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導演一年一般能拍幾部電影
馮小剛說要退休,采訪時候,他說前幾年一年一部,感覺很累了……拍完了華誼的合約他就受夠了
這個要看哪個導演,拍什麼電影
2. 一部電影拍完,誰賺錢最多,導演還是製片
在電影行業,演員和導演的收入分配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大牌明星在一部電影中能夠獲得最高的收益。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的片酬往往非常高昂,而且還因為他們的名字和形象往往能吸引大量的觀眾,從而帶來可觀的票房收入。
而大牌導演則緊隨其後,他們同樣可以獲得高額的薪酬,並且在票房分成中也佔有一定的份額。導演不僅負責電影的創意和製作,而且他們的藝術才能和經驗往往能夠確保電影的質量和市場表現。
除了明星和導演之外,製片人也是電影收益分配中的一個重要角色。雖然他們不直接出現在銀幕上,但製片人負責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再到後期製作的每一個環節,他們的工作對於電影的成功至關重要。
製片人通常會獲得電影預算的一部分作為自己的報酬,同時,他們也會從電影的票房收入中分得一部分利潤。盡管製片人的收入可能沒有明星和導演那麼高,但他們對電影的成功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
總的來說,電影中的收益分配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眾多參與者。而大牌明星和導演由於其個人品牌的影響力,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回報。然而,製片人和幕後團隊同樣為電影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的貢獻同樣值得被認可。
3. 婁燁的新片《風中有朵雲做雨》為何能柏林電影節獲獎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能拿下柏林電影節的獎項絲毫不感意外,雖說婁燁屢次被禁片,但是就個人才華來說還是當之無愧的第六代導演的領頭人物。婁導的片子有很純藝術化的作派,不向商業化的電影市場妥協,有很豐富的時代色彩!
總的來說,《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能夠斬獲電影節的多個獎項,也算是實至名歸。
不管是婁導「講故事」的本領,還是本片的拍攝手法,以及一眾演員的精彩演出,都是構成本片成功的因素。就影妹個人來看,這是近年來比較成功的一部作品,值得推薦!
4. 一部電影按照正常的時間,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拍攝完成
.看資金。 如果資金充足、劇組完美、人員到齊、設備充足、演員提前排練好就能加快拍攝速度。
2.看場景。如果場景多、專場還需要時間、國內國外取景當然就慢了、還有不同城市取景等等、場景的數量越多需要的拍攝時間就越長、因為每次的專場時間、布景、安排無數雜事。
3.看角色數量。如果120分鍾的電影、就有兩三個角色、或者就想某電影(名字忘了)5對夫妻就坐在其中一家做客、整個電影故事本來就發生在一天時間、一晚上、就幾個場景。那麼這個電影的拍攝速度最快了。演員完美表演,設備沒出錯、也許不到一個星期甚至更短。
4.看劇本。劇本越復雜拍攝就要長、有的劇本難度是很大的、甚至沒有台詞的一些戲為了達到導演要求連續拍幾天。
5.看導演的拍攝方案。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了、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鏡頭都是精心策劃的、如果本來就復雜場景、角色多、運動中的演員再加攝影機的運動、鏡頭的設計越復雜、要求越高、那麼看起來很簡單的30秒的鏡頭、可能需要半天時間來拍攝。
6.看劇組管理制度與執行力。很多電影都是需要更多的群眾演員、配角、替身、還有其他劇組人員加起來200-1000人。大劇組本來就有很大的管理問題、再加更多的群眾演員的話、還得看你怎麼管理。
7.自然因素。你想去拍攝陽光美麗的草原、得提前注意天氣預報的、不然剛開拍連續三天下雨就完美了!
總結下來、拍攝電影沒有什麼標準的拍攝周期。大劇組、大電影一開拍、一天就幾十萬到幾百萬的支出。無論是大片、小成本電影、具體的拍攝周期由製片人、導演這些人根據資金和實際情況來精心的計算和安排。
5. 2015年出了一部電影叫赤道,裡面有張家輝張學友,而在16年出了一部寒戰有周潤發梁家輝,郭富城。
《寒戰》雖然聚焦香港本土案件,卻植入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權謀鬥智,警匪之間,匪匪之間,甚至警界內部,各方角力,萬鈞劇力配以激烈槍戰,最終成就一場精彩好戲。
到了《赤道》,視野更是擴展到整個東亞范疇,一宗神秘武器引發的警匪故事,升級為國際反恐事件,不僅有警察和悍匪,更有港澳情報部門、中國中央政府、韓國軍方等多方介入,格局較《寒戰》而言可謂翻番,當然投資更大,完成度更高,粱、陸二導的野心可見一斑,但是線索過多、故事復雜也必將帶來一些問題,就是兩個小時的容量有可能放不下,果然,結局留了一個很大的伏筆,不過對於拍2、3,我還是樂見其成的。
《寒戰》中的雙影帝——梁家輝和郭富城的大飆演技相信令很多人印象深刻,從港式警匪片典型的雙雄模式到《赤道》的群戲模式則是陣容上的升級,片中人物眾多,有張家輝、余文樂代表的香港「警界精英」和王學圻、馮文娟代表的「中央政府」,有池珍熙、崔始源代表的「韓國軍方」和張震、文詠珊的反派「雌雄悍匪」,以及神秘的物理教授張學友,多股勢力因為一宗大案匯聚香港,一觸即發的緊張局面之外,是一場群星互飆演技的鬥智斗勇,而且,這次依然不缺招牌式的「對峙」橋段,張學友VS王學圻,池珍熙VS崔始源都有類似劇情,顯見也是兩位導演的拿手好戲。
難能可貴的是,角色既沒有臉譜化式的黑白分明,也沒有卧底與反卧底的故弄玄虛,而是讓張家輝和張學友這兩個角色一個亦正亦邪,一個不露聲色,最終卻給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大逆轉,雖然沒有太大驚喜,但至少把懸念留到了最後,最大程度上照顧到了觀眾的觀影樂趣。當然,張震、文詠珊這對走「型男索女」路線的反派還是搶去不少風頭,而導演給張震這個冷血悍匪加入一段與干媽顧美華的溫情戲碼,顯然也是對他過於偏愛之舉,讓這個角色更添戲味,更加立體。有意思的是,這次的韓國雙雄池珍熙、崔始源則充當了以往港片中常見的「猛將兄」,沖鋒陷陣,結局熱血悲壯;至於王學圻的角色,有人說他的表演和對白有些「出戲」,竊以為這正是導演所要的效果吧,戲劇化的處理方式所帶來的沖突感與不和諧,才更具有真實性。
說到動作戲,同樣是錢嘉樂任動作指導,《寒戰》和《赤道》呈現出的效果卻大不相同,前者更像是封閉空間的小規模駁火,後者則依託國際化格局,拍出了媲美好萊塢大製作警匪片的質感,騎劫軍火、鬧市追車、碼頭伏擊以及赤手肉搏,幾場動作戲均可圈可點,輕重武器輪番上陣,僅是裝備上已經是近年港片最強火力,如果說有所不足的話,那就是似乎缺少壓軸的高潮一戰,讓人略微有些不過癮,只能留一些期待給續集了。
6. 有一部影片講的是二戰一個士兵上戰場不拿槍只救人的影片 好像是最近兩年新拍的 有人知道嗎
電影《血戰鋼鋸嶺》,由安德魯·加菲爾德、盧克·布雷西、薩姆·沃辛頓、文斯·沃恩、泰莉莎·帕爾墨和雨果·維文主演 ,梅爾·吉布森執導。
故事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日軍密集如蜘蛛網一樣的叢林攻勢,美軍第77步兵師醫務兵德斯蒙德·道斯,他因為在沖繩島戰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勛章,同時也是首位獲此榮譽的在戰場上拒絕殺戮的醫療兵。
(6)導演用16年拍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血戰鋼鋸嶺》用毫無保留的手段,真實還原了沖繩戰役的宏大奇景和點滴細節。呼嘯而過的子彈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焦土上橫屍遍野,對於戰爭如何血腥與殘酷的展現,以及戰斗規模的宏大。
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魯·加菲爾德飾)虔誠的基督徒、軍醫,體格瘦弱,性格內斂的男孩。他堅決拒絕在戰場上拿起武器,最終他說服了軍隊讓他可以不攜帶武器,在沖繩戰役中,戴斯蒙德不斷冒險把傷員從戰場上拖回進行治療,最後拯救了75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