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宜昌都拍攝過哪些影視劇
「在這么好的地方拍一部好劇,很享受」
《宜昌保衛戰》的總導演齊星這樣說道
外地人民對於宜昌的記憶點基本上在於三峽大壩
而電視電影這樣的軟文化
是將宜昌秀麗山水傳播出去的重要途徑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宜昌的那些影視劇吧~
快去給你的外地小夥伴安利!
part 1:電影
01山楂樹之戀
《山楂樹之戀》這部電影當屬在宜昌拍攝的最為有名的電影
除了捧火了新人周冬雨外
也使得百里荒這地方也名聲大噪
慕名去看靜秋和老三的愛情
除了百里荒外
電影中靜秋所就讀的八中
取景於宜昌姜家廟809廢棄工廠
02歐爸的情人
這部影片屬於少數在宜昌城區取景的作品
不說別的,就沖這些熟悉的馬路和場景
也必須要去捧個場對吧~
影片中女主角車禍後被救護車送往醫院
在經過隧道的時候,沿途小轎車自覺禮讓
這一段取材於是2014年在宜昌東山隧道真實一幕
03命運谷之決戰宜昌
宜昌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在宜昌發生的重大戰役也是不少
這部由侯鴻亮製片,孔笙執導,蘭曉龍編劇的電影
可以說是從一開始就備受期待
現在影片還沒正式開機
希望到時候宜昌又能火一把~
04光天化日
影片講述了一個精彩的警察故事
劇組先後赴西陵、伍家崗、夷陵、宜都、長陽等多個縣市區?{景
同時劇組里的幾位主演也都是宜昌人
「大街小巷、山川河流都散發著迷人的氣息
是一座非常適合拍電影的城市。」
05三峽人家
該電影講述了三峽壩區移民的故事
取景自三峽人家風景區、石牌抗戰紀念館等地
不僅展現了宜昌峽江兩岸的動人風光
同時也講述了一段抗日歷史
06哭嫁
這一部以土地革命戰爭為背景
講述了土家族兒女捨生冒死營救紅軍女戰士的故事
拍攝地選取了宜昌長陽
是國內首部展現土家族風貌的影片
07誰殺了潘巾蓮
這是一部都市懸疑電影
改編於宜昌著名作家杜鴻先生的同名小說
也是在宜昌取景的首部網路大電影
喜歡懸疑色彩現代電影的伢們
不妨去電影中看看有哪些宜昌的地方~
part 2:紀錄片
01羅長姐
作為宜昌人,每個人都知道羅長姐的故事
溫州導演金行征拍攝的《羅長姐》紀錄片
入圍了第54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在五峰,實地拍攝了89歲高齡的羅長姐
數十年如一日地守護精神失常的兒子的感人故事
02大三峽
值新中國60華誕之際
中央電視台推出大型紀錄片《大三峽》
首次全方位披露三峽工程的興建始末
多角度的展示了三峽工程的建設成就
part 3:電視劇
01宜昌保衛戰
任該劇以宜昌大撤退和石牌大戰兩件歷史事件為背景
講述了1938-1943年間發生在宜昌的抗日故事
這部劇拍攝時就轟動了整座宜昌城
喜歡抗日劇或是想了解宜昌抗日歷史的
宜昌伢可千萬別錯過了
02夷陵好人
5集黃梅戲電視劇《夷陵好人》
在三峽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都相繼播出
講述了夷陵好人李廣佳的故事
(不得不說,我們這座小城裡出了不少偉大的平凡人)
part 4:綜藝
01沖上雲霄
任這部以飛行員為主題的綜藝節目
有兩期選取了宜昌三峽機場以及三游洞為主場景
節目中請到的張智霖、杜海濤等明星也是廣受大家喜愛
02天使之路
作為全球唯一一檔選拔維密模特的真人秀
天使之路在其中一期的拍攝來到了宜昌三峽人家景區
古色古香的三峽人家
配上氣場十足的超模
簡直是最好的宣傳片~
這么好的宜昌希望有更多電影電視能來取景
畢竟這么好的宜昌
該讓全國人民都看看呀~
如果想要看到更多更有趣的推送,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宜昌伢~
編輯:yuki
圖片:電影截圖,部分來源於網路
出品:宜昌伢,轉載需授權
② 長江圖演的什麼
《長江圖》是楊超自編自導的魔幻現實主義愛情電影,由秦昊、辛芷蕾、譚凱、鄔立朋、江化霖、王宏偉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發生在長江上兩個時空交錯的魔幻愛情故事,於2016年2月15日在第66屆柏林電影節首映,是該屆柏林電影節唯一入圍的華語片,片長116分鍾。
該片於2016年9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長江圖(2016年楊超執導電影)_網路
③ 《長江圖》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一、長江圖劇情介紹
本來在大城市裡闖盪的高淳(秦昊飾)因為實在是混不下去了,就回到了家鄉,繼承了父親的貨船,成為了廣德船長。在父親去世以後,他開著船從上海出發沿著長江逆流而上。
在途中,高淳發現每次在不同的碼頭上岸時都會遇到一個女人安陸(辛芷蕾飾),這個女人引起了高淳所謂注意,慢慢的他迷上了這個神秘的女人。而在逆流而上的旅途中,高淳又發現自己其實也是逆著時間前行,他在探尋者長江的過去,以及這個女人和自己的過去。
二、長江圖基本信息
《長江圖》是楊超自編自導的魔幻現實主義愛情電影,由秦昊、辛芷蕾、譚凱、鄔立朋、江化霖、王宏偉等主演。該片講述了發生在長江上兩個時空交錯的魔幻愛情故事,於2016年2月15日在第66屆柏林電影節首映,是該屆柏林電影節唯一入圍的華語片。
(3)有哪些關於三峽大壩的電影擴展閱讀:
評析:
在這場追尋之旅中,高淳看到了長江的變遷,更或者說是現代中國工業化的變遷。當他面對著三峽大壩高聳的閘門,被裹挾在巨大的金屬雜訊中時,他的眼角流下了淚水。盡管只有這一個鏡頭,但它卻集中所有復雜的情感。
一方面,對改變長江的三峽大壩感到憎恨,另一方面,又被它的宏偉與磅礴所震撼。那種矛盾的心理、那種內心深處的無奈,只有詩歌才能夠表達,但偏偏在這一段,詩歌是缺席的。在這一層次中,導演借高淳的追尋之旅,探討或是提出了關於宗教、父權、愛情、女性等一系列問題。
但最主要想表達的,是在這個工業化時代洪流中人們對於變化的那種厭惡、無奈卻又崇拜、依戀的復雜情感。就像八九十年代的文青一樣,當代的人們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與迷茫。究竟要如何看待歷史與現實,這是《長江圖》留給我們的最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