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龍演海軍那個電影叫什麼
A計劃目錄
電影
電影資料
電視劇
劇情簡介
[編輯本段]電影
A計劃曾拍成電影和續集,亦曾拍成電視劇集(附圖即電影與電視劇海報)。
A計劃是1983年的香港拍攝的電影,由成龍、元彪與洪金寶主演。本部電影是成龍首次進軍好萊塢失利後,重返香港影壇的首部作品。本片為成龍特技演出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成龍再度擔綱演出A計劃續集。
A計劃的故事背景為20世紀初,成龍飾演水警士官馬如龍,為水警清掃海盜的主力之一。在故事的一開始,警察(陸警)與水警士官就有著在官場上的仇恨,進而在一間酒吧中引起一場激烈的戰斗,從而展開一連串緊張的故事。
導演:成龍
編劇:成龍 鄧景生
演員表:成龍 董驃 洪金寶 黃曼凝 林青霞 元彪 劉克宣
《A計劃》續集
導演:成龍
編劇:成龍 鄧景生
攝影: 張耀祖
演員表:成龍 董驃 關芝琳 林青霞 林威 劉嘉玲 張曼玉
《A計劃》續集:
這是成龍自導、自演,繼《A計劃》與《警察故事》之後又一部成功之作。曾獲金馬獎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本片雖名為"續集",實際上故事獨立,只延續了男主角馬如龍的角色和一群復仇的海盜而已。內容描述清末的香港,治安混亂,有"鎖三環"之稱的幫派與歹徒狼狽為奸。馬如龍被上級指派接掌西環,展開黑白兩道的肅清工作。另一方面清廷派遣大內高手到香港捉拿革命黨員,而一群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海盜則要伺機向馬如龍報仇。三路人馬互相沖突,彼此牽制,構成了一部娛樂性十足的好戲。跟成龍以前純粹偏重拳腳動作趣味的作品比較低起來,本片的劇情發展比較復雜和曲折,其中還有"以古喻今"的政治宣言發表,反映成龍已逐漸留意到影片的內涵和深度,是一個可喜的進步。這部續集雖然沒有了上集的洪金寶和元彪合演,但有張曼玉、關之琳、劉嘉玲等美艷女星賣力演出,危險性甚高的武打動作場面,依舊令人感受到目不暇接。成龍本人仍然維持一貫的搏命演出,打鬥動作的設計緊湊刺激兼而有之。某些片段亦充份發揮了"處境喜劇"的惹笑效果。
[編輯本段]電影資料
◎片 名 'A' gai waak
◎中文 名 A計劃
◎年 代 1983年12月22日
◎國 家 中國香港
◎類 別 喜劇 動作
◎語 言 國語
◎字 幕 中文
◎IMDB評分 7.2/10 (1,094 votes)
◎文件格式 DVDrip-RMVB
◎視頻尺寸 800 x 452
◎文件大小 2CD/838MB
◎片 長 106 Min
◎導 演 成龍 Jackie Chan
◎主 演 成龍 Jackie Chan .... Dragon Mi Yong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 Fei
元彪 Biao Yuen .... Captain Chi
Dick Wei .... Lor Sam Pau
Mars .... Jaws
Winnie Wong ....
太保 Po Tai .... Tai
Wu Long Cheung .... VIP Club bouncer
Hoi San Lee ....
Hoi-Shan Kwan .... Captain Chi
Wai Wong ....
Fat Wan .... Thug
Wing Man Kuen ....
Ho Kai Law ....
Hak Suen Lau .... Admiral
② 電影《鐵道飛虎》經典台詞
電影《鐵道飛虎》經典台詞
《鐵道飛虎》由耀萊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動作喜劇電影,下面是影片中的經典台詞,一起來欣賞吧。
1. 誰說小人物幹不了大事情。
2. 我命令你先走。
3. 聽說他是神槍手,我能一槍幹掉一個。
4. 天靈靈,地靈靈,馬上就要出大事情。
5. 范川:你們也太不正規啦!
6. 馬原:我們從來沒正規過。
7. 大海:你不神槍手嗎?
8. 范川:神槍手子彈也不能拐彎呀?
9. 成龍:沒關系這邊安全(子彈飛過)不安全
10. 我不想打仗,我想我娘
11. 黃子韜:你說咱們這么多槍,咱們什麼時候能幹點大事呀
12. 王凱:你們就會嘴上打鬼子,瞎吵吵有什麼用啊?幹不了大事
13. 八路軍沒能炸了橋,還有誰能炸橋啊
14. 干,明天就干
15. 又是這只長翅膀的貓
16. 這橋為什麼必須要炸,為了打一場大戰,這炸葯包怎麼炸橋?
拓展閱讀
劇情簡介
該片講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穿過山東境內的津浦鐵路成為日軍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戰略交通線之一。在津浦鐵路棗庄段周邊,活躍著一支民間抗日游擊隊,這支游擊隊主要由棗庄火車站的幾名鐵路工人組成,隊長叫馬原(成龍飾),是火車站的搬運工工頭。他們白天在日本人佔領並管理的火車站幹活,晚上出來秘密活動,利用對鐵路線的熟悉以及扒火車、開火車的特殊技能,以一支小小的游擊隊跟大批裝備精良的日本正規軍周旋較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當地老百姓給這支隊伍起了一個響亮的名頭,叫鐵道飛虎隊。
角色介紹
馬原
演員 成龍
馬原四十五左右,鼻子大如斗,絡腮像雜草,煙斗不離手。他是飛虎隊的帶頭大哥,性格沉穩,不善言辭、辦事可靠,口頭禪是:“少說話”,總是笑笑的樣子,也有可愛的一面。
大海
演員 黃子韜
大海二十來歲,目帶桃花,常玩剪刀,是個嘰嘰喳喳的小裁縫。屬於心直口快的類型,總嚷嚷著要“干大事”。做事太沖動,說了就要去干,有點任性,比較血性,酷愛表現。
范川
演員 王凱
范川三十齣頭,濃眉眼亮,故作高冷,擅長手槍,是個神槍手。性格高冷,喜歡懟人。是個退伍軍人,開了個小面館當老闆,被旁人稱作慫包。後來跟著飛虎隊們開始了抗日。
大國
演員 王大陸
大國是個硬脾氣的八路軍,是整個飛虎隊成員中“唯一的正規軍”,全程憂心忡忡,覺得他人不正規。性格太過單純倔強,別人說什麼他都信。
相關資訊:成龍牌抗日神劇 防得了脫發防不了尷尬
和蒼老師一樣德藝雙馨的成龍大哥,最近搞了個大新聞,拿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從而成為好萊塢欽定的“華語電影第一人”,到達個人榮譽的巔峰。
懷著對成龍大哥如滔滔江水一般的仰慕之心,蒼老師來到電影院,沒有可樂爆米花,以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觀看大哥的新作《鐵道飛虎》,結果還未看到三分之一,尷尬癌就犯了,差點吐血三升身亡。雖然此電影票房已達4.9億,但還是建議小學文化以上人士慎重觀看,如確需觀看,請隨身帶好一個三歲小朋友。
這個片子自然的將我帶入到十幾年前的一個美好回憶,當時蒼老師還是一個初中一年級學生,有一天中央六套正在播出一個抗日電影,名字叫做《舉起手來》,具體劇情不記得了,只是依稀記得潘長江飾演的內八字騎豬日本兵以及郭達大叔機智破敵,蒼老師和弟弟妹妹們在整個觀影過程中都笑的前仰後翻,肚子都笑疼了。突然,電影院里的歡笑聲將蒼老師驚醒,難道是我自己心理有問題,不然為什麼好多人都在笑呢。不對,這要怪姜文,還要怪梅爾.吉布森。
是的,就怪這兩個人,這倆拍的抗日神劇一點都不好笑,額不對,姜文的《鬼子來了》還是有些滑稽可笑的鏡頭,只是笑完之後很沉重,吉布森的《血戰鋼鋸嶺》就簡直太不好笑了,除了沉重還是沉重。
姜文鏡頭里的日本鬼子奸詐兇殘,中國老百姓自私貪婪怕事,中國老百姓救了日本鬼子,日本鬼子殺了中國老百姓,中國老百姓又殺了投降了的日本鬼子,最後中國軍人又殺了殺死日本鬼子的中國老百姓。
吉布森電影里的日本鬼子就更兇殘了,強如美帝也是屢次從鋼鋸嶺敗下陣來,多少美國大兵血肉橫飛缺胳膊少腿,所以才有了醫務兵道斯勇救七十多人的神跡,要不是美帝們胸口堵槍眼捨身炸暗堡,這鋼鋸嶺硬是打不下來,慘烈程度簡直堪比我們志願軍打上甘嶺。
成龍大哥畢竟是成龍大哥,他演的中國老百姓可不一樣,忠厚老實有擔當,足智多謀穩如哥,口頭禪是“少說話”,幾十年前就明白了空談誤國,所以不管是搶火車、打鬼子還是炸大橋,一個字就是“干”。
而他的對手日本鬼子,那也不是一般的鬼子。本來鬼子進村,寸草不生,但《鐵道飛虎》中的鬼子絕對算得上良心,拿著燒紅的烙鐵也不忍給被吊起來的成龍大哥和房祖名來一下,老百姓故意拉著牛堵鐵路的.時候,他們竟然擔心老鄉的安全停下了火車,進村抓人的時候,不僅沒有殺人放火強奸婦女,連個烙大餅都沒拿。
我們的成龍大哥率領的“飛虎隊”雖然“不正規”,但打起鬼子來那也是一擰腦袋“咔嚓”就幹掉一個,和龍太子房祖名去鬼子軍火庫偷炸葯包如探囊取物,王凱演的神槍手一槍一個鬼子,黃子韜演的小裁縫那也是身手了得,不僅殺得了鬼子,還彈得一手好琵琶,其他幾個配角雖是蝦兵蟹將,殺鬼子也是跟玩兒似的。
據不完全統計,這幾個中國老百姓組成的“飛虎隊”幹掉的鬼子至少有上百個,以一敵十那絕對不是吹的。最後還上演了一幕人對人、槍對槍、炮對炮、火車撞火車的大戲,並由成龍大哥捨身炸大橋推向最後高潮。
盡管成龍大哥演的很賣力,年過花甲還一如既往上躥下跳喜劇式打鬥;盡管黃子韜、王凱帥掉渣,一個身輕如燕一個身騎白馬;盡管日本指揮官沒有像以往一樣慫得掉褲子,還如小強一般怎麼打都不死;盡管電影中的蘆葦盪很美,還時不時響起熟悉的旋律“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盡管還有很多盡管,但蒼老師還是免不了出戲了。
因為聽到了八路軍王大陸的台灣腔,因為聽到了龍太子房祖名的香港口音,因為日本指揮官雖然打不死但是智商仍然不到70,因為ang和唱歌跑調之類的不好笑老梗,最重要是因為尷尬癌犯了不忍直視。
如果說《舉起手來》還帶著一些兒童式的幼稚搞笑,觀眾還能感受到些許童真,那《鐵道飛虎》就是一夥兩岸三地名星巨嬰式的尷尬表演,整個片子都透著一股刻意。當然,成龍大哥可不傻,用極其艱苦樸素的製作一不小心幾天時間就拿下2.5億票房,順便在哈哈大笑不經意間掩護兒子房祖名復出。
所以,是我們觀眾智商低咯。
;③ 鐵道飛虎觀後感450字
鐵道飛虎是成龍大哥拍的一部賀歲片,成龍大哥的粉絲,千萬別錯過這部精彩的影片哦。下面和大家來分享鐵道飛虎觀後感450字,希望能讓你對這部影片有更多的了解!
根據《鐵道游擊隊》的改編,成龍將自己的喜劇風格帶入到了這場昔日的紅色經典,固然那用幽默重新裝點的鐵道抗日,使《鐵道飛虎》煥發著一種全新的朝氣,但又不得不說那浮誇過度的場面道具,使電影未能真正如虎添翼的跳出一部動作片的淺池。
在已然擁有著一個真實故事和經典藍本的奠基下,《鐵道飛虎》無疑在先天上是占優的,就像《血戰鋼鋸嶺》那位隻身挽救了數十人生命醫療兵的傳奇,一支在真實歷史上活躍敵後取得了斐然戰果的鐵道游擊隊,並不會讓人有感電影劇情上的胡編亂造,反而能寫實於民族凝聚力,彰顯國人面對侵略戰爭不屈的毅力,所以即便昔日的《鐵道游擊隊》有著尤為刻意的革命樂觀主義,但個人認為其今日看來仍舊不失為一部中肯之作,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新編的《鐵道飛虎》,其與諸多真正的抗日「神」片有著本質的差別。
在劇情構思上《鐵道飛虎》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新穎之處,但成龍的功夫幽默和諸多的笑料包袱使得這部新作相比老版有著尤為出色的娛樂性,或許會有很多會認為戰爭與喜劇並不應該混為一談,但其實不論是國產的《三毛從軍記》,還是《歡迎來到東莫村》《虎口脫險》這樣的的他國經典,其實都非常出色的將戰爭與幽默做出了結合,固然《鐵道飛虎》做出的這種結合尚難以企及這些佳作,但總歸是好過於如《舉起手來!》中那樣對日本荒謬的醜化。
客觀的講看《鐵道飛虎》時我也笑了,但如果一部有著真實歷史沉澱的戰爭電影,在時隔近六十年後今天的改編,最終所留給人的只有笑意與熱血,自認為這樣的戰爭電影其實已然迷失了它的真正意義。
這些年國內電影行業發展很快,成龍的不再像以前那樣出挑,我也從未進到電影院中去看過他的電影。當滿世界在呼喊著「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時候,我偶爾會想:為什麼沒人說我們欠成龍一張電影票呢?這就是我走進電影院看《鐵道飛虎》的原因。
影片中,成龍、黃子韜飾演一群「鄉巴佬」,組成了一個民間抗日游擊隊,雖然他們做事沒有章法,也沒什麼明確的目標,只能是小打小鬧,卻也成功地破壞了日軍的'一些行動,拖延了日軍的侵略腳步。
直到王大陸飾演的八路軍出現,他們才有了一個明確的目的——炸橋。而靠著這么一群連字也不識的鄉巴佬,又怎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於是整部影片的第一個高潮來了,王凱飾演的飯店老闆在眾人危機之時猶如天降神兵,騎著駿馬飄然而來,三下兩下就化解了危機。
當然,基於整部影片的搞笑氛圍,王凱肯定也是「帥不過三秒」,但不論如何,王凱這個角色在整部電影的劇情中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成龍飾演的角色不識字,在發表意見的時候經常會忘掉自己想要說什麼,他的相好由年輕貌美的女演員,換成了年老色衰的寡婦,甚至連他引以為傲的功夫,影片中都幾乎沒有體現。而王凱則彷彿變成了「年輕時候的成龍」,身手矯健,作用關鍵,虎虎生威,讓場下的觀眾都發出一陣陣尖叫。
於是成龍在影片中的作用,更多的變成了一種對眾人精神上的指引,變成了一種號召力,一種信賴,一種穩重和踏實。
影片最後,最核心的一擊還是交給成龍來完成了,看著他在牆壁上抓出血手印,一瞬間思緒飄回到很久以前,腦海中出現了成龍英姿颯爽、化解危機的模樣,竟然有些感動。
我是抱著看娛樂片的心態進的電影院,沒想到除了笑聲,還看到了成龍大哥的另一種可能性。
由丁晟導演,成龍、黃子韜、王凱、王大陸、桑平、吳永倫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鐵道飛虎》第一次集體亮相。雖然很早就公布了主創陣容,但電影里的頭號龐然大物「100噸的蒸汽火車」一直未露真容,發布會上,「鐵道飛虎號」火車頭撞出大屏,躍然眼前。
提到拍攝初衷,成龍表示:「我很喜歡看一些經典的黑白片,自己也想嘗試一下拍那個年代的戲。」成龍坦言,這次拍片不太一樣的是「重團隊,輕個人」,與以往作品裡的孤膽英雄不同,這次成龍與其他演員一起化身一幫小人物。
《鐵道飛虎》是成龍與導演丁晟第三次合作,「我們沒事就在一起聊電影,這是我們兩個日常的樂趣,《大兵小將》《警察故事2013》都是我們聊出來的。」成龍說。
在成龍的作品裡,《鐵道飛虎》是第一次大規模起用年輕演員。「飛虎隊」的組合公布後,引來眾人矚目,但丁晟坦言,這次選拔的標准格外高,「這部電影動作戲的屬性,需要每個演員都是有功夫的爺們兒。火車開起來是沒法剎車的,100噸的鐵疙瘩動起來的勢能,連成家班的武術指導看著都恐懼。對完全沒有動作基礎的演員來說,很多動作更是很難完成。」
丁晟透露,黃子韜是最先定的主演,他的武術功底很好,靈活度也好,最早選他是因為看了一段功夫舞蹈。「王凱是老天爺送給《鐵道飛虎》的禮物」,丁晟說,「電影開拍20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大家都著急了,我就想賭一把,堅持去找最合適的,直到看到王凱的照片,覺得有種落魄的貴族感,我覺得就是他。」
電影《鐵道飛虎》講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穿過山東境內的津浦鐵路成為日軍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戰略交通線之一。在津浦鐵路棗庄段周邊,活躍著一支民間抗日游擊隊,這支游擊隊主要由棗庄火車站的幾名鐵路工人組成,隊長叫馬原(成龍飾),是火車站的搬運工工頭。他們白天在日本人佔領並管理的火車站幹活,晚上出來秘密活動,利用對鐵路線的熟悉以及扒火車、開火車的特殊技能,以一支小小的游擊隊跟大批裝備精良的日本正規軍周旋較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當地老百姓給這支隊伍起了一個響亮的名頭,叫鐵道飛虎隊。
「我叫你大哥好多年,我一直都在你身邊。陪你時間進退,陪你喜樂苦悲,愛你每一天」,洛杉磯時間11月12日,成龍被授予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成龍一襲中式長袍,抱著兩個熊貓公仔「龍龍」、「鳳鳳」,盡顯中國元素。舉著小金人,成龍懇切地感謝了所有觀眾,並表態要繼續為中國電影人爭光。作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成龍讓世界再一次記住了「Jackie Chan」,但「大哥」這個稱呼早已烙印在中國觀眾心中。《鐵道飛虎》導演丁晟親手改編歌詞,並和飛虎隊成員王凱、王大陸、桑平、吳永倫合唱了這首《大哥》作為禮物,簡單質朴的歌里飽含著濃濃的兄弟情。
兩個對電影有夢的人碰在一起,丁晟導演最能懂大哥,正像歌詞中所寫「放了真心在我胸前,盼望一天你會看見。我並沒有改變,會陪你一起做夢在生命的每一天」。如此的暖心的MV也打動一眾網友,「希望大哥的電影夢一直做下去,我們永遠不醒來。」
④ 你怎樣評價電影《鐵道飛虎》
《鐵道飛虎》是一部十分值得看的電影,這部電影不是成龍一個人單打獨鬥了,而是一幫兄弟們打鬼子,這部電影是一次真實的故事改編的電影,是依據棗庄鐵路上的游擊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飛車搞機槍"、"夜襲臨城"、"打岡村"、"搞情報"等等一系列的打擊日本鬼子的活動,同時也鼓舞了我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正如《鐵道飛虎》中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的那樣: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賓士的駿馬。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
⑤ 電影《鐵道飛虎》觀後感
1月23日是媽媽的生日。為了給媽媽過生日,我和媽媽來到了沃爾瑪的甜品店麥貝拉。甜品店散發著一種濃濃的麵包香味。裡面有美味的麵包、有可口鬆脆的蛋撻、還有香氣撲鼻的奶茶……各種各樣的麵包、各式各樣的甜點又香又美味,多得數不清,讓我眼花繚亂。
我們買好了麵包、甜點,來到了全球通電影院看電影。我們看的電影是成龍演得《鐵道飛虎》講的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穿過山東境內的津浦鐵路成為日軍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戰略交通線之一。在津浦鐵路棗庄段周邊,活躍著一支民間抗日游擊隊,這支游擊隊主要由棗庄火車站的幾名鐵路工人組成,隊長叫馬原,是火車站的搬運工工頭。他們白天在日本人佔領並管理的火車站幹活,晚上出來秘密活動,利用對鐵路線的熟悉以及扒火車、開火車的特殊技能,以一支小小的游擊隊跟大批裝備精良的日本正規軍周旋較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當地老百姓給這支隊伍起了一個響亮的名頭,叫鐵道飛虎隊。
看來我這個電影我覺得:作為鐵道飛虎隊,最主要的就是尋找炸葯,炸掉韓庄大橋。阻止鬼子運送軍用物資。鐵道飛虎隊在位尋找炸葯、與鬼子搏鬥、炸大橋等愛國方面受了不少苦難。最後,鐵道飛虎隊炸掉了大橋,可是卻犧牲了。我認為他們勇於犧牲、保家衛國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要感謝媽媽和我看這場電影。因為它讓我明白保家衛國的道理。
元旦的前兩天我們去了電影院看一部打日本的電影,叫做《鐵道飛虎》。
早上我們去了電影院帶好了票我們進影廳了,一開始是十分鍾進入,開始演了,我們戴好眼鏡開始看。這是講述日本攻打我國很多人都做了奴隸,其中有一個人叫馬原還有其它的兄弟,他們想去干大事,日本那裡有一座橋,那是日本輸送火葯的路線,於是八路軍就想把橋給炸了但是他們失敗了,只剩下了一個八路跑到了馬原的家裡躲了一躲,八路就沒被日本發現,八路講述了他們炸橋的.計劃,他到了火車里後被發現犧牲了,於是,飛虎隊就去偷炸葯,三番兩次被發現最後只偷了一個炸葯包,這個炸葯包也被扔出去炸鬼子用了,之後事情變得復雜,他們知道火車里有足夠的炸葯,把炸葯連起來綁在橋柱上,這樣一炸橋必定蹋,鬼子也就沒法運火葯了。說干就干,他們上了火車可是火車的水箱被日本打爆了,還沒到橋火車停了,就在絕望的時候,八路軍來了,後面來了一輛火車撞了有火葯的火車,火葯掉了出來,馬原抱住火葯圍著橋柱轉了幾圈拉響了炸葯包,dang,橋被炸蹋了。任務完成。
我喜歡這部電影。
今天看了《鐵道飛虎》這部電影,說實話,作為一個不知道算不算業余的電影愛好者和一個圖樂的觀眾,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其實還不錯,至少從電影院里觀眾的笑聲中聽起來是這樣的,但肯定不應該像豆瓣給的這么低的評分。
當然以上只是我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直觀而非專業的感受。我不知道豆瓣的評分機制是怎樣的,也不知道這種評分是不是專業的電影人從藝術的高度給出的專業評分。但從網上給出八點幾的評分可以看出至少也有一部分人跟我對這部電影的感受相似。對比我好奇的是豆瓣做電影評分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從專業的角度為電影的好壞給出標准,還是為了給大眾提供觀影指導。如果是前者,那麼評分的這些人是否有資格對上映的電影給出評判;如果是後者那麼這里的評分和其他地方的評分相差甚遠,到底哪個更具有參考價值?
思來想去,這也許就落在一個問題上:誰的評分能代表觀影大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