白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非洲裔的黑人则主要信仰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巫术。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是大多数美国人信仰的宗教,上帝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19世纪2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就说过:“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美国,宗教对法律和社会舆论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但是宗教支配社会风貌,并且通过家庭生活而控制国家。”宗教信仰通过影响美国人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
大部分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人对全人类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责任,要负责把世界上所有人从苦海当中拯救出来。这种思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白人文化中,影响着美国社会大众对外部世界的看法。电影《阿甘正传》蕴涵的宗教意识十分丰富。在影片当中,带有宗教色彩的桥段有很多,比如在珍妮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她拉着阿甘向上帝做祈祷,祈求上帝给她一双翅膀帮她逃离现在的痛苦;阿甘刚开始捕虾的生活时,总是一无所获,丹中尉提醒他可以去教堂祈祷,等等。
(四)普世主义(Universalism)
普世主义起源于欧洲,作为哲学上的一个分支,它强调普遍的事实能够被发现且被理解;在伦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够应用在所有人身上的价值观或事物。美国的普世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继承欧洲普世主义的基础上的,同时在殖民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显著美国地域特征的普世主义观念。④“上帝选民论”和“天定命运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普世主义重要内容。
在此,我们不能不提及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在多部影片中集中阐释了普世主义的内涵。2010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以科幻与魔幻相融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以“爱与永恒”为主题的故事。这部影片不仅在技术和艺术上震撼了我们,更让我们体会到电影背后西方化的普世主义思想。在潘多拉星球上,当伊娃选择部落首领和精神首领之后,实际上这星球上的各种族就成了外化的美国人,而入侵的地球生物则成了美国之外的异族,萨利所代表的美国人和潘多拉星球就是美国普世精神的化身,只不过潘多拉星球是物化了的美国领土,萨利所代表的潘多拉之魂是内化了的美国普世精神。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存在价值,世上的一切生灵应该平等对待。故而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中,美国民众本着平等、尊重的心态,开始接受外来人,并不遗余力地将本民族的一切成就交给外来者,允许异于本族的声音存在。这也是美国作为文化大熔炉的文化态度的精髓之所在,在吸收和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输出本国文明,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谋求人类共同的发展,正是普世价值观的精髓。
三、结 语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使文化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其直观性和生动性不仅为美国本土观众所追捧,同时也被其他国家观众所接受。可以说,好莱坞电影为全世界了解美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参考。通过对美国主流电影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全面了解到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各个层面。同时,在美国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需要用好莱坞电影的感官冲击,帮助他们重拾那些宝贵的民族精神和美德,向世界传达美国国家的良好形象,以求受到更多关注和认同。
㈡ 有什么哲学电影,或关于哲学人物的电影。比如,柏拉图
就我所知有如下:
电影:《当尼采哭泣》,哲学家:尼采
电影:《维特根斯坦》,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另:《牛津谋杀案》前面也有一段讲到维特根斯坦。
电影:《美丽人生》中间有一段提到了叔本华哲学。
电影:《卡夫卡》,哲学家:卡夫卡(注:通常我们认为卡夫卡是文学家,但是和加缪、萨特等一样,卡夫卡的小说带有强烈的存在主义意味;他的思考深度好不逊色于哲学家,而且专门有哲学研究他。故也可算做哲学家)
电影;《造物弄人》,哲学家:达尔文(进化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其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电影:《爱因斯坦与爱丁顿》,哲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哲学家)
电影:《遗忘的心》,哲学家:丰特奈尔(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诗人,科学家)
BBC曾经拍摄过一个系列片,其中有大量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等等。可能找不到中文字幕。
当代哲学家的电影有:
德里达
Derrida,d'ailleurs
Nifiction,nidocumentaire,D'ailleurs,Derridametenscèùilavécuetenseigné,etavaitsesracines:l'Algérie,l'Espagne,laFranceetlesEtats-Unis.Derridasedonneavecunegénérositérarecomme"matériaupourl'écrituredecefilm",selonsonexpression.Nousdevenonslescompagnonsd'unpenseurquireçoit,nousinviteàécoutersapenséeet,entouteintimitéetsimplicité,parledel'Ecriture,Pardon,del'Hospitalité,delaResponsabilité,delaFemme,delaCommunauté...Etaussidesamèreetdesonpaysnatal,l'Algérie...
影片拍摄于德里达生活过的四个国度:阿尔及利亚、西班牙、法国、美国,将德里达的声音与影像串连起来。
德勒兹
Deleuzeabecedaire
哲学主题或带有哲学意味的电影就很多了,不胜枚举,恕不一一列举了。
大体就是这样。希望你还能找到更多的。
㈢ 有什么关于哲学的电影
有一部关于哲学的电影,叫做《造物弄人》。
《造物弄人》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英国传记类影片,由乔恩·阿米尔执导,保罗·贝坦尼、詹妮弗·康纳利主演。该片讲述了达尔文通过游历和实验对上帝是否存在产生了怀疑。在爱女的夭折后,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为了追求真理撰写《物种起源》的故事。
剧情简介:
查尔斯·达尔文(保罗·贝坦尼饰)和妻儿一起生活在乡间庄园中。早年的游历经历和不断的实验让达尔文逐渐开始对上帝是否存在产生了怀疑。
深爱着的妻子艾玛(詹妮弗·康纳利饰)笃信宗教,这令达尔文左右为难。爱女的夭折使得达尔文陷入到彻底的悲伤之中无法自拔,而健康状况的持续恶化也让他倍感压力。达尔文必须在信仰与科学,真爱和理智中进行选择。为了坚持真理,他开始撰写《物种起源》。
(3)美国电影生活中的哲学扩展阅读:
主要角色介绍
1、查尔斯·达尔文
演员保罗·贝坦尼达尔文拥有典型的基督教式家庭。经过自己的反复实验,还有爱女的病逝,达尔文渐渐明白上帝并不存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抛开妻子朋友们的反对,终于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
2、艾玛·达尔文
艾玛是传统的基督徒,相夫教子,性格倔强。得知丈夫对上帝产生怀疑,她感觉匪夷所思,并且认为丈夫必定会以失败告终。在爱女病逝之后,与丈夫做了有效沟通,并且冰释前嫌,与查尔斯相爱到老。
3、约瑟夫 胡克
约瑟夫支持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他认为达尔文将改变世界,当达尔文超负荷脑力劳动,身体变得极差之时,强行要求其接受水疗,并帮助达尔文恢复健康。
4、安妮·达尔文
达尔文的大女儿,遗传了妈妈的倔强和爸爸的好奇心强。聪明的安妮懂得和爸爸分享新知。意外感染风寒,传统的氯化汞使她的病丝毫没有起色,只得接受水疗,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有限,安妮最终的年龄定格为9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造物弄人
㈣ 有哪些优秀的哲学(哲理)电影
美国的《初恋的回忆》,是我看过的最感人的校园片,原来爱情是那么的伟大的,可以改变一切 ,在影片里你可以看明白什么叫责任,什么叫真诚
美国的《美丽心灵》这电影,真的说不出的感悟。真的很惊叹为什么美国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是那么的好看,那么的深刻。在电影里,我给主角幻想的三个角色(小女孩,一起居住的青年人,国家的特工)所深深吸引。看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主角所幻想的对象为什么是这三个人?而不是其他人!一起居住的年轻人代表着主角孤单,需要朋友。小女孩说明了,主角希望得到爱情。特工就说明了主角想得到成功。看着电影,可以说是心灵的鸡汤。
㈤ 你认为有哪些关于哲学探讨的电影值得一看
很多的人都在探讨到底什么才是哲学,每个人对哲学的看法意见都是不一样的。有作者写过关于哲学的书籍,也有导演拍过关于哲学的电影
一,有哪些关于哲学探讨的电影值得一看
关于哲学的电影还是有很多的下面给大家推荐几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比如《楚门的世界》,《搏击俱乐部》这两部电影大家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