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有哪些電影聲音製作

有哪些電影聲音製作

發布時間:2024-01-06 14:06:50

❶ 電影《1942》的聲音設計

電影《1942》的聲音設計

影片《1942》講述的是特定時期特定地點發生的災難性歷史事件。1942年河南發生了災荒,千萬民眾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在逃荒的漫漫路途中,國民政府政府對災民置若罔聞,日本人接二連三對其轟炸。災民們在干糧早已吃完,連樹皮、毒草都吃完的情況下出現了人吃人、狗吃人的凄慘事件,有的一家老小幾口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相繼餓死卻無能為力。災民們逐漸變得麻木,似乎回歸到了原始社會的物物交換生活方式,為了填飽肚子,可以變賣妻兒換取三斗小米,甚至放棄一切為人的尊嚴。這場災難最終造成了300萬人被餓死的空前慘況。

一、影片背景和聲音設計的基調

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產生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來吸引觀眾已經是當今國內外商業電影大片的重要製作手段,因此,聲音在影片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根據好萊塢的電影製作模式,一個專業的聲音製作團隊需要多人分工協作、各司其職,這主要包括:聲音設計師、同期錄音師、音樂錄音師、擬音師、聲音剪輯師以及混音師等,其中聲音設計師在影片拍攝之前就開始進行影片聲音的整體構思,把握和決策聲音在電影中的作用,並且指導和參與到後期的整部電影聲音的剪輯和混錄過程。[1,2]目前,國內的電影聲音製作團隊也逐漸意識到了聲音設計的重要性,[3-5]這一點從近年來涌現的多部叫座的影片中都有體現。

不同類型的影片,其舞美、燈光、攝影技巧以及聲音設計的思路並不同。例如,歌舞片在聲音方面主要通過唯美動聽的音樂感染觀眾;動作片則重點構思各種動作音響的擬音設計;西部片在聲音上主要通過音樂和音響相結合營造氣勢恢宏的場景感,等等。影片《1942》兼具歷史片和災難片兩種類型,按照慣例,在聲音表現方面往往會利用貫穿影片始終的氣勢恢宏或感人至深的音樂和精心設計的誇張效果的音響來震撼觀眾,例如影片《辛德勒的名單》《泰坦尼克號》肆攔和《2012》等。然而,影片《1942》無論從演員的表演到攝影鏡頭的運用還是電影聲音的設計都給人以自然、真實,雖然絕望但卻不煽情的感覺,敘事的方式更像是紀錄片風格。回顧整部影片的聲音表現,不禁讓人感嘆導演和製作人員的良苦用心,不誇張、不煽情、看似紀錄片的風格,但卻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感人至深。整部影片在聲音和畫面的表現技巧上與目前利用強烈的視聽刺激和各種炫技來吸引觀眾的主流趨勢大相徑庭,甚至背道而馳,但卻贏得了更多的觀眾,打動了更多的人心。這種看似紀實性的表現方式,實則處處精心設計的聲音表現方式值得我們仔細品讀。下面,本文將按照目前比較科學的分類方法,將影視聲音分為語言、音樂和音響三大類,[6]對影片《1942》的聲音設計進行分析。

二、著重運用語言刻畫人物的形象和內心轉變

對於不同類型的電影,語言、音樂和音響三大類聲音的偏重不同。通常情況下,災難片著重通過大動靜、刺激、震撼的音響擬音來震懾觀眾;歷史傳記片則通過大量原創的或田園式舒緩流暢或江河流水、平原峽谷般雄偉壯觀的交響樂來表現大場面,讓觀眾被景色或場景所折服。然而,影片《1942》則重點刻畫語言。

該片的語言不僅起到基本的釋義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營造影片的真實感。根據影視語言的藝術屬性,語言又分為客觀語言和主觀語言兩類。[6]客觀語言就是畫面上演員表演時同步表達出來的語言,它和演員的口型一致,是觀眾看到影片當中某個人在說話同時聽到的這個人的聲音,主要表現場景和人物的真實性,有獨白、對白和群聲三種形式;主觀語言是觀眾在觀影過程中聽到了一段語言但是畫面上並沒有看見這個演員在說話,聲音和演員的口型不同步情況下的語言,常被用來表現角色的內心世界,或者在專題紀錄影片中擔任敘事的任務,有內心獨白和旁白(或解說)兩種形式。

影片《1942》片頭就採用了一段第三人稱的旁白,它可以有效交代整部影片的背景和人物關系,將觀眾快速帶入到故事情境之中,這在《我的父親母親》和《泰坦尼克號》等影片中都得到過較好的運用。除此之外,影片中並沒有裂盯跟隨目前主流電影中採用新奇的構思,設計主觀語言去吸引觀眾,而是完全採用了客觀語言平鋪直敘。這與影片的整體基衡羨調是一致的,盡可能客觀、真實地反映那個時期的事實真相。當然,該影片在客觀語言的設計上其實是煞費苦心、精心構思過的,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所有逃荒的人物都採用河南方言表演;(2)幾位主要演員的語言風格特點鮮明,幾句簡短的台詞就將人物形象和內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例如,馮遠征飾演的佃戶瞎鹿,家境貧窮,他的一切舉動都是圍繞著吃,作為社會底層最普通的農民,木訥遲鈍,但為了生存想法非常實際。女兒問他啥叫逃荒,他回答「出門尋吃的就叫逃荒」;在老東家拿出一小盆小米為他家救急之後,他又追上去開口想多要幾升;他跟栓柱一起找走失的驢,發現驢已經被幾個士兵給燉了,他也敢湊上前去跟對方討要驢肉吃,結果為此喪了命。再如,王子文飾演的地主女兒星星,從小養尊處優,起初不理解父親為什麼要帶著大家逃荒,跳下板車一句「我不和你們逃荒了」表現出一位清高、自信的少女形象;然而逃荒多天後糧食早已吃光,靠吃樹皮為生,全家人飢餓難忍,再加上嫂子快要生孩子需要營養補給的時候,她默認了將自己一路上一直保護的家貓給殺了,一句「我也要喝貓湯」,將她內心的轉變——為了填飽肚子可以放棄清高和驕傲赤裸裸表現出來;再到後來為了吃自願將自己賣身,拒絕父親的挽留,說:「你讓我討個活命吧,把我賣了吧……」至此,星星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所有情愛和尊嚴。電影《1942》平實的語言表現風格、特點鮮明的台詞設計使得每一個人物都性格鮮明、生動感人。

三、刻意不利用音樂煽情

電影音樂在影片中可以起到塑造人物形象、提示時代背景、刻畫人物內心、推動情節發展以及渲染影片的情緒氛圍等作用。現在,音樂在電影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重,在很多商業大片中,音樂幾乎貫穿影片始終。這是因為,利用音樂煽情引起觀眾的共鳴是最有效的方法,有時片中的角色無需多言,音樂響起,觀眾的情緒就馬上被帶到故事的情境之中,時而痛哭流涕,時而欣喜若狂。然而,影片《1942》除了片尾曲之外,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只有一兩處出現片段音樂,而這僅有的幾處片段音樂也未刻意煽動觀眾的情緒,只是淡淡地鋪墊為背景。這也是我觀影後的一處疑問。但是,隨著影片的上映和觀眾的反應來看這並沒有影響觀眾被感染的程度,而是所有觀看過電影的人都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動。通過音樂來豐富影片的聽覺感受固然是好,但是這部影片刻意地不用音樂煽情是由影片的整體創作思路和意圖決定的:不刻意加入創作者的觀點,讓觀眾自己體會。因此,影片缺少音樂應該正是創作者刻意設計過的。

影片片尾曲《生命的河》歌詞來自一位農村婦女創作的一首基督教贊美詩歌,由趙季平老師重新譜曲。「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地流進我的心窩;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頭上的烏雲,心中的憂傷,全都灑落……」這首歌的原曲在基督教徒中廣為傳唱,旋律中的喜悅之情猶如歌詞中所描述的頭上的烏雲、心中的憂傷全都灑落。然而,重新譜曲後的這首片尾曲從旋律上來說雖然更加優美動聽,但是憂傷、沉重的心情無法釋然,就如同片中的災民面對一次次沉重的打擊內心深處仍然沒有放棄生的希望。

四、客觀細致的音響表現

音響一般指影片中除語言和音樂外其他一切聲音的統稱。音響在影片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加畫面敘事內容的生活氣息、烘托劇情氣氛、擴大觀眾視野、賦予畫面環境以具體的深度和廣度。在科幻片、災難片、戰爭片、動作片等多種類型片中利用誇張的音響營造恢弘的場面或者緊張的.氣氛來吸引觀眾的影片數不勝數,例如《侏羅紀公園》《金剛》《唐山大地震》《2012》《珍珠港》《英雄》《十面埋伏》等。此外,對單調、機械的音響進行設計也可以用於營造影片的特殊氛圍。例如,影片《十月圍城》中用鍾表指針走動的聲音,起初是誇張放大,然後由慢到快,強調時間的緊迫,將觀眾的心緊緊抓住,營造出了緊張的氛圍。

電影《1942》的題材很容易讓觀眾在觀影前聯想到以往的觀影經歷,就如同上述列舉的多部電影中的場景。然而,實際觀影中才發現影片並沒有在音響設計上刻意誇張放大或者突出表現,而是完全跟隨畫面,畫面上看到了什麼,就聽到相應的音響聲,客觀同步地再現當年所發生的事件。影片的音響設計看似平淡,但要做到如此真實、和畫面場景環境基本一致地去表現那些客觀音響也並非易事。電影中的音響聲多數是在擬音棚中通過道具模擬完成的。影片中小到小貓舔食,大到日本人的轟炸,每一處畫面場景中應該有的音響聲都表現了出來,並且不刻意誇張,始終配合著畫面的表現,不喧賓奪主。這與影片整體的創作思路是一致的:不刻意添加導演或者編劇等創作者的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再現事件,讓觀眾去看、去體會吧!

五、結 語

影片《1942》的聲音設計沒有走現在主流商業大片的模式,而是以語言為主刻畫人物的內心;不動用大量的音樂煽情;細致的音響製作但又不誇張、不突出,與畫面相配合客觀地反映場景中的內容。影片雖然沒有刻意營造聽覺上的刺激和震撼,但卻足以動人。目前,在大量的主流影片將重點放在追求形式上的視聽刺激,利用音樂和音響處處煽情的整體大趨勢下,影片《1942》看似平鋪直敘,實則精心設計的做法非常難得。這也不得不引起我們去思考,電影究竟應該依靠什麼來吸引觀眾?電影的內涵究竟體現在哪裡?電影帶給觀眾的只是那影院里一兩個小時的感動還是走出影院後內心更深層的思考?

;

❷ 有哪些聲音效果做的特別棒的電影值得推薦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我刷了不止三遍,堪稱經典。電影講述了一個從未離開過船的傳奇鋼琴師的故事。他是船上的孤兒,被取名為「1900」,成日與鋼琴相伴。他從未下過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女孩,卻還是放棄了上岸。直到廢船要被炸毀,他依舊選擇了與船一起終結。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情節:一個是1900與好友馬克斯•托尼在夜晚彈鋼琴的片段。那是一架帶有滑輪的鋼琴,1900一邊彈,鋼琴也隨著旋律在船上自由旋轉。美妙的音樂纏繞在船的周圍,整個夜晚的意境非常美。另外一個是1900在船上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女孩,感動之餘為她創作了一首樂曲。這首鋼琴曲也是非常清新動人,表達了初遇時心動的感覺。

❸ 中國有哪些大的電影聲音製作團隊或者公司

中國有大的電影聲音製作團隊或者公司有金知了,聲林,派華,和聲創影,非凡,莫非,天工異彩等。

北京金知了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電影聲音製作公司,公司於2010年在北京創立。

北京金知了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影、電視劇、廣告及欄目的前期錄制及後期製作等相關聲音製作工作。

北京聲林音效藝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1月25日,法定代表人為富康。

經營范圍: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文藝創作,技術推廣服務,會議及展覽服務,電腦圖文設計,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

北京派華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影視製作、後期創意技術的產業公司,是以提供音、視、效全流程影視技術服務為主,並獲得業界認可的影視製作公司。

派華服務范疇從前期影視劇、廣告、紀錄片等項目的策劃到承製、影視器材租賃、DIT團隊跟組以及前後期音視頻製作、包裝、調色、特效製作等。

能夠為影視等多種項目投資者提供從前期到後期的全流程服務,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服務平台。

近幾年完成的影視項目有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許誠毅執導的《捉妖記》、黃建新導演的《失眠筆記》、易小星執導的《萬萬沒想到》、李少紅執導的《新紅樓夢》、黃岳泰執導《別有動機》等等,多部影視劇正在製作中。

❹ 電影中的腳步聲,打鬥聲等等一系列聲音是用什麼做出來的

腳步聲有些是實際的,這個基本不用做音效,見過用手套著鞋子觸地的。打鬥的話,如果是空手,一般用拉扯布的方法,松一下拉一下,你可以找塊試試。兵器就是用鐵器了。

❺ 聲音的種類有哪些它們在影視敘事中各起什麼作用

電影聲源的種類分為三種形式:人聲、自然音響、音樂。

一、人聲

人所發出的由音調、音色、力度、節奏等因素所組成的聲音以及人的話語。是人類在交流思想感情中所使用的聲音手段。

二、自然弊昌音響

除了人聲以外,在電影時空關系中所出現的自然界的和人造環境中的一切音響或雜訊。有時群雜聲亦起自然音響的作用。

三、音樂

從純音樂形式轉化而來的電影視聽手段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它被納入了電影的時空關系之中,從而獲得一個為純音樂所不具備的電影空間,因此其性質完全不同於純音樂。

電影音樂基本上分為聲源處於事件或敘事空間的音樂和非事件或非敘事空間的音樂,前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英子在音樂課上唱的《小麻雀》或《離別歌》,後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片頭出現的管弦樂隊演奏的「離別歌」。

(5)有哪些電影聲音製作擴展閱讀:

聲音的歷史

第一部有聲電影出現在1927年的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 在這之前的1921年,聲音的兩種形式:唱片的聲音和電影中的帆棚聲音。但問題是起先收錄聲音大部租轎扒分是被來自攝像機的移動帶來的巨大噪音所掩蓋,直到後來1930年改良的吊桿式麥克風才將這一問題解決。

很多電影理論學家(比如:Eisenstien, Griffith, Rotha)發現聲音給電影帶來的變化:Rotha 認為電影將不會移動,Eisenstien則說聲音並不會限制電影創作,而且對蘇維埃蒙太奇系統能推進聲音而寄予厚望。一位日本導演(Akira Kurosawa)曾說「聲音是感官的同步」。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影聲音也越來越美妙,更成為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這么說一部好的電影,其音樂在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隨著電影《笑傲江湖》的問世,黃沾的一曲《笑傲江湖》紅遍大江南北,傳唱至今。而電影中那些經典的台詞亦為我們大家所熟知,甚至當成聖經一樣去奉承。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電影聲音製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國什麼督察電影 瀏覽:575
什麼軟體看電影免費的 瀏覽:800
電視與顯示屏看電影 瀏覽:465
老高分電影推薦 瀏覽:764
19禁動畫電影 瀏覽:696
電影推薦國產動作槍戰片 瀏覽:415
關於成吉思汗的電影哪個最好看 瀏覽:11
韓國電影情事2014完整版 瀏覽:2
愛戀是2015類似的電影 瀏覽:55
和俄羅斯洛麗塔類似的電影下載 瀏覽:357
去年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瀏覽:72
美團電影院小吃怎麼賣 瀏覽:81
深夜電車動漫電影 瀏覽:671
橫店電影城今日上映片 瀏覽:31
電影什麼之前 瀏覽:100
韓國電影哪個播放 瀏覽:951
最長的電影是哪部電影插曲 瀏覽:923
怎麼去尋找免費電影 瀏覽:95
哪個電影文件大 瀏覽:213
小士兵俄羅斯電影完整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