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39年前邵氏武俠片:元素多到離譜,劇情超前絕後,被禁理所當然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
邵氏電影,曾經是亞洲電影的一面旗幟;自1958年成立,累計出品超過1000部影片。
其中,武俠片的數量占據了近五分之一。
80年代初,隨著新浪潮的影響以及多家影視公司林立,邵氏的影響力逐漸下降,但其在題材上的大膽 探索 從未停止。
1981年,邵氏出品了一部影片《血鸚鵡》,改編自古龍的同名小說,「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編劇,華山執導,武生白彪、顧冠忠、劉永領銜主演;梁珍妮飾演女主血奴,可謂不惜犧牲身體的大膽演出。
此外,這部戲聚集了當時邵氏一眾金牌配角,詹森、井淼、高雄、張炳燦等悉數登場,可謂群星璀璨。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影片「五毒俱全」,集武俠、玄幻、愛情、動作、恐怖、懸疑、神秘等題材於一身,涉及懸案、巫術、法醫解剖、情色、魔穴等眾多元素,蛆蟲膿漿、蚯蚓毒蛇、人體內臟,尺度無畏。
故事一開場,便是一隻漸漸展開羽翼的血鸚鵡,同時,還有背景文字介紹,幽冥中諸魔群鬼為了慶賀九天十地第一神魔的十萬歲壽辰,用它們的九萬八千六百八十七滴化身為一隻血色的鸚鵡。
剩下的一千三百滴化身為血奴;最後剩下十三滴,凝結為血紅色的石頭,可以一瞬間奪人性命。
血鸚鵡不但通曉天上地下所有的秘密,還可以滿足人的三個願望。
滇王府進貢的十三箱珠寶一夜消失不見,滇王爺聞訊焦急萬分,命令總管郭繁徹夜搜查,郭繁在林中偶遇血鸚鵡。
血鸚鵡承諾會滿足他的三個願望,前提是他有命享受。
郭繁的第一個願望是找到失竊的珠寶,果然,珠寶就出現在了滇王府;就在他得意之時,他的兒子墜馬而死。
白發人送黑發人,郭繁傷心欲絕;而他把希望寄託於血鸚鵡。
在兒子的靈堂,他想讓兒子復活。棺槨中突然響動,郭繁欲撬棺,滇王妃一劍殺死郭繁,隨後自盡。
同時,府中有人大喊「珠寶不見了」,滇王爺驚恐過度去世。
一夜之間,滇王府成了死地,珠寶再次不翼而飛。
而看到這里, 十足十以為這是一部恐怖片,但後面的劇情發展告訴你,錯了!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十三箱絕世珍寶,足以引起江湖上的腥風血雨,所有人都在追尋寶藏的下落。
此時,江湖傳言,大俠葉停風奪走了寶藏。
為了洗清冤屈,查明真相,葉停風來到了破落的滇王府;而來到滇王府的還有一個人,四大名捕之一的「鐵手無情」鐵恨,他為了尋找失落的貢品而來。
兩人不打不相識,但彼此對對方信任,決定一同找出真相,找回珠寶。
不料悉遲飢,林中血鸚鵡突然襲擊,鐵恨中招,奄奄一息之際拜託葉停風把自己的棺槨送回原籍。
於是,江湖上多了一個帶著棺槨的俠客,無論住店、吃飯還是趕路,寸步不離。
同時,他還在沿著線索追查真相。
在一個酒家,血鸚鵡突然現身,除了葉停風,所有人均遭到血鸚鵡的毒手,現場留下了一塊血紅色石頭。
而沿著唯一的線索,他來到鸚鵡樓,依舊帶著鐵恨的棺槨,找到這里的名妓血奴。
血奴的登場就很驚艷,眉心血鸚鵡的美妝十分奪目,身上更是少得可憐,別人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血旦悔奴是「 猶穿絲巾半遮身 」。
葉停風是個男人,自然抵擋不了這樣的女子。
但就在即將鴛鴦相對之時,牆壁上突然出現了兩隻眼睛。
而血奴的房間的牆壁,確實很不一般。四周的壁畫,畫著十萬妖魔;十萬妖魔的頂端,是一隻血色的鸚鵡。
血奴向葉停風講述了「血鸚鵡」的傳說,而自己就是魔王的僕人。
當葉停風拿出那塊紅色的石頭,血奴如蚊子見血一樣吞下,瞬間變得瘋狂,一會兒男人的聲音,如故事裡的魔王;一會兒又女人的聲音,魔王的僕人血奴。
這個牆有古怪,那就——刷牆!
葉停風就自作主張決定把血奴滿滿一屋子壁畫全部刷上白灰。
因為四大名捕鐵恨之死,朝廷又派出了四大名捕之一的「毒劍」常笑來調查此案。
常笑和鐵恨相比,少了幾分人情味,多了幾分固執睜返。一言堂的上司,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葉停風所到之處,遍布殺機;常笑和他合作,兩人發現了血奴隔壁房間的古怪,一舉搗破;但常笑的手下全部戰死。
終於,來到了地下魔窟。
縱觀香港類型片,惡心程度超過魔窟的鏡頭也不多;《力王》里的場景和這里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
地下的迷宮里,有一段鏡子戲,多個鏡子林立出現,鏡中出現無數的影子;這個鏡頭自然而然模仿1947年奧遜·威爾斯的《上海小姐》,後來梁朝偉、劉青雲主演的《暗花》也用了這個設定。
常笑戰死;終於在魔窟的底層,葉停風見到了幕後黑手。就當面臨敗局之時,反派終於吐出了最終陰謀以及實施的全過程。
血鸚鵡不過是一個騙人的把戲,而那隻紅色的會發光的鸚鵡不過是一隻會閃光的燈而已。
「反派死於話多」早早就有了,這部影片就是最好的註解。
葉停風一個突然登場的幫手出現改變戰局。
血奴的一根繩子讓葉停風逃出生天,繩子上,一隻鸚鵡栩栩如生,不過不是血色的,而是翠羽紅唇真真切切的鸚鵡。
血奴,依舊「猶穿絲巾半遮身」……
《血鸚鵡》是邵氏在走下坡路上一次大膽的嘗試,影片頗有古龍懸疑的神韻;而影片雜糅的眾多元素也是十分超前的;相比之下,香港九十年代恐怖片里出現的惡心鏡頭也不過如此吧。
影片也因為尺度太大被禁,而現在這種鏡頭也幾乎過不了審核。
這部血鸚鵡,誕生在新浪潮的初期,可謂「超前絕後」。
其實,電影新浪潮最大的革新是 視聽語言的革新 ,無論徐克的「混亂三部曲」還是許鞍華的《瘋劫》、章國明的《點指兵兵》都是在視聽語言上的進步。
而《血鸚鵡》只是在鏡頭上增加了沖擊力,而依舊沒有走出攝影棚,工廠流水線的產物,沒有太大的反響。
但這部「超前絕後」的實驗作品,確實是華語電影史上一次大膽的嘗試;雖然失敗了,依舊可以留下一筆。
⑵ 求邵氏比較經典的鬼片
大概就這些了,還有一些沒有補充完,其實那是的邵氏鬼片大多都帶點情色和暴力(很黃很暴力)。這就是他們的賣點。
《魔胎
》
《蠱》
《魔》
《種鬼
》
《降頭》
《屍妖》
《油鬼子
》
《蛇殺手》
《靈魔》
《凶榜》
《千年魔界》
《胎妖》
以上是比較血腥的,帶色彩的,一下是不太血腥的,帶色彩的。
《勾魂降頭》
《金尼姑》
《鬼叫春
》
《鬼眼》
《邪完再邪》
《邪斗邪》
《邪》
《魔界》
《邪咒》
⑶ 邵氏電影•李翰祥02|「風月片大師」
1963年李翰祥離開邵氏,前往台灣自組「國聯電影公司」,當時香港唯一有能力對抗邵氏的「電懋」在經濟上支持「國聯」。1964年電懋首腦陸運濤及同行的電懋人員因飛機失事全部罹難,對電懋和國聯的業務發展都打擊很大,香港電影成為邵氏獨大的局面。1972年李翰祥回到邵氏,首作便是聯手許冠文推出的賣座喜劇《大軍閥》,以該片中的少許裸露戲試探市場之後,李翰祥開創了風月片類型,其中最好的,還是《風月奇譚》。
《風月奇譚》(1972)
三個青樓女子講述了三段奇妙的偷情故事,妙趣橫生。一頭一尾兩個故事改物攜編自《十日談》,第一個故事最風月,雖說低俗,倒是映出世情百態的一面哈哈鏡。中間一個故事,則是一出精彩的民俗大觀。
二十四歲的大姑娘被迫跟一個八歲小孩高少爺完婚行房。高老爺找柯奶奶教兒子行房之術,柯奶奶教高少爺:「天在上,地在下,日在上,月在下,你在上,她在下,初次行房若是顛倒了,必然五勞七傷!」高少爺聽罷大驚:「大玉(使喚丫鬟)害死我了,每次都是她在上頭!」洞房時,大姑娘青梅竹馬的表哥卻摸過來,綁了高少爺在一旁。高少賣橘爺看那兩人在床上鸞鳳顛倒,嘆了一聲:「五勞七傷!」
雖說是個故罩配伏事集錦,主體是三個青樓女子閑說自己淪落之前的故事,但在電影結構上頗巧妙的是,李翰祥利用開頭和結尾的妓院場景,講了一個「故事裡的故事」。開頭一場戲,是王少爺跟金寶定約,說拿到錢就來給她贖身,兩人信誓旦旦,男的拔了一顆牙齒,女的剪了一綹頭發,交換做信物。待到電影結尾,破落的王少爺回來找金寶,說什麼路上遭了劫,金寶一笑翻臉。王少爺說那我們的誓呢那我的牙呢?金寶拿出一個盒子,說你自己挑吧。王少爺打開一看,是一盒子牙齒……所謂「婊子無情」,實在是她們看穿了世態炎涼。
《風流韻事》(1973)也由三個短片組成,集李翰祥趣味之小成。第二個故事是以風月片手法講金瓶梅,第三個故事是講神算和捉姦,可以管窺七十年代李翰祥拍的騙術片和市井喜劇。谷峰在神算部分的表演,頗顯本事。第一個故事《賺蘭亭》無關風月,講的是名士風流之雅趣,可謂七十年代末李翰祥的戲說乾隆皇系列影片之先聲,雖然有佳句無佳章,卻見岳華本事,發揮國語之精彩,說不盡而唱之,唱不盡而舞之,井淼對得也好。正是谷峰和岳華的好演技,日後成就了邵氏武俠之名片《流星•蝴蝶•劍》。
李翰祥的喜劇片與風月片,首開先河的《大軍閥》和《風月奇譚》稍好,往後拍的大多都是隨便對付交差。市井喜劇後來被許冠文發揚光大,風月片則被王晶等導演發展成三級片。但李翰祥身上的文人趣味是大於世俗趣味的,所謂「風月片大師」這般名頭,是一種誤導,李翰祥的本事,又何止風月。
⑷ 邵氏兄弟黃一點的電影
邪、邪對邪、金瓶風月、金瓶艷談、大軍閥、金瓶雙艷等等
⑸ 在邵氏的武俠片和恐怖片中,有哪些是有艷情鏡頭的
降頭、邪、邪斗邪、邪完再邪、風流韻事、拈花惹草、打蛇、毒蠱等等都有類似的內容
⑹ 邵氏風月電影有哪些
邵氏風月片一大導演李翰祥的較為出名,如《金瓶風月》《竹夫人》等。另外像葉玉卿的《晚娘》等也還可以。
⑺ 邵氏風月電影大全里50部有哪些
三不管
4.9分
主演:林家棟連凱田蕊妮方皓玟
導演:邱禮濤
類型:動作劇情驚悚犯罪
時長:79分鍾
年代:2008
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別名:Chaos
簡介