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女主角叫美蘭的電影

女主角叫美蘭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11-12 11:53:29

A. 娜塔莉是什麼電影

《娜塔莉》韓國愛情片,又名《娜塔莉的情人》
由李成宰、朴賢真、金智勛主演,講述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B. 《亂世佳人》電影觀後感

《亂世佳人》是根據名著《飄》改編的電影,同樣也是一部經典,下面是我整理的《亂世佳人》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亂世佳人》電影觀後感1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斯佳麗,我為斯佳麗感到惋惜,她為何不早點感受到白瑞德對她的愛,一直要讓別人的心冷到不能再熱時她才覺醒,愛這種東西就是這么奇妙她來時你控制不住,去了你也挽留不了。但斯佳麗這個人物我還是很欣賞的,她的性格是個矛盾的統一體。她既想做個像她媽媽那樣有大家閨秀風范的淑女,但又沿襲了父親豪爽、粗獷、不拘小節、脾氣暴躁的性格。正是血管里流著的這種充滿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斯佳麗敢愛,敢恨、敢說,敢做,對自己認定的目標便勇往直前、不擇手段的性格特點。從當時的角度來看,斯佳麗可能是大家公認的「壞女人」,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她的幾次婚姻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首任丈夫是與衛希禮賭氣,次任丈夫是為了賑救父親用生命和尊嚴捍衛的農場,嫁給白瑞德的目的就更不是因為愛情了。但我覺得她有她的可愛之處,她情感豐富,對愛是那麼的執著,那麼的熾熱,她對認準的目標勇往直前,她熱愛她父親留下的農場,熱愛那美麗的紅土地,為了捍衛那紅土地,她可以象下人一樣在田間勞作,可以象男人一樣在外拋頭露臉,她吃苦耐勞,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戰爭暴發之前,她是家裡的嬌小姐,除了玩樂,她不用做任何事。戰爭暴發後,別人一個個都倒下了,只有她勇敢地站起來帶領大家重建家園,我佩服她的勇敢和堅強。她對衛希禮的愛是一種不帶任何雜念的純愛,在現今這物慾橫流的年代,她這種愛還真不多,只是她愛錯了對象,不該把一個不值得她愛的人愛得死去活來。

斯佳麗的人生經歷是多磨難的,但是它的骨子裡有一種與困難頑強斗爭的執著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她一次次被困難擊倒後又一次次勇敢地站起來。她的心裡有一種信念,她始終認為她的祖先是不怕失敗的,即使被失敗咬住了,他們也會從容不迫鎮定異常的,正是祖先給了她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斯佳麗才會勇敢的抬起頭來。

在所有人物中里我欣賞的還有白瑞德,他真是一個極為優秀,極為難得的一個好男人,他有思想,有深度,情感豐富,感情熾熱,對愛執著,他是一個真正懂得愛的男人,但我又為他感到委屈,得不到回應的愛難以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斯佳麗在那麼長的日子裡竟然一直不能感受他對她愛,總是愛著她自己虛構的人物衛希禮,這是任何一個男人都不能忍受的事,但白瑞德竟長期地忍受著她的背叛,她的執迷不悟,這要多麼寬大的胸懷才能做到這一點呀。

電影的情節美國南北內戰為背景展開,事實上《亂世佳人》是虛寫戰爭,實寫戰爭對人類心靈的影響。在那個特定的情景下,個性鮮明的斯佳麗和白瑞德

那種不拘一格,突破傳統和道德的限制,按照經濟社會的選擇和人性的需要來判斷失誤的是非和行為的方式方法的做法,顯然是一種美國精神的體現。斯佳麗美麗的外表和按照自己的人性尺度生活的決心、白瑞德的陰沉和透視生活的力量,都在人格上為一代又一代學習做人的青年們樹立了人生某一特定階段的楷模。

電影的結尾是斯佳麗的一段獨白:「等明天回塔拉後再計劃這一切吧!我能忍受這一切的!明天,明天,我會有辦法再次得到他!不管怎麼著,明天是嶄新的一天!」多麼感人的一段話呀。「我能忍受這一切的」多麼頑強的精神!「我會有辦法再次得到他」多麼堅定的信心!「不管怎麼著,明天是嶄新的一天!」多麼樂觀的心態,多麼執著的信念!

《亂世佳人》電影觀後感2

整個影片,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衛希禮和美蘭。

衛希禮是一個註定應該過一種富庶安寧的生活的人,他見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鮮艷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線條刮傷他的皮膚。相反,平靜單調的生活、沉靜纖弱的妻子,由想像勾勒出來的音樂和文學,這些模糊的形象卻帶給了他安全感,他太習慣它們了,柔和、縹緲。但是,一聲炮響,一個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築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畫面刺激著他柔弱的神經。相反之下,白瑞德的硬朗作風,他會在斯嘉麗遇到困難時不顧一切伸出援手,也會反省自己為自己感到羞恥從而為時未晚地從軍,更讓我欣賞。

衛希禮並不能算是他所懷念的那個文明的最好代表。如果一個文明只以一種享受的姿態出現,而沒有踏實的實干,就像一個海市蜃樓,這樣的文明是沒有存活的資格與魅力。我認為在此電影中這個文明的真正代表是美蘭,她既有修養地悠閑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這才是這個文明真正的意義與魅力之所在。

我認為在電影中,美蘭是那個已經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寬容、沉靜、純潔、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扞衛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個完美的雕塑,剛柔相濟;就像是一幅畫,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她喜歡文學,喜歡音樂,她對過去的生活緬懷,在衛希禮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線條,一個模糊的身影;她可以為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劍,她敢於為維護正義而反對文明當中的權威的代表,她可以為了生存而努力勞動,她就是斯佳麗奮斗中的忠實戰友。是她聯系了這兩個文明,用自己的人格與行為來紀念著過去,極大地安慰了那些對過去懷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氣與氣度,包容著開始新生活的人,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選擇了繼續向前,卻又深深地把過去文明的精華烙在心裡。但在似乎完全美好的美蘭心中,是否藏著一個渴望,一個想做斯佳麗那樣為所欲為又無拘無束的女子的渴望呢?

人性是矛盾的,這導致我們有時候看上去在某一方面很極端,例如美蘭的善良就達到了一種極致。但人性又是渴望圓融和平衡的,若只有某一個極致,一個人就會失去平衡,所以在這一方面達到極致的人,會和在相反的那一方面達到極致的人莫名其妙地糾纏在一起。所以,美蘭會喜歡斯嘉麗,這可以從第一次見到她時找到答案。當時她由衷贊嘆說:「斯佳麗,我多麼喜歡你的活力。」

在電影的最後,她卻死了,完全美好的美蘭死了,她盡管虛弱,但她卻是能平衡這四個人的中堅力量,沒有了她,這個錯綜復雜的關系立即崩潰了。她的去世,也就意味著那個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種新的文明的統治,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泛濫。即便她最後不是因為難產而死,她也不會活得很幸福。戰爭結束後,過去文明的消逝不是確定與否的問題,而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人性的土壤是養不活像美蘭這樣本應生活毫無私慾的天堂的花朵。在電影中安排這樣一個角色,只是代表著一種回憶與理想,既是對燦爛過的文明的回憶,也是對即將到來的文明的希冀。

影片中衛希禮、美蘭,以及斯嘉麗、白瑞德在文明消逝的面前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就意味著不同的命運,但是他們不論選擇如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淹沒在一種文明之下的。

《亂世佳人》電影觀後感3

《亂世佳人》看了兩遍,第一遍是剛買電腦時,給自己找了個學英語的借口買了張碟回來看。其實學英語也不是真正的借口,細想起來覺得自己當時算是附庸風雅吧,因為各種書報雜志上都說此片比較經典,值得一看。當時就想,要是日後有人向自己提起這部片子,而我卻說沒看過,豈不是很丟人嗎?於是就買來看了。片子是中英文發音都有的,有人總說喜愛看英文原版的,竊以為這些人也是在附庸風雅。看過《聰明的一休》的同學們有幾個會對片子的配音不滿意的?當時沒談過戀愛,忍著將三個多小時的片子看完了,若說感想,實在是沒多少。

最近一次看是見到同學在看,自己也湊過去看的。不得不佩服自己當初的想法,這次我給同學做起了講解員,有點小得意。但是因為隨著閱歷和對人生感悟的加深,和第一次看的時候不同,片子所要表達的東西一個個蹦進了自己的大腦里,讓人開心不起來。

片子的主角無疑是斯嘉麗,和她比起來白瑞德的戲份其實不算多。斯嘉麗無疑是迷人的,但是又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嫉妒、不屑、鄙視她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於連她的親妹妹最後都與她反目成仇。

斯嘉麗無疑又是美麗的,要不然憑什麼閱人無數的白瑞德會對她一見傾心呢?我們不能刻意忽視色相在一見鍾情中所起的作用。但她也是任性和不成熟的,得知艾斯利和表妹米蘭妮訂婚後,她居然將自己許給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人,成為了名義上的夫妻。婚禮還沒舉行,那人就戰死沙場了。她一直以為自己是愛著艾斯利的,她也堅決認為艾斯利是愛著自己的,從後來的結局可以看出,或許這也是她愛艾斯利的原因。

整部片子其實就是一部悲劇,片中的主人公沒有一個有好結局的。斯嘉麗活在自己的一廂情願中,結果既丟了自己一直愛的人,又丟了一直愛自己的人。她的悲劇在於她如同一個強大的漩渦,她要吞沒其他人,要強迫所愛的人進入她以自我為中心的劇本。不幸的是,沒有人真的願意永遠屈尊俯就。因為,每個人都是主角;白瑞德更慘,他從沒得到過愛,付出了所有的感情,卻一直被背叛,唯一的精神寄託女兒也死了。作為一個男人,他承受了許多人無法承受的東西。他明知道斯嘉麗在感情上是不忠於自己的,但是他還是願意接受她的種種要求而和她在一起,只要她不表現出來就行了。但是就連這點斯嘉麗也做不到。由此可以看出,斯嘉麗確實是自私和任性的。她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真情,恣意揮霍著白瑞德對她的好。作為妻子,她除了給白瑞德生了個女兒(其實也是不情願的),其餘所做的就是不斷地傷害他。所以在女兒死後,了無牽掛的白瑞德必然會放棄她。因為她早已經不再是他所愛的那個人了。白瑞德真正愛的是初次見面時晚會上的那個沒有經歷過戰爭和貧窮的,無憂無慮的少女,就像他們的女兒那樣。而不是如今這個自私、勢利,為了錢連親情和廉恥都可以不要的女人。之所以婚後還和她在一起,完全是看在女兒的情分上。因為生完女兒後,白瑞德發現她居然還在偷看艾斯利的照片,這叫他怎麼能受得了?男人可以不管你以前做過什麼,但是既然已經結了婚,還有了孩子,你就該擔負起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斯嘉麗既不是一個好妻子也不是一個好母親。傷心絕望的白瑞德並沒有拆穿她,而她卻還以為白瑞德不知道,依然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樣子,真是可悲可嘆!

C. 費雯麗的兩部經典:一樣的驚艷美麗卻截然不同的結局,為什麼

《飄》以斯佳麗的愛情糾葛和生活經歷為主線,形象地再現了美國南方奴隸社會的崩潰歷史,其中南方種植園經濟由繁榮走向崩潰,奴隸經濟被資本主義經濟取代。

電影《斷藍橋》拍攝於1940年。以兩次世界大戰為背景,描寫出身高貴、充滿激情浪漫的上尉軍官羅伊與出身平民、美麗純潔的芭蕾舞女演員瑪拉之間的愛情悲劇。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家庭觀念帶來的不幸。

《飄》和《藍色斷橋》是費雯·麗的兩部優秀電影。

她愛那些不太愛自己的人,以至於她不知道瑞德熱烈地愛著她。

瑞特,一個影響了斯佳麗一生的男人,第一次見到斯佳麗就愛上了她。

瑞德總是在她最無助最無助的時候給她幫助和溫暖。

白瑞德說:「斯佳麗,即使在世界的盡頭,我也愛你,因為我們太相似了,我們都太壞了:自私,狡猾,善於識破別人的偽裝。」

也許,物以類聚,相似的性格互相吸引。這樣的愛是對自然的愛,原始的愛,精神的愛,靈魂的愛。

然而,女兒的不幸去世、美蘭的去世和衛斯理的出現又一次使他們的關系變得緊張。

她對衛斯理的執念傷透了瑞特的心,所以他選擇離開斯佳麗。

失去了才珍貴。

當斯佳麗終於醒悟,意識到自己真正愛的人是瑞特時,她毫不猶豫地離開衛斯理,沖到瑞特身邊,表達對瑞特的愛。

雖然瑞特離開了她,但她並沒有絕望。影片的結論是:

「我明天會想辦法讓他回來的,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這句話告訴我們,斯佳麗會為真愛而戰,會執著追求。

2.瑪拉對愛情很被動,很容易放棄

瑪拉嚮往美好的愛情,卻被動地、被動地等待著愛情的到來,遇到挫折就輕易放棄,缺乏堅守愛情的毅力和維護愛情的勇氣。

瑪拉和羅伊在橋頭堡一見鍾情,羅伊的帥氣、充滿活力和激情激活了瑪拉的愛情。然而,男女主角之間愛情的發展總是由男主角驅動的。

這兩個人在地鐵躲過炸彈襲擊時的對話顯示了他們完全不同的個性。

羅伊和瑪拉在燭光俱樂部隨著悠揚的音樂跳舞。瑪拉認為戰爭期間談戀愛毫無意義。

羅伊認為,在與死亡陰影的戰爭中認識瑪拉,讓他比在和平時期更有熱情。

雖然對美好的愛情充滿了憧憬和憧憬,但因為缺乏足夠的愛的動力,當愛情遭遇挫折時,瑪拉只能輕易放棄,經不起時間和苦難的考驗。

當她無意中從報紙上得知羅伊的死訊時,內心是如此脆弱,愛是如此脆弱,以至於在羅伊母親面前語無倫次,讓羅伊的母親莫名其妙地離開了。

她以為羅伊死了,於是放棄了一切希望,去當了妓女。

在國家處於戰時,生活面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這是女性生存的唯一出路嗎?

斯佳麗在美國內戰戰火紛飛的圍城中依然堅強,成功突圍。戰後,她能夠放下嬌小姐的身份,務農養家。為什麼瑪拉不能放下芭蕾舞演員的身份去工廠工作或者去酒店幫忙養活自己?

所以,當在車站拉客的瑪拉遇到「起死回生」的羅伊時,已經太晚了。

當兩個人緊緊相擁時,瑪拉晶瑩的淚珠里既有喜悅和激動,也有遺憾和無奈。

面對羅伊再次求婚,瑪拉的內心痛苦多於喜悅。

羅伊把瑪拉帶回庄園,但瑪拉心裡有一種深深的恐懼。

退一萬步說,就算不嫁給羅伊成家,你也可以選擇離開羅伊,讓時間撫平你內心的創傷,幾年後開始新的生活。

然而,瑪拉逃出庄園,在滑鐵盧橋上孤獨絕望,最後還是去了飛奔的軍用卡車,用她極度不負責任的解脫造成了羅伊一生的痛苦。

斯佳麗和瑪拉都是聰明美麗的女人,兩人都是一見鍾情。然而,他們在戰爭年代的生活卻大相徑庭,這源於他們不同的性格和對愛情的態度。

瑪拉的悲劇命運源於她脆弱,缺乏勇氣和信心在生活的苦難面前堅持斗爭,採取妥協和逃避的方式。

然而,斯佳麗面對一系列的逆境和挫折,沒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仍然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信心,積極勇敢地追求幸福。

所以可以說性格和觀念決定命運!

女人要想掌握自己的命運,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就必須要有自決的能力和一顆不屈不撓的心!

D. 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

亂世佳人講述了主人公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一段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下面是我推薦給大家的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1】

影片的背景也許就註定了「佳人」的悲劇結局。

影片總體分為三個部分,戰爭前與戰爭後以及戰爭時期。

首先,影片給我傳達的觀點不僅是戰爭的無情,還刷新了我對南北戰爭的看法。

我的印象中南北戰爭北方是「相對正義」的一方,而南方的農場主與奴隸主統治的世界應該是「相對邪惡」的一方。

所以導致我一開始就對南方政權不看好,結果影片給我展示了北方勝利後帶來的其它問題,投機分子和人的不平等。

我歷史不到家,對南北戰爭的了解也僅僅局限於高中的歷史書。

戰爭本身就沒有絕對的正義一說,是文明的變更和時代的產物。

其中戰爭對北方的渲染,感覺北方隊伍無惡不作,他們唯一的「榮譽」就是打贏了這場戰爭,其餘的都是「失敗」的。

對於片中的感受就說這么多。

在戰爭前,女主、女二、男一,都生活在富裕的家族生活中,感覺就如童話般美麗的生活。

有風度翩翩的紳士,和美不可言的窈窕淑女,更有一些風流佳話成為女人與男人的飯後談資。

這樣的生活沒有持續多久,一開始南方的男人們就在議論戰爭,如何保家衛國,甚至犧牲成為英雄人物。

而男一則有著冷靜的頭腦,就像已經知道南北戰爭的結局。他風流,成熟,穩重,還帶著一絲別樣的「壞」意。

戰爭前就已經確定了幾層關系。

第一層,女主喜歡男二,當他得知男二要取女二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他應該是愛我的」。女主對此還特意打扮參加宴會,在宴會期間還私下與男二表白。

第二層,男二喜歡女二,這樣的愛意是一個男人的責任以及戰爭前的思想導致,他並非沒有對女一有感覺,只是盡量克制而已。這是戰爭前那個時代的產物,每個已婚男士或者女士都有自己的情人,這很正常,講究家庭與愛情的同時更講究浪漫與性生活。

第三層,男一對女主的愛之深。男主的口碑只差不是他的問題,而是當時文化的問題,那個講究「榮譽」的文化不過是披著一張華麗的外衣。就去有狐臭的女人噴了濃重的香水一般。

可是女主的公主病很深。

這一點不怪女主,因為上一個文化(在沒發生戰爭)背景造就了女主的思維,只是她明白得晚些,而男二號確實從未明白過來,這就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劇。

他對待女一的方式並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幾乎是一層不變。戰爭發生後他就沉迷在過去的日子,所以男二這樣的角色能活著從戰爭中出來簡直就是奇跡。

假設他不是男二,戰爭中估計會如其他「憤青」一樣犧牲。

男主則早已看開一切,這一場戰爭註定南方失敗。他冷靜,所以沒有參軍。但是他為此感到慚愧,最後在送女主回家的路上跑去參軍。

也許是一路上的戰爭風貌喚醒了他內心的責任,雖然最後成為俘虜也是最有地位的俘虜,因為他有錢,北方領導者盡可能的想從他身上刮油。

這個時候又再次令我對北方隊伍的印象更懷疑一層,導致最後我開始懷疑原著作者是不是南方人?他對北方人印象差,所以搞這么一出?

經過戰爭的洗禮,變化最大的就是女主,她看上去幾乎是戰爭的最大收益的代表人物。可是戰爭帶來的經濟問題她解決了,缺沒有解決上個時代和這個時代的感情問題。

短時間內,人的愛情觀要接受誇時代的沖擊,這其中困難就難以想像。

戰爭前女人盡可能的裝飾自己,找一個有錢又帥氣的男人嫁了。戰爭後的文化卻有很大變化,男人女人都要為了物質奔波,沒有人來得及顧上誰,社會制度自然改變。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女一到最後才明白自己早在很流行之前就已經不愛男二,而是那個愛了自己很久的男一。

男子在劇中簡直是現代男性的代表,他富有,對愛情專一,成熟而帥氣,看待問題冷靜,沒有「虛偽的紳士風度」。

他愛女一勝過愛自己,結果女一的「公舉病」在女兒與女二的離世宣告瓦解。

不難想像,到愛一個人到絕望你能做出什麼舉動。

而男一選擇的是獨自離開,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細節,男一的離開沒有帶走任何東西,除了一些雜物,他的財產全部留給了女一。

這說明什麼,說明男一極為了解女一的同時更是愛之不行,哪怕在最後分別只是亦留存最後的關懷。

整體來看,影片《亂世佳人》名字取得很好。假設不是亂世,不是時代的變更,這將是另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可能就不會是一個悲劇,而是一個貴族世界的愛情風流史。

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2】

如果性格可以用顏色來描述,那麼《飄》的作者在定下角色的名字時就有了定論。斯佳麗Scarlet猩紅色,瑞德 Rhett 紅色。媚蘭 Melanie 黑色,阿希禮 Ashley 灰色。兩對夫妻的名字是同一色系的。想起瑞德對斯佳麗的話,第一次見面,我就知道你是我一輩子等待的女人,因為我們是同一類人。

欣賞白瑞德一樣的男人

這一對互相鬥氣的愛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激情,對命運絕不認輸。自私,堅強,吝嗇給與,彷彿每一件事情的付出都要合算對數。如非因為阿希禮在心目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斯佳麗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救助梅蘭,甚至失去了見母親最後一面的機會,她不會像梅蘭那樣無怨無悔,不冷靜的咒罵和哭泣是她給自己的護身符。而風度翩翩的白瑞德船長,即使看見穿著窗簾改裝的衣服的斯佳麗,滿眼是藏不住的贊嘆,還是因為識破了斯佳麗的欺騙而狠心地拒絕了她。他們對對方的愛,因為太像愛自己,而變的掙扎,無奈。哪怕後來他因為在忘不了阿希里的斯佳麗身上吃盡難堪,仍然不改對她的包容與呵護。只好將愛轉注在女兒身上,其實不也是因為邦妮像極了起初令他心動的斯佳麗么?狂妄地可愛,熱情而沒有心機,卻沒有後期成熟的斯佳麗的堅忍殘酷。是邦妮,令白瑞德船長找回了一個男人受人依賴的尊嚴。

到底什麼是愛

一直在懷疑,阿希禮對斯佳麗究竟是什麼樣的愛。像一開始他看似安慰地對斯佳麗說:「你多麼希望擁有你對生活的熱情。但是我不能娶你,梅蘭了解我,我們是同一類人,我們會幸福。」阿希里的十二棵橡樹,最終毀於戰火,而斯佳麗的塔德卻因她不擇手段的挽救而倖存下來。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把塔拉庄園比作從浩劫中浴火重生的南方,而阿希利的十二橡樹庄園則是再也回不來的美好記憶。像阿希里本人,始終是溫潤如玉的貴族,在劫難中只能靠斯佳麗這樣不拘小節的人來保全。有的人很不喜歡阿希里,梅蘭夫婦這「溫柔而無用」的一對。其實,讀過小說的人都看得出來,作者在阿希利身上傾注了更多感情,算是對隨風而逝的優雅的老南方的輓歌。 斯佳麗一直崇拜著她高貴善良的母親,她對母親的崇敬,和對阿希里執拗的愛,就像對老南方的高雅生活的追憶和嚮往。

時代的悲劇

同樣,白船長最敬愛的人始終是梅蘭,這個柔弱得沒有人氣,聖潔得像天使的女人。從她應對警察的冷靜機智,和不計前嫌在宴會上保全了斯佳麗的面子,還有對貝拉的友好,都看得出來,她是這出劇里最聰明的人,像上帝一樣旁觀著和悲憫著。她和阿希里是真正相濡以沫的一對,然而他們的相像,不像另外一對那樣針鋒相對,而是融為一體,在這混亂的時代保全舊時的優雅,又何嘗不是一種可貴? 梅蘭妮是那個已經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寬容、沉靜、純潔、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捍衛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個完美的雕塑,剛柔相濟;就像是一幅畫,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她喜歡文學,喜歡音樂,她對過去的生活緬懷,在阿希禮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線條,一個模糊的身影;她可以為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劍,她敢於為維護正義而反對文明當中的權威的代表,她可以為了生存而努力勞動,她就是斯佳麗奮斗中的忠實戰友。是她聯系了這兩個文明,用自己的人格與行為來紀念著過去,極大地安慰了那些對過去懷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氣與氣度,包容著開始新生活的人,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選擇了繼續向前,卻又深深地把過去文明的精華烙在心裡。 但是,在電影的最後,她卻死了,也就意味著那個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種新的文明的統治,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泛濫。即便她最後不是因為難產而死,她也不會活得很幸福。在電影中安排這樣一個角色,只是代表著一種回憶與理想,既是對燦爛過的文明的回憶,也是對即將到來的文明的希冀。

勇敢的斯嘉麗

當斯嘉麗對自己說出「tomorrow is anther day」的時候,我知道她終於明白了自己最離不開的東西,是塔拉,是瑞德,是自己的根。在曾經和父親並肩站立的土地上,那些失去的東西,她一定能等到它們的歸來。

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3】

《亂世佳人》看了兩遍,第一遍是剛買電腦時,給自己找了個學英語的借口買了張碟回來看。其實學英語也不是真正的借口,細想起來覺得自己當時算是附庸風雅吧,因為各種書報雜志上都說此片比較經典,值得一看。當時就想,要是日後有人向自己提起這部片子,而我卻說沒看過,豈不是很丟人嗎?於是就買來看了。片子是中英文發音都有的,有人總說喜愛看英文原版的,竊以為這些人也是在附庸風雅。看過《聰明的一休》的同學們有幾個會對片子的配音不滿意的?當時沒談過戀愛,忍著將三個多小時的片子看完了,若說感想,實在是沒多少。

最近一次看是見到同學在看,自己也湊過去看的。不得不佩服自己當初的想法,這次我給同學做起了講解員,有點小得意。但是因為隨著閱歷和對人生感悟的加深,和第一次看的時候不同,片子所要表達的東西一個個蹦進了自己的大腦里,讓人開心不起來。

片子的主角無疑是斯嘉麗,和她比起來白瑞德的戲份其實不算多。斯嘉麗無疑是迷人的,但是又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嫉妒、不屑、鄙視她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於連她的親妹妹最後都與她反目成仇。

斯嘉麗無疑又是美麗的,要不然憑什麼閱人無數的白瑞德會對她一見傾心呢?我們不能刻意忽視色相在一見鍾情中所起的作用。但她也是任性和不成熟的,得知艾斯利和表妹米蘭妮訂婚後,她居然將自己許給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人,成為了名義上的夫妻。婚禮還沒舉行,那人就戰死沙場了。她一直以為自己是愛著艾斯利的,她也堅決認為艾斯利是愛著自己的,從後來的結局可以看出,或許這也是她愛艾斯利的原因。

整部片子其實就是一部悲劇,片中的主人公沒有一個有好結局的。斯嘉麗活在自己的一廂情願中,結果既丟了自己一直愛的人,又丟了一直愛自己的人。她的悲劇在於她如同一個強大的漩渦,她要吞沒其他人,要強迫所愛的人進入她以自我為中心的劇本。不幸的是,沒有人真的願意永遠屈尊俯就。因為,每個人都是主角;白瑞德更慘,他從沒得到過愛,付出了所有的感情,卻一直被背叛,唯一的精神寄託女兒也死了。作為一個男人,他承受了許多人無法承受的東西。他明知道斯嘉麗在感情上是不忠於自己的,但是他還是願意接受她的種種要求而和她在一起,只要她不表現出來就行了。但是就連這點斯嘉麗也做不到。由此可以看出,斯嘉麗確實是自私和任性的。她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真情,恣意揮霍著白瑞德對她的好。作為妻子,她除了給白瑞德生了個女兒(其實也是不情願的),其餘所做的就是不斷地傷害他。所以在女兒死後,了無牽掛的白瑞德必然會放棄她。因為她早已經不再是他所愛的那個人了。白瑞德真正愛的是初次見面時晚會上的那個沒有經歷過戰爭和貧窮的,無憂無慮的少女,就像他們的女兒那樣。而不是如今這個自私、勢利,為了錢連親情和廉恥都可以不要的女人。之所以婚後還和她在一起,完全是看在女兒的情分上。因為生完女兒後,白瑞德發現她居然還在偷看艾斯利的照片,這叫他怎麼能受得了?男人可以不管你以前做過什麼,但是既然已經結了婚,還有了孩子,你就該擔負起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斯嘉麗既不是一個好妻子也不是一個好母親。傷心絕望的白瑞德並沒有拆穿她,而她卻還以為白瑞德不知道,依然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樣子,真是可悲可嘆!

知道別人對自己好,但是卻只是一味地享受而不知道感恩和付出的人,最終也必將失去別人的愛。因為推己及彼,誰都希望對方能為自己付出。付出而一直無回報,甚至得到的是對方的更加放縱和肆無忌憚,相信是誰都會疲倦的。

經歷了貧窮的斯嘉麗在橡樹下發誓,要不擇一切手段讓自己不再挨餓受凍,她確實也這么做了。為了300塊錢。她去欺騙白瑞德,說自己一直很喜歡他,而事實是一直以來她都很討厭他。精明的白瑞德很快識破了她的謊言,一個大子也不願借給她。而後,還是為了那300塊錢,她欺騙妹妹的愛人與自己結婚。因為他有錢,可以幫她度過難關。知道真相後的妹妹對她極度憎恨,丈夫也發覺自己受騙。在丈夫死後,面對白瑞德的追求,她又提出了一大堆這樣那樣的要求。其實那時的她已經擁有了一家木材廠,已經比較富有了,可是她還是想得到更多的錢和享受。都說人吃飯是為了活著,可是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還整天想著吃,那這人其實已經和動物沒什麼分別了,活著就是為了吃。她不知道這個世上最好的東西其實都是免費的,就像真正的愛情並不一定需要一顆所謂恆久遠的鑽戒來證明一樣。恆久遠的鑽戒很有可能某天就成為對你們當年的信誓旦旦的諷刺。

她也是個只活在當下,不考慮長遠的人。影片一開始是雙胞胎兄弟圍著她團團轉,給她獻殷勤的場景。當然她那時不會知道,真正愛自己的人是恥於做出這樣的行為的,他不會與誰去比,與誰去拼,那樣只是在不斷地告訴他自己你不夠愛他,沒有一下子就選中他。而他享受不到那種專屬與獨一無二的感覺。所以白瑞德只會在她落單的時候才會去追求她。幼稚的女人會很享受這種眾星捧月般的感覺,從她的又得意又有點傲慢的表情上可以看出這一點。

當雙胞胎兄弟向她提起戰爭時,她開始不耐煩了,覺得那還是很遙遠的事,她現在要忙的是享受生活。她不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戰爭的到來使她猝不及防,暈頭轉向。母親去世,父親去世,家僕散盡,陶園被毀。為了生活,她不得不放下小姐的架子,開始干起農活。她總喜歡將問題擱置,而不願意去面對,就像鴕鳥一樣。總以為明天就會是一個新的開始,即使是在白瑞德最終離她而去時,她想的居然還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白瑞德會再回來。她不去想白瑞德對她已經絕望,也不想著當時將他挽留住,而是寄希望於所謂的新的開始的明天。明天真的就是一個新的開始嗎?今天的問題不解決,何來新的明天?

斯嘉麗、白瑞德、艾斯利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斯嘉麗過於自我,感情上也是這樣,甚至在艾斯利已經有了孩子後居然還提出要與他一起私奔;白瑞德前半生可能比較浪盪,但遇到斯嘉麗後,對她確實是一心一意;艾斯利是個懦弱,在感情上搖擺不定的人,在斯嘉麗與妻子之間一直糾結。好在在妻子臨死時,終於發現最愛的還是自己的妻子。

在不同的時期,我們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時而自私任性,時而用情專一,時而又搖擺不定。這很大程度上由我們自己的品格決定,其次是看遇到的是個什麼樣的人。當然,也有人一直以來扮演著同一個角色。希望這個角色是白瑞德,而不是艾斯利,更不要是斯嘉麗。白瑞德式的人終會獲得幸福,因為他懂得去愛和付出,世上女人也不都是斯嘉麗式的。而斯嘉麗式的人物在感情上則不會幸福得起來,因為她不懂得珍惜,留不住愛自己的人。

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4】

整個影片,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衛希禮和美蘭。

衛希禮是一個註定應該過一種富庶安寧的生活的人,他見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鮮艷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線條刮傷他的皮膚。相反,平靜單調的生活、沉靜纖弱的妻子,由想像勾勒出來的音樂和文學,這些模糊的形象卻帶給了他安全感,他太習慣它們了,柔和、縹緲。但是,一聲炮響,一個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築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畫面刺激著他柔弱的神經。相反之下,白瑞德的硬朗作風,他會在斯嘉麗遇到困難時不顧一切伸出援手,也會反省自己為自己感到羞恥從而為時未晚地從軍,更讓我欣賞。

衛希禮並不能算是他所懷念的那個文明的最好代表。如果一個文明只以一種享受的姿態出現,而沒有踏實的實干,就像一個海市蜃樓,這樣的文明是沒有存活的資格與魅力。我認為在此電影中這個文明的真正代表是美蘭,她既有修養地悠閑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這才是這個文明真正的意義與魅力之所在。

我認為在電影中,美蘭是那個已經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寬容、沉靜、純潔、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扞衛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個完美的雕塑,剛柔相濟;就像是一幅畫,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她喜歡文學,喜歡音樂,她對過去的生活緬懷,在衛希禮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線條,一個模糊的身影;她可以為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劍,她敢於為維護正義而反對文明當中的權威的代表,她可以為了生存而努力勞動,她就是斯佳麗奮斗中的忠實戰友。是她聯系了這兩個文明,用自己的人格與行為來紀念著過去,極大地安慰了那些對過去懷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氣與氣度,包容著開始新生活的人,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選擇了繼續向前,卻又深深地把過去文明的精華烙在心裡。但在似乎完全美好的美蘭心中,是否藏著一個渴望,一個想做斯佳麗那樣為所欲為又無拘無束的女子的渴望呢?

人性是矛盾的,這導致我們有時候看上去在某一方面很極端,例如美蘭的善良就達到了一種極致。但人性又是渴望圓融和平衡的,若只有某一個極致,一個人就會失去平衡,所以在這一方面達到極致的人,會和在相反的那一方面達到極致的人莫名其妙地糾纏在一起。所以,美蘭會喜歡斯嘉麗,這可以從第一次見到她時找到答案。當時她由衷贊嘆說:「斯佳麗,我多麼喜歡你的活力。」

在電影的最後,她卻死了,完全美好的美蘭死了,她盡管虛弱,但她卻是能平衡這四個人的中堅力量,沒有了她,這個錯綜復雜的關系立即崩潰了。她的去世,也就意味著那個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種新的文明的統治,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泛濫。即便她最後不是因為難產而死,她也不會活得很幸福。戰爭結束後,過去文明的消逝不是確定與否的問題,而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人性的土壤是養不活像美蘭這樣本應生活毫無私慾的天堂的花朵。在電影中安排這樣一個角色,只是代表著一種回憶與理想,既是對燦爛過的文明的回憶,也是對即將到來的文明的希冀。

影片中衛希禮、美蘭,以及斯嘉麗、白瑞德在文明消逝的面前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就意味著不同的命運,但是他們不論選擇如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淹沒在一種文明之下的。

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5】

瑪格麗特一生唯一的著作,她十年磨一劍,歷盡心血,鞠躬盡瘁,完成了美國文學史上譬如一塊寶玉一般的著作。

讀完這本書,接著把電影看完了,使更深刻地認識各個人物,多情的斯佳麗好像一生註定坎坷卻又內心堅強猶如一塊磐石,她總能依靠她那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決心以及勤奮的雙手,取得成功和勝利,她是那麼的聰慧,機制而又不失善良優雅。

她費盡周折回到tara,一路上風雨無阻,歷盡艱辛,回到家鄉,卻發現只有廢墟和那年老痴呆的父親,她又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新的泰拉。最後她與瑞德的愛情又經歷風風雨雨。

她一生彷彿一直都在經受磨難與考驗,先是愛麗舍對她愛情的背叛,又是丈夫的犧牲,在南北戰爭中她拚命活了下來又失去了父親,本來該與瑞德有白頭到老的完美愛情,兩人卻又經歷了風雨與曲折。她不停地面臨生活的挑戰和生存的考驗,卻不屈不撓,從不抱怨,不會自卑,不會自甘墮落,而是頑強拼搏,與現實斗爭到底。

她是多麼地堅強與勇敢,生活總是充滿著無限悲傷而她彷彿有用不完的精力與之相鬥爭。我們的生活亦是如此,而我們對待它的態度卻不是那麼令人樂觀。我們唯有堅強地去面對,迎接挑戰,沒有理由和借口去逃避,我們有機會去奪得勝利,有能力去化解生活中各種個樣的矛盾與曲折。相信風雨的歷程會有難以忘卻的回憶,經歷過它,一定會有美好的彩虹。

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6】

深秋的周末,雨一直下個不停,淅淅瀝瀝淅淅瀝瀝,人出不去,也無心看雨,想起收藏夾里有個影片叫《亂世佳人》,一直沒空看,於是拿出來獨自欣賞。中間吃了個午飯。看完後,果真思緒萬千。

我是習慣了思考的人,非得想通了才會善罷甘休,動手寫點什麼吧,不然耿耿於懷,魂牽夢縈。作此文,還可和各位探討探討呢。

大體上,好像在講兩個女人爭一個男人的故事,一個完美無缺的女人,一個個性十足的女人(女主人公)。其中發生過戰爭,逃亡,自力和迷惘。實際上,突出一個閱歷豐富,個性迷人,威武帥氣的男人瑞特(男主人公)。他懂得愛,懂得付出並且付出。他知道控制和釋放自己的情感,理性之中不乏感性,執著之中不乏靈通。他總是在她最困難,最需要的時候出現。但,在面對國家危難之際,他選擇了離開女人,去做他必須做的事。這個男人非常了不起!

她盲目半生的愛,最後總算找到了,是家,或者說一個庄園。那是她從來沒有放棄的追求,盡管曾經為了愛想過私奔。但隨口說說。瑞特也說他是一個不喜歡結婚的人。直到遇見了她,就放棄了這一想法。他執著地等她,這個任性的堅強的有頭腦的女人,在她結婚兩次失敗後,和她結婚了。他得到了她,用盡一生。他似乎找到了他想要的家,然而還未贏得她的心。

結局也並沒有告訴我們是一個美滿,在瑞特對她絕望之後,因為他們的孩子死了,這幕最美也最感人,他以為他的所有付出投入無底深淵。他離家離她而去,去世界的某個角落,留下一個背影。這個背影讓觀眾充滿想像,當然觀眾的理智會戰勝無奈的同情,不然如我,為此落一把淚,嗟嘆!而她在爭搶中始終沒有完成她的夢想,她盲目半生的愛。直到那個女人的死去,終於領悟,那個男人不是她的追求,她一直深愛著的人就在眼前,是瑞特。而她也已經離去。

但是,這一刻,她只有望著他離開的背影嚎哭。痛哭流涕之後,她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她也找到了,是家,那個庄園,才是她的歸屬。她也堅信瑞特會再回來找她,而她就在庄園里等他。

亂世佳人的優秀觀後感【7】

《亂世佳人》講述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主人公的人生。郝思嘉——充滿魅力與熱情的貴族女人。一直以來,郝思嘉都認為艾希禮是她唯一所愛的男人。

因為艾希禮,郝思嘉賭氣答應了韓查理的求婚——毫無感情的兩個人匆匆交集,又匆匆分離。兩人婚後不久,韓查理便戰死沙場。然而郝思嘉卻毫無傷感的流露,相比之下她更擔心艾希禮的生死以及奢華的生活。

看到這,郝思嘉給我的感覺就是自私自利,虛偽不實的。但是,接著往下看,卻影片賦予了郝思嘉非比尋人的品德閃光點。

在艾希禮離開前,郝思嘉承諾會好好照顧韓美蘭。當時的郝思嘉從心底里憎恨韓美蘭,但當戰爭的硝煙彌漫到亞特蘭大,郝思嘉依然不顧生命危險照顧臨產的韓美蘭。郝思嘉是重視承諾的人,因為一個承諾,她可以把自己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終於,帶著患病的美蘭和嬰兒,郝思嘉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家鄉——郝思嘉原以為可以躲避災難的避風港,卻只剩一片狼藉。父親的痴呆,母親的逝世,較弱的妹妹,面對這一切,郝思嘉用瘦弱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任。

郝思嘉為維持生活所做的事情,已經超出一個普通女子所能承受的。我感受到了郝思嘉的成長與蛻變,她的執著與堅韌使生活漸漸有了起色。有多少人能在戰亂中這樣堅韌的重建家園?即使是艾希禮在回來後也無力挽回生活,更何況郝思嘉只是一個嬌生慣養小女人。但就是這個堅韌的小女人,憑借著毅力和勇氣,維持著生活。

然而,影片中不得不提起的還有白瑞德。這個看似風流不羈的紳士,一直用真心等待郝思嘉。郝思嘉與白瑞德結婚後,漸漸愛上了這個男人,自己卻懵然不知。因為面子,兩人再次見面後冷言相對,郝思嘉流產。

瑞德曾說:「我多麼希望你在病時能呼喚一下我的名字,但你沒有。」而郝思嘉的回答是「我以為你覺得我不重要。」——失之交臂的愛。最後的最後,他們的女兒逝世了,美蘭也逝世了······最後的最後,郝思嘉終於意識到自己真正愛的是白瑞德。遲來的醒悟,沒有換來白瑞德的愛。此時的白瑞德已經心灰意冷,毅然決定要離開。

命運總是跟人們開玩笑,郝思嘉一直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當她終於體會到白瑞德的愛並且清楚自己愛上白瑞德,她已與愛情失之交臂。生命總會令人唏噓,適時的停下來,思考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該珍惜擁有的是什麼,不讓前進的腳步留下遺憾的牽絆。

閱讀全文

與女主角叫美蘭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評分高的動漫推薦電影 瀏覽:131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動作片 瀏覽:891
新時代電影城影訊 瀏覽:672
電影資源去哪裡看 瀏覽:136
椰子在火車外面的印度電影 瀏覽:157
電影美人觀後感 瀏覽:307
美國電影豪宅 瀏覽:352
金逸電影城大石 瀏覽:96
韓國古裝電影春香傳 瀏覽:70
辟邪電影網 瀏覽:2
關於穿越的電影大全 瀏覽:775
巴西電影型男大主廚在線觀看 瀏覽:660
劉亞仁主演的劇情類電影有哪些 瀏覽:567
千豬電影票入駐 瀏覽:377
有些電影怎麼搜不到了 瀏覽:510
俄羅斯電影哨所迅雷下載 瀏覽:652
中世紀猶太人電影大全集 瀏覽:35
周星馳電影騎摩托的女警察 瀏覽:51
大翔子電影 瀏覽:950
媽媽正能量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